“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健身教练专业方向的实践研究
——以江汉大学文理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
2016-05-18程锡森张先松江汉大学文理学院体美学部湖北武汉430056
程锡森,张先松(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体美学部,湖北 武汉 430056)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健身教练专业方向的实践研究
——以江汉大学文理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
程锡森,张先松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体美学部,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限制了学生个性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牢固的掌握运动技能和专业指导技能,不能充分的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训练、比赛进行有机的融合,三个方面互为基点、互相推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教练方向)”教学的开展,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健身健美专项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社会体育;健身健美;三位一体
社会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休闲、健身会所和俱乐部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尤其对健身咨询指导员、(能有针对性地提供体育保健、制订运动处方与健身效果评价,并能为特殊人群提供咨询指导的人员)健身教练和健身行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均有极大的社会需求.
笔者先后在石家庄、北京、合肥、重庆参加了四次健身相关专家论证会,并进行了专访,49名专家对高等院校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教练方向持认同态度的比例达100%,充分说明了中国国内健身行业对健身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论证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教练方向)开设的可行性和广阔前景.在此社会背景的影响下,我院体美学部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2011年创建了全国首个“(健身教练方向)”.2012年,教育部把“社会体育专业”名称更改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育部颁布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体育工作.依据培养要求,各高等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有4种类型:即组织管理型,健身指导型,经营管理型,教学科研型.各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按照这4种类型,有不同的侧重和组合.基于此:我院确立了“以健身指导为主,同时以组织管理和经营管理为辅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多数采用四种培养方法:第一,实施两段式教育,即大一、二为基础教育,大三、四为专业教育;第二,实施学分制教育,四年修读并完成规定的学分;第三,实施专业选修课教育;第四,实践,通过10周集中性专业实践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8周的社会调查完成毕业论文.从教学模式上讲,多数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完成本专业的教学任务,这种培养方法是沿用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限制了学生个性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牢固的掌握运动技能和专业指导技能,不能充分的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对现有在健身行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显示,首次面试签约率为25%;毕业后再培训率74%,再培训后面试签约率为78%;入职后再培训率为98%.数据表明,只有少数毕业生能够不经再培训直接进入健身行业就业,多数需要进行职业化的专门培训,并且入职后几乎全部需要继续培训.数据说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必须经过再培训才能进入健身行业就职.鉴于这种现状,我们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和改革,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加强自身知识水平、运动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采用专业课教学模式.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2006-2015年以来有关高校体育专业的指导性文件、书籍及中国知网硕士论文库和期刊库中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相关文献)、专家访谈法(对从事健身行业和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资深专家及教授进行专访,从而获取与研究相关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和实践检验法(通过对我院2011级和2012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验证,来确立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
首先是研究者内部研讨,其次是与体育教学专家、教授研讨,第三是与健身会所、健身学院老板研讨.就本学院的生源情况、师资、硬件设备进行了深入讨论,同时也取得了社会体育职能部门、兄弟院校、健身会所的支持,最终确立了“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所谓“三位”即:教学、训练和竞赛.“三位一体”就是把教学、训练、比赛进行有机的融合,三个方面互为基点、互相推进.我们把这种教学模式称之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要顺利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必须建立三个“机制”,即:课堂教学机制,运动训练管理机制,竞技比赛管理机制.
第一,课堂教学机制.课堂教学无疑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创新性改革.以健身健美课为例.把一门课程由一个老师任教的传统模式改革成为三个内容模块:理论模块、健身器械模块、健身舞蹈模块.三个模块分别由不同专业老师任教,这样可以发挥每一位老师的特长,能够让学生学到最准确、最规范、最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健身器械模块”教学为例.老师先针对某一种健身器械为例来讲授器械的构造、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练习方法、功能延伸、注意事项等.待学生掌握这种器械运用之后,再要求学生对其他健身器械进行全方位的自主学习,不同的学生讲解不同的器械,老师在此时只做启发指导.与此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运动训练学理论,为自己制定运动训练方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但掌握了运动技术,而且掌握了运动训练方法和教学方法.
第二,运动训练管理机制.第一阶段,是日常训练阶段.由学部统一组织训练人员,包括负责人、教练员和运动员.负责人由老师承担,教练员由相关专项的优秀学生承担,老师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原则上要求所有学生参训,参训学生必须遵守《运动员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由负责人和教练员安排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和训练场地.不同竞技项目安排不同的教练组,老师任总教练.每个训练组必须保证每周有10小时以上的累计训练时间.各个教练组按照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运动训练方法,为本组运动员制定训练方案,最后由总教练批阅之后方可运用.日常训练的主要特点是学生自主、自管、自练,老师仅仅是督导作用.第二阶段,是赛前集训.同样是由学部统一安排,由老师担任教练,参赛的运动员由教练员从参加日常训练的运动员中选拔,被选中的运动员方能参加赛前集训.然后,根据每一位集训运动员的自身特点来分别制定个体训练方案.赛前集训一般从比赛前两个月开始,每周6天,每天3个小时,直至比赛结束.赛前集训的好处就是,由老师带队训练,通过强化练习的手段,能够有效保证训练的质量,能够令运动员快速进入最佳的竞技状态.
运动训练机制的建立,使运动训练形成了一个常态化,主要特点是“分而不散,集而不僵”.就是说在日常训练中分开,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虽然时间很集中,训练强度很大,但是,并不是僵化的,而是根据队员特点灵活多变的.训练机制的建立有力的提高了我们的训练水平,同时也带动了非运动队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我们专业的整体技能水平.
第三,竞技比赛管理机制.机制内容主要包括:运动竞赛的组织、比赛经费预算与落实、参赛人员的确定、参赛目标定位、赛中注意事项、赛季对外交流、赛后总结等.竞技比赛是检验教学质量和训练效果最为有效的手段.不仅如此,参加比赛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过程,通过与外部交流我们可以汲取新的知识,新的教学、训练和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因此,竞技比赛管理机制也是我们“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3.1知识能力方面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三年的实践运用,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运动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第一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表明:就业率达到98%,其中到健身行业就业的比例达90%.
3.2竞技水平方面
学生在竞技比赛方面成绩显著,有6名学生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主要比赛成绩见表1.
表1 2012-2013年主要比赛成绩统计表
因为2013年国家级比赛我们只派出3名运动员参赛,所以奖牌总数只有一个,但三名选手均获前四名,并均取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除此之外,表1中显示,学生参赛的金牌总数呈上升趋势.
4 结语
经过三年的实证研究,“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日趋完善.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竞技水平的提高起到显著作用,比较适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教练方向)”教学的开展.建议在实施该教学模式的同时,注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造适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避免实施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
〔1〕蔡金明.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模式构建[J].浙江体育科学,2012(9):61-63.
〔2〕姚望.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0):90-9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张先松,等.体育健身保健专业方向开设的可行性探讨及学生的社会需求研究-国内健身市场的现状及健身指导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10).
收稿日期:2015-12-30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4-0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