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调查

2016-05-18石庆新傅安洲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代青年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网购购物维度

石庆新 傅安洲(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调查

石庆新 傅安洲
(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对湖北、河南两地5所高校的1131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呈上升趋势,女大学生、大二学生、城镇大学生为网购成瘾倾向的易发群体,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对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该以易发群体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个体自身的作用,从而切实做好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干预防控工作。

大学生;网络购物;网购成瘾倾向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购物日益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网购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和推崇,然而由于过于沉迷网购,不少大学生出现了网购成瘾的症状,表现为过度消费、强迫性购物,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严重不适[1],进而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网购成瘾是指过度使用网络购物平台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现象[2]。网购成瘾者往往具有较大的精神负担,缺乏自控能力,存在冲动消费行为[3]。有研究显示,网购成瘾与网络购物环境有关,网络购物支付便捷,可选择空间大,满足了个体私密购物的需求,这些都是诱发消费者网购成瘾的重要外部因素[4]。但也有研究认为,消费者的低自尊、负面情绪等内部因素与购物成瘾显著正相关[5],具有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网购成瘾[6]。

我国对于网购成瘾的研究主要涉及网购成瘾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7],而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网购成瘾倾向的现状研究还比较匮乏,仅有的少量研究成果也存在着对现状特征挖掘较浅的缺陷和不足。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深入系统研究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对大学生网购成瘾问题的预防和疏导。

二、研究对象及测量工具

本研究于2015年9月至2015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北、河南两地的5所高校开展了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问卷调查。5所高校包括211高校2所,二本院校3所,在每所高校以年级进行分层,抽取大一至大四年级,每层抽取5个不同专业,每个专业抽取1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131份,有效率为94% 。本次调查包括男生366人(32.4%),女生765人(67.6%);大一学生294人(26.0%),大二学生246人(21.8%),大三学生312人(27.6%),大四学生279人(24.7%);城市大学生366人(32.0%),乡镇大学生171人(15.1%),农村大学生594人(52.5%)。

采用本研究修订的《大学生网购成瘾问卷》。徐浪、江光荣编制了《大学生网购成瘾问卷》[8],该问卷共22道题,采用Likert五点评分制,分为功能损害、过度消费、戒断反应和网购快感四个维度,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为了全面深入地呈现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原问卷的人口变量基础上增设了专业、家庭所在地、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新的人口变量。同时,对部分题目的措辞进行了改进,使整个问卷的题项含义能更清晰地反映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特征。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各条目在其所属维度的载荷都大于0.685,模型整体拟合指标x2/df=3.853(<5),NFI、GFI、CFI均在0.92以上,RMSEA=0.051(<0.08)。该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27,分半信度系数为0.765。由此可见,该问卷信效度较好,适合于大学生的测量。修订后的《大学生网购成瘾问卷》仍包括22道题,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的评分标准,得分越高,表示网购成瘾倾向程度越深。问卷调查的数据录入计算机后,采用SPSS18.0和Amo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总体状况

由表1可知,在网购成瘾倾向各维度上,过度消费维度(15.18±6.02)和功能损害维度(11.20±4.33)得分较高,而截断反应(9.60±3.90)和网购快感(7.70±2.90)两个维度的得分较低。四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过度消费、功能损害、戒断反应、网购快感。

表1 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各维度的平均数差异检验

(二)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性别差异

以网购成瘾倾向总分和四个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表2的结果表明,男生、女生网购成瘾倾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网购成瘾倾向总分及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表 2 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性别差异

(三)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年级差异

以网购成瘾倾向总分和各个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不同的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3表明,网购成瘾总分、功能损害、截断反应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事后检验显示,在网购成瘾总分和功能损害维度上大二的程度显著高于大一,在戒断反应维度上大二、大三、大四的强度均高于大一。在网购成瘾总分水平上,大二网购成瘾程度最深,而大一成瘾程度较浅。网购成瘾总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大二>大三>大四>大一。

表 3 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年级差异

(四)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生源地差异

以网购成瘾倾向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生源地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4表明,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存在着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在网购成瘾倾向总分及各个维度上均表现出城市大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除戒断反应维度外,乡镇大学生得分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也就是说,大学生的网购成瘾倾向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

表 4 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城乡差异

(五)家长不同学历的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差异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除戒断反应维度外,家长学历不同的大学生在网购成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显著。在网购成瘾倾向总分和功能损害维度、过度消费维度、购物快感维度上,家长为高中学历和大学学历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家长为初中学历的大学生。由此可知,家长为高中和大学学历的大学生比家长为初中学历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网购成瘾倾向问题,见表5。

表5 家长不同学历的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差异

(六)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差异

本次调查将家庭经济状况分为底层、中下层、中间层、中上层和上层,学生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如下:底层192个,中下层381个,中间层510个,中上层48个,上层0个。由于上层家庭数量空缺,因而本研究只统计分析表中(表6)所列四类家庭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得分情况,可见,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存在显著差异。在网购成瘾倾向总分上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中上层家庭>中间层家庭>中下层家庭>底层家庭。由此可知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跟家庭经济状况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家庭的富裕程度的增加,大学生的网购成瘾倾向现象也逐渐增多。

四、总结与讨论

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水平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网购成瘾倾向突出表现为过度消费和功能损害,也就是说具有网购成瘾倾向的大学生过度消费行为突出,同时,个体的身心健康也因网购成瘾倾向受到较大影响。2015年双“11”购物节阿里巴巴平台天猫交易额达912.17亿元,比去年增长了60%,刷新了多项记录,大学生也成为网购大军中的重要群体[9]。随着网购的普及化和各商家的促销常态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往往难以抵挡网购的诱惑,这将可能导致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水平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因而,面对网络购物的巨大诱惑和大学生网购成瘾的严峻形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提高警惕,加强对大学生网购成瘾现状的监控和研判,做好大学生网购成瘾的预防教育和干预疏导工作。

大学生中存在着网购成瘾倾向的易发群体。首先,女生网购成瘾倾向程度显著高于男生。本研究发现,网购成瘾倾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程度显著高于男生。这一结论与曾欣虹[10]、朱玉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这种差异主要与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有关。男生的兴趣往往在网络游戏,男生更容易被网络游戏中打斗场面所吸引,而对网购仅仅局限于生活必需品,往往不会耗费太多时间。而女生的兴趣大多在逛街购物,一旦发现网购的便捷性后,往往会沉迷其中,即使无需求也要体验一下那种温馨的环境,久而久之可能就会陷入网购成瘾泥潭不可自拔。此外,女生网购成瘾倾向程度高于男生的原因还跟网购环境和商家促销有关。购物网站精美的图片、艳丽的色彩和温馨的环境更能打动女生,再加上商家的打折促销活动,更容易促使女大学生产生冲动性购物行为。其次,大二学生为网购成瘾倾向高发群体。之所以如此,可能与大二学生的时段特点和外在狂热的网购宣传有关。经历了一年的大学生活,大二学生在学习、生活有了较好的适应后,自尊、社交等方面的需求随之而生,为满足这些多元的心理需求,就可能增加网购的频率,加深对网购的依赖,进而导致网购成瘾。此外,网络媒体的高密度的网购宣传,比如国内“双十一”“双十二”,国外“黑色星期五”等购物节的大力炒作和广受追捧,也可能进一步促使大学生的网购成瘾倾向学段提前,并使得刚刚适应大学生活又对网购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大二学生成为网购成瘾倾向程度最高的群体。第三,城镇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网购成瘾倾向。本研究显示,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在网购成瘾倾向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之所以存在上述差异很可能与家庭经济收入有关。网购是以经济基础为前提的,若经济拮据也就很少有机会网购,更少有机会产生网购成瘾。家庭经济条件与大学生的消费相关显著[12],来自城镇家庭的大学生家庭条件往往较好,他们有着更多的经济实力从事网购,而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家庭条件往往比城镇家庭大学生经济条件要差很多,手中可支配的零花钱有限,这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城乡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程度的不同。此外,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可能很早就开始接触网购,因而对网购非常熟悉,更易于成瘾,而农村大学生由于环境所限,接触网购的机率往往低于城镇大学生,这也造成了网购成瘾倾向的城乡差异。

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对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是家长的学历对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产生有着一定影响。本研究发现,家长为高中和大学学历的大学生比家长为初中学历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网购成瘾倾向问题。这可能是因为高中和大学学历的家长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因而可能会给子女提供较多的生活费,在客观上为子女网购成瘾创造了条件。而初中学历的家长受过一定的教育但文化不高,往往家境不宽裕,他们大多靠出卖苦力赚钱,收入来之不易,因而会教育子女勤俭节约,子女也会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而减少网购频率。而小学及以下家长的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水平也略高于家长为初中学历的大学生,可能是由于他们虽然赚钱也很艰辛,但他们往往文化水平不高,不善于教育子女,往往以发牢骚的方式与子女交流,更可能引起子女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网购成瘾现象。有研究显示,来自家庭的焦虑牢骚式教育方式与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决策正相关效益显著[13],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推论。另一方面,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差异显著。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跟家庭经济状况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家庭的富裕程度的增加,大学生的网购成瘾倾向现象也逐渐增多。这与上述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城乡差异结果类似,也再次验证了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与自身的经济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五、对策建议

(一)高校应做好易发群体大学生的防控工作

随着网购的广受追捧,大学生网购成瘾日益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面对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网购成瘾问题,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高发群体的预防和疏导工作。首先,重点做好女大学生的疏导工作,应引导女大学生积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帮助她们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通过丰富她们的业余生活,从而减少她们对于网购的依赖和迷恋。其次,抓好大二学生的预防工作,引导大二学生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确立大学生活的目标和方向,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上,消除不良价值观的影响,破除将网购作为象征身份和地位的不当想法。再次,做好城镇大学生的预警工作,引导城镇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做好日常消费支出规划,避免无节制地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总之,高校应根据高发群体大学生的致瘾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展大学生网购成瘾的预防和疏导,切实提升大学生网购成瘾教育的有效性。

(二)家庭应合理引导子女的消费倾向

本研究显示,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有研究表明,教育引导型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消费行为的产生,而溺爱放纵型和焦虑牢骚型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炫耀性、攀比性等不良的消费行为[14]。因而,在大学生网购成瘾的预防中,家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多与子女平等地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烦恼和苦衷,对他们的消费意向进行科学的引导,避免采用溺爱放纵和焦虑牢骚型的教育方式。本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问题也与家庭无节制地向子女提供零花钱而又缺乏消费引导有关。因而,家庭也应时刻关注子女的日常开销,当发现他们零花钱频繁超支时,应格外警惕加强监控,适度减少他们的日常开销供给,引导他们学习理财技巧,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社会应营造理性消费的环境氛围

大学生网购成瘾的预防离不开良好的消费环境氛围的营造。宣传管理部门应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消费文化,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艰苦朴素、适度消费的氛围,反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的风气。媒体应强化责任意识,引导人们适度合理消费,应大力宣传适度消费、绿色消费、节约消费的观念,减少对于“疯狂抢购”现象的炒作,避免对于疯狂购物的推波助澜。商家应强化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避免打着促销打折的幌子故意制造虚假的抢购狂潮和无序状态,应确保产品质量,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营造健康有序的购物环境。

(四)大学生自身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自身也应该行动起来,通过提升自制力自觉远离网购成瘾。首先,应培养科学健康的兴趣和爱好。大学生应注重拓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科学健康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使大学生活更加充实而有意义,从而避免沉湎于网购。其次,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制力,通过做好学习生活规划,制定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严格督促自己执行既定的规划和目标,在自我克制中提升学习生活的充实感,获得更多的价值实现和自我认同,从而有效克服对网购的迷恋和成瘾。再次,应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个体对于网购的迷恋和成瘾[15]。因而,大学生应注重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通过自己的热情和真诚赢得更多的友情和支持,努力构建多元的心理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克服网购成瘾的侵袭。

[1][15]陈剑梅、蒋波.网络购物成瘾的临床症状、形成机理与心理干预[J].前沿, 2010(03),177-179.

[2]郑梅钦. 大学生网购成瘾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 2013.

[3]业绪华、毛诚.浅析大学生网络购物成瘾原因及对策[J].职业教育, 2011 (09): 229-230.

[4] Kukar-Kinney M.,Ridgway N.M.,Monroe K. 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s’ Tendencies to Buy Compulsively and Their Motivations to Shop and Buy on the Internet[J]. Journal of Retailing, 2009, 85(03): 298-307.

[5]赵占波、杜晓梦、陈凯.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影响机制及应对措施研究[J].管理评论, 2014(04):130-141.

[6] Muller A. Mitchell JE. Peterson LA. Faber RJ. Steffen KJ. Crosby RD. Claes L. Depression, Materialism, and Excessive Internet Use in Relation to Compulsive Buying[J].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2011, 52(04):420-424.

[7]陈剑梅、蒋波.网络购物成瘾的临床症状、形成机理与心理干预[J].前沿, 2010(03),177-179; 郑梅钦. 大学生网购成瘾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 2013; 业绪华、毛诚.浅析大学生网络购物成瘾原因及对策[J].职业教育, 2011 (09): 229-230; 赵占波、杜晓梦、陈凯.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影响机制及应对措施研究[J].管理评论, 2014(04):130-141.

[8]徐浪.大学生网购成瘾的初步研究及问卷编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9] 淘宝天猫双十一历年成交额一览(2009-2015)[EB/OL]. http://gz.bendibao.com/news/20151112/content203627.shtml. 2015-11-12. [10]曾欣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大五人格、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4.

[11]朱玉、高晓倩、李蕊.大学生网购成瘾的调查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 (11):633-635.

[12]梁前德.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生消费的实证分析[J].江汉论坛, 2009 (08):131-135.

[13]张俊、邹泓.中学生消费价值观在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与消费决策风格之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 2012.35(02):376-383. [14]石庆新. 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 2008.

O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Tendency

Shi Qingxin Fu Anzhou
(School of Marxism,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ac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shopping addition tendency,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to survey 1131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tendency level registers a rising trend; the groups, such a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ophomores, and urban college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tendency; family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tendency. Coping with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tendency, we should begin with prone group, and fully play the important role of schoo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social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college students’individual own factors.

rds: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Shopping;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Tendency

F724.6

A

1006-1789(2016)02-0012-06

责任编辑 曾燕波

2016-02-03

石庆新,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傅安洲,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网购购物维度
教老妈网购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网购寒假作业
网购寒假作业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网购那些事儿
圣诞购物季
光的维度
快乐六一,开心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