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分析

2016-05-18王丽佳卢章平

图书情报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受测者搜索引擎检索

王丽佳 卢章平

(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镇江212013)

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分析

王丽佳 卢章平

(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镇江212013)

在界定信息、网络学术信息、信息检索行为、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四个概念的基础上,设定两个实验假设和五项情景任务,运用Morae软件,以33名受测者为研究样本,开展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实验研究。五项情景任务分别针对五种类型网络学术信息设置,即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会议相关信息、行业协会或研究机构网站的检索。每项情景任务完成情况的测试都包括首选检索平台、检索词的选取、检索式构造及高级功能使用、检索结果浏览与选择方式、检索结果全文获取五个方面。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大学生在检索不同类型学术信息时的行为特征以及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中各具体环节的行为特点或规律。

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可用性测试实验Morae软件

1 引言

在知识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互联网+”计划的提出和推进,互联网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日渐深远。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借助互联网这一交流与共享的平台,渗透到金融、证券、航空、电信、保险等各行各业,这无疑意味着每个人都已经成为了信息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贡献者,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1]。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全面渗透到学术领域,网络学术信息在大学生的学习与科研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但是,由于自身的信息素养不高等主观因素以及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很难找到所需的学术信息资源,可是又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它[2]。因此,探讨大学生检索网络学术信息时的行为特征和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2 概念界定

2.1 信息、网络学术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一个类概念,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学者对“信息”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同,所以关于“信息”的定义有很多。本文所探讨的“信息”主要指社会信息,包含了一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产生的符号、语言及由其他载体记载和表述的消息、知识以及经验等,主要指的是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3]。网络学术信息作为信息的下位概念,是指依附于计算机储存设备,可在网络平台上传递、识别、获取,并且能够为科研活动所利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信息[4],即特指网络上与各类学术、科研活动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

为了能够更好地认识、检索、获取和利用网络学术信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划分,比如按媒体形式、时效性、科学交流方式等标准进行划分。考虑到可行性与实用性,本文选择按科学交流方式进行划分,该方式能够充分揭示出其特征,同时还将传统的纸质学术信息与网络学术信息有机联合在一起。按科学交流方式划分,网络学术信息具体分类如下:正式出版信息,是指科技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学术信息,主要指网络平台提供的图书、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半正式出版信息,主要是指还未正式出版但受到一定知识产权保护的学术信息,主要指一些研究机构、高校和各种学术团体、政府机构等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非正式出版信息,是指信息量大且质量不确定,动态性较强的学术信息,主要包括一些专家学者的个人博客、网站主页、维基等信息,且其通常以BBS、电子邮件、APP客户端等进行发布[5]。

2.2 信息检索行为、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的概念

信息行为作为联系信息服务与信息系统设计的纽带,其主要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主要由信息查询行为、信息检索行为、信息选择与利用行为等构成[6]。信息检索行为指信息用户在微观层面与各类信息系统之间的交互行为。网络信息检索行为指用户为了能够获得所需信息,在与网络交互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7],主要包括:检索平台的选择与切换、检索前提问式、检索词选择、检索式构造、布尔操作符的使用与否;检索结果浏览与选择、鼠标移动轨迹、网页翻阅页数、检索结果获取等。

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的电子图书及各类电子期刊,在学术科研活动中已经被学者普遍使用。网络学术信息行为指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学术研究工作或创新活动过程中,对于网络学术信息产生需求后利用网络工具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8]。参照以上学者对于信息行为、信息检索行为、网络学术信息行为的定义,并考虑到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特点。本文探讨的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是指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学术研究工作或创新活动过程中,为了获取所需要的网络学术信息,在与网络进行交互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也包含伴随着行为的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

3 实验设计

由于本文探讨的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主要指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活动中,为获取所需要的网络学术信息,而与网络进行交互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与身体活动。但心理活动较难获取,只能通过测后与受测者进行访谈得知。所以本文将通过仔细观察,具体分析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其在生理上的具体行为特征。

3.1 实验假设

根据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与假设,本实验设定的实验假设为:①不同文献类型的检索行为有所不同;②进行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中的每个具体环节都有一定的行为特点或规律。

3.2 实验任务、工具和受测者

为了验证实验假设,笔者在特定情境下设计了5个小任务,均为不同类型的网络学术信息的检索,所有操作均须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综合考虑到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检索能力存在差距,且任务的复杂程度对受测者的信息行为的具有一定影响[9],所以设置的检索任务难度均适中,并将每项任务的用时控制在15分钟内。实验任务具体内容详见表1。实验任务开始前后均设有前后测问卷,前测主要用于了解受测者的个人信息及其平时的检索习惯;后测用于获取受测者在整个检索过程中的感受与想法。另外,后测问题也作为测后访谈的主要内容。

表1 实验任务表

本实验的主要工具设备为美国TechSmith公司发布的全球第一款全数字化Morae可用性测试软件。Morae可用性测试软件可分为三大组件,分别是Recorder、Observer、Manager,其中Recorder是用于记录受测者操作行为的录屏组件,需要安装在受测者操作的电脑上;Observer是供观察者使用的组件,安装在测试者的电脑上即可;Manager是用于后期数据分析的组件,也安装在受测者使用的电脑上。当Recorder和Observer建立连接后,Recorder负责记录受测者的操作视频,Observer同步展示受测者的操作过程并且能够随时标签记录,最后将Recorder的录制视频与Observer的标签合并保存,借助于Manager对数据进行分析。[10]

Sauro和Lewis在《用户体验度量》一书中提到,有相关研究表明当使用样本需要很高成本时,应尽量准确地估算所需样本量,书中指出当样本量为30时平均数分布趋近于正态[11]。因此,考虑到样本数量至少达到最低数30以及实验的实际可行性、实验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本研究选取江苏大学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各17人,共34人,不包括机械专业的学生,要求无行为操作障碍,有3年以上互联网使用经验,且从未参加过此类的用户行为实验。最终有效受测者样本为33名。

3.3 实验控制及实施

实验地点安排在江苏大学图书馆信息行为分析实验室,采用封闭状态,普通照明。

3.3.1 预备实验在正式实验开始前需要进行预备实验,我们在江苏大学校园内随机邀请了3名大学生和1名实验助手作为受测者完成实验,并根据预实验结果对测试任务进行了评估和调整:首先查看顺序安排是否合理,是否会对受测者的检索行为产生影响;其次,任务要求是否表述清楚,是否存在歧义或者对受测者有暗示作用;最后,检索任务的设置是否可行,难度是否适中。测试者可以借此次机会对实验的整个流程进行观测和揣摩,熟悉实验流程,把握实验节奏,调整测试任务,组织和完善实验过程中的引导性语言,了解每个任务的难易程度和时间需求,从而为正式实验做好充分准备。

3.3.2 正式实验预备实验后进行正式实验,正式实验的过程如下所示:

(1)首先受测者应邀到实验室参加实验,由实验助手引导进入实验室,熟悉周围环境,听实验测试者讲解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2)安排受测者坐定,并填写一份测前问卷,了解其个人基本情况及平时检索行为习惯。

(3)接着由测试者分别打开两台计算机上的Morae Recorder软件与Morae Observer软件,并建立连接,同时登陆账户密码连接互联网。

(4)让受测者坐在装有Recorder录屏组件的计算机前面,适当调整身体以确保前置摄像头能够捕捉到其整个上半身的动作,特别是面部表情。

(5)调整好后,由测试者告知受测者要对其进行录像录音,征得其同意后,实验即开始。由测试者点击桌面右上方的红色圆按钮即可开始录屏,同时实验助手在另一台计算机上同步观看受测者操作,在受测者出现错误、迟疑、询问测试者等行为时进行标签记录。

(6)整个实验过程,均由测试者引导并控制流程,包括任务情境和每个小任务的描述,在特定情况下与受测者进行必要交流,以及时了解其心理活动或答疑帮助。

(7)实验完成后,测试者断开网络,请受测者再次填写测后问卷,并根据实验过程的具体情况结合测后问卷内容进行访谈。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节将基于5个具体的实验任务,对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文中提及的通用搜索引擎指百度、谷歌、搜狗、必应等,学术搜索引擎指百度学术、谷歌学术,科技文献数据库指中国知网、万方、超星、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中外文数据库。

4.1 基于图书的检索行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1)查找图书的首选检索平台

表2 任务1的首选检索平台实验结果

任务1是在假定任务情境下查阅“机械设计”相关的图书,大部分受测者的首选网络检索平台为通用搜索引擎,比率为42.42%,主要为百度、搜狗;选择使用江苏大学图书馆网站首页的馆藏目录的人数占比为27.28%;有21.21%的受测者选择科技文献数据库作为首选平台;9.09%的受测者选择学术搜索引擎作为检索入口。受测者首选的科技文献数据库主要为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平台;学术搜索引擎主要是百度学术和谷歌学术。后期通过访谈得知,在进行网络学术信息检索时,除了自身的专业背景、累积的行为经验和信息素养等影响因素外,检索平台的易访问性、权威性和准确性也是他们的考量因素。

(2)查找图书的检索词选择

在进行相关任务检索过程中,检索词主要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出来。

表3 任务1的检索词选取情况实验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对给定的检索任务1,受测者所选取的关键词构成方法单一,主要是四字词、六字词、八字词及以上,比率分别为57.58%、30.3%、12.12%。通过后期对Morae录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受测者在进行电子图书检索时偏好使用四字检索词。

受测者选取的四字词构成主要是“机械设计”;六字词是在“机械设计”的基础上添加“图书”或“书籍”等关键词;八字词主要为在原有基础上添加“相关图书”、“相关书籍”等关键词。结合访谈得知,使用较长检索词的受测者对要检索的任务及内容了解甚少,所以倾向于使用较长检索词,同时也把一些如“相关”、“参考书”等没有实质检索意义的语词作为关键词来检索。

(3)查找图书的检索式构造及高级功能使用

在检索图书时,受测者选用的检索平台不同,检索式的构造也相应不同。选择使用通用搜索引擎作为检索平台的,其检索式的构造主要由“机械设计”与“图书”或“书籍”或“相关书籍”组合而成,在两个关键词中间使用空格表示“与”,选用这类通用搜索引擎的受测者几乎不使用其他限制手段。选择使用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均设置“题名”或“主题”为简洁的四字词“机械设计”。若使用百度学术作为检索平台,设置主题词为“机械设计”。

(4)查找图书的检索结果浏览与选择行为

表4 任务1的检索结果浏览方式实验结果

执行任务1时,受测者对出现的检索结果的浏览方式如表4所示。实验受测者在对检索结果浏览选择时带有一定目的性,60.61%的受测者会先判断出现的结果选项是否与信息需求相关再决定是否点击相关页面;18.18%的受测者选择逐一点击查看;12.12%的受测者只点击前面几页;随意点击的受测者较少。通过后期对录屏进行观看可知,使用通用搜索引擎的受测者对出现的检索结果先扫描判断然后点击的偏多,使用科技文献数据库作检索平台的受测者对检索结果选择逐一顺次点击查看和只点击查看前几条的情况较多,这可能与检索平台的功能及该系统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排版布局有关。

(5)查找图书的检索结果全文获取

表5 任务1的检索结果全文获取实验结果

在查找图书时,当对出现的检索结果页面进行浏览选择并确定后,结果的全文获取也是很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录屏观看发现,确定检索结果后51.52%的受测者能够顺利获取全文,而48.48%的受测者无法顺利获取所需图书。进一步分析可知,无法顺利获取所需图书的受测者选择的检索平台均为百度、搜狗这类通用搜索引擎;选择使用百度学术的受测者在获取图书全文时也不顺利,需要通过文献互助平台。而选择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检索平台的均能顺利获取所需资源的全文。

4.2 基于期刊论文的检索行为实验结果与分析(1)查找期刊论文的首选检索平台

表6 任务2的首选检索平台实验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通过网络平台在给定情境下检索相关期刊论文时,受测者首选科技文献数据库作为检索入口进行检索的较多,有66.67%选择这类平台。选择学术搜索引擎与通用搜索引擎的受测者相差无几,分别为18.18%与15.15%。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选择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较多;结合测后访谈可知,由于期刊论文是学术资源的典型代表,也是受测者平时查找利用最多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之一,所以受测者依据自身积累的检索经验和信息素养会首选知网平台。另外,像谷歌学术、百度学术等学术搜索引擎由于其功能强大,访问简单,资源丰富等特点也是部分受测者的首选。

(2)查找期刊论文的检索词选取

表7 任务2的检索词选取情况实验结果

从表7可以看出,受测者在检索词的表达上,较倾向于选择简短的四字词。66.67%的受测者选择四字词,18.18%的受测者选择八字词,9.09%的受测者选择十字词,仅有6.06%的受测者选择使用六字词。通过后期分析发现,检索词的长短、类型与受测者选择的检索平台有很大关系。选择科技文献数据库作为检索平台的都是使用四字词,而选择通用搜索引擎的绝大部分都是使用六字词、八字词等。

(3)查找期刊论文的检索式构造及高级功能使用

在进行期刊论文检索时,选择使用百度、搜狗、谷歌等通用搜索引擎作为检索平台时,其检索式构造主要是在“机械设计”的基础上,添加“论文”或“相关期刊论文”或“期刊论文”等关键词,中间使用空格“与”隔开。同样,使用万方、中国知网等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只需设置“主题”或“全文”或“关键字”字段为“机械设计”即可。使用“百度学术”这类学术搜索引擎的受测者中,有人注意到高级检索功能但未使用。

(4)查找期刊论文的检索结果浏览与选择行为

表8 任务2的检索结果浏览方式实验结果

从表8可以看出在检索期刊论文时,对出现的检索结果,绝大多数受测者都是先扫描判断后点击查看是否符合需求。该环节中随意点击查看的受测者占比有所增加,为21.21%。这可能与选用的检索平台有关。

(5)查找期刊论文的检索结果全文获取

表9 任务2的检索结果全文获取实验结果

在检索期刊论文时,84.85%的受测者能够顺利获取选定的检索结果全文,15.15%的受测者无法顺利获取全文;经分析可知,在科技文献数据库与学术搜索引擎中能够下载获取所需的期刊文献,而使用通用搜索引擎无法顺利获取全文信息,部分链接下载全文需要付费。

4.3 基于学位论文的检索行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1)查找学位论文的首选平台

表10 任务3的首选检索平台实验结果

任务3是检索“机械设计”相关的学位论文,如表10所示,在进行学位论文检索时,绝大多数受测者首选科技文献数据库来进行检索;而选择学术搜索引擎和通用搜索引擎的比率相对较少,仅有15.15%和6.06%。其中,受测者首次选择较多的科技文献数据库主要是中国知网、读秀和万方这三大平台。通过将测后访谈与数据统计相结合,可以发现,由于学位论文是网络学术资源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受测者查阅和利用的频率较高,所以对于这类科技文献数据库较为熟悉、选择的也较多。此外,也有部分低年级的受测者不清楚何为学位论文,这无疑降低了检索效率。

(2)查找学位论文的检索词选取

表11 任务3的检索词选取情况实验结果

从表11对查找学位论文的检索词选取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选用四字词、六字词、八字词及以上的受测者所占比重分别为66.67%、6.06%、27.27%。进一步深入探讨可知,选用四字词的均使用的是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读秀等科技文献数据库平台,省时高效。而选用六字词、八字词及以上的均使用是通用搜索引擎,其检索结果数量庞大,内容相关度不高,整个检索过程更耗时耗力。

(3)查找学位论文的检索式构造及高级功能使用

进行学位论文检索时,受测者对于这类资源接触较多,成功率也相对较高。使用通用搜索引擎作检索平台的,其检索式的构造主要形式是:“机械设计”、“学位论文”或“相关学位论文”,中间使用空格隔开。而选择使用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受测者仅在检索框输入“机械设计”四字词,在相应限制功能部分根据具体情况选定“主题”、“关键词”、“全文”中的任一即可。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受测者倾向于使用简短的检索式。这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如马寒曾在其研究中表明,用户使用中文搜索引擎构造的检索式字词长度平均为6.4个字[12]。

(4)查找学位论文的检索结果浏览与选择行为

表12 任务3的检索结果浏览方式实验结果

表12显示,查找学位论文时,大部分受测者是先上下扫描检索结果页面的信息然后根据已有知识结构和所具有的信息素养来判别是否与自己所需信息相关,再点开查看;部分受测者会选择逐一顺次点开查看是否为所需信息或者随意挑选几条进行查阅;仅有少部分受测者只点击查阅前几页。

(5)查找学位论文的检索结果全文获取

表13 任务3的检索结果获取实验结果

从表13可以明显看出,检索学位论文时,90.91%的受测者可以获取全文,仅有9.09%的受测者无法顺利下载学位论文的全文,同样这也与检索平台的选择有较大关系。

4.4 基于学术会议信息的检索行为实验结果与分析(1)查找学术会议信息的首选平台

表14 任务4的首选检索平台实验结果

从表14可以看出,在查找学术会议动态信息时,有84.85%的受测者首选检索平台为通用搜索引擎。其次,有12.12%的受测者首选科技文献数据库,仅有3.03%的受测者选择学术搜索引擎。通过测后访谈得知,选择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受测者多为有一定网络学术信息检索经验的研究生,他们由于思维定势在查找这类学术机构动态信息时也会首选中国知网、万方等这类科技文献数据库。

(2)查找学术会议信息的检索词选择

表15 任务4的检索词选取情况实验结果

从任务4可以看出,在检索学术会议相关的动态信息时,72.73%的受测者倾向于输入检索任务标题原文到检索框,18.18%的受测者使用八字词来进行相关检索,仅有9.09%的受测者使用六字词。通过分析可知,绝大多数受测者偏好使用检索任务原文,他们认为检索词的数量越多,表述越详细检索到的结果准确度越高。假如受测者清楚了解系统是怎样实现用户需求匹配的,并且能够按照系统的要求来表述自身的检索要求,那么其检索需求的表达中就会很少出现没有检索意义的词语,反之亦然。

(3)查找学术会议信息的检索式构造及高级功能使用

在检索学术会议这类网站动态学术信息时,部分受测者选择使用专门数据库作为首次检索平台,任务无法进行下去时切换成通用搜索引擎。选用百度、搜狗、必应这类检索平台时,受测者均未使用高级检索功能,其检索式均从检索任务原文中选取部分作为关键词输入检索框。

(4)查找学术会议信息的检索结果浏览与选择行为

表16 任务4的检索结果浏览方式实验结果

由表16可知,78.79%的受测者倾向于先扫描判断结果页面的每条信息,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点击查看;18.18%的受测者则逐一点开查阅;仅有3.03%的受测者选择随意点击查看。

(5)查找学术会议相关信息的检索结果全文获取

查找学术会议相关的动态信息时,由于所需信息类型特殊,找到相关信息直接点击查看即可,无需像图书、期刊论文那样下载全文文件

4.5 基于行业协会或研究机构网站的检索行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1)查找行业协会或研究机构的首选检索平台

表17 任务5的首选检索平台实验结果

任务5为检索出相关行业协会或研究机构的网站,几乎所有的受测者(除1人以外)都首选通用搜索引擎。从表17可以看出,受测者对这一类学术信息的检索有一定的经验,在首次选择检索入口时都毫不迟疑的选择百度、谷歌、搜狗这类通用搜索引擎。

(2)查找行业协会或研究机构网站的检索词选择

表18 任务5的检索词选取情况实验结果

八字词和十字词及以上的较多,比率分别是33.33%、30.31%和24.24%。通过对录屏结果的观看和分析,我们发现该类检索任务属于主观任务,没有标准答案。受测者析出的关键词主要为:“机械设计”+“协会”、“机械设计”+“相关协会”;“机械设计”+“研究机构”、“机械设计”+“相关研究机构”等,注:此处“+”在受测者实验时均使用空格表示。不少受测者还会将“相关”、“行业”、“部门”等没有实质意义的词作为关键词输入检索框。

(3)查找行业协会或研究机构网站的检索式构造及高级功能使用

测试结果表明,当查找行业协会或研究机构的网站时,有个别受测者未能辨别信息源,首先使用科技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无法完成任务后均切换成通用搜索引擎。选用通用搜索引擎作为检索平台时,出现两种情况:若受测者知道相关的协会或论坛名字,则直接输入名称进行检索;若不清楚,则使用探索式搜索。探索式搜索是用户对搜索对象从不熟悉到熟悉,对问题背景从不清楚到逐渐清晰,其认知发生变化的过程。受测者在选定检索平台后,进行检索式构造时均是使用“机械设计”、“协会”或“研究机构”作为检索词,中间用空格隔开。

(4)查找行业协会或研究机构网站的检索结果浏览与选择行为

表19 任务5的检索结果浏览方式实验结果

在查找协会或论坛网站相关的网络学术信息时,63.64%的受测者会先扫描判断后再点开查看,15.15%的受测者选择逐一点开查看,仅有少部分受测者选择只点击查看前几页和随意点击查看。

(5)查找行业协会或研究机构网站的检索结果全文获取

查找行业协会或研究机构这类学术信息时,受测者耗费的时间精力较多。从检索结果来看,和学术会议信息一样,行业协会或研究机构网站也属于动态的、非正式出版的信息,也不必下载全文,而是直接点击查看即可。

5 实验总结

5.1 基于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类型的总结

基于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类型,对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我们总结出大学生在检索不同类型学术信息时的行为特征。

在检索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学术性较强的、正式出版的学术信息时,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科技文献数据库作为检索平台,并且选定检索平台后,一般情况下不会进行平台切换;检索词以四字词为主,检索式也倾向于较简单的形式,浏览选择检索结果时先扫描判断后点击查看,最终检索结果也易于获取。在检索学术会议相关信息、行业协会或研究机构网站等动态的、非正式出版的信息时,首选通用搜索引擎作为检索平台的大学生占绝大多数,检索词的字词数相对较多,检索式的构造也略为复杂,选择并获取检索结果时浏览的页数也稍多。该小节的总结有效验证实验假设(1)。

5.2 基于检索过程中具体环节的总结

基于检索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中具体环节的行为特点或规律。

综上可知,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中具体环节的行为特点或规律如下:①在对给定的任务进行检索时,首次检索平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需要检索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类型;②在检索词的选取及检索式的构造方面,根据选择检索平台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大学生倾向于使用较短的检索词,构造最简单的检索式;③对于检索结果的浏览与选择,绝大多数的学生先浏览判断然后点击查看;④在获取检索结果时,文献来源的权威性能够坚定大学生选择该结果的决心,但是文献所属平台决定了大学生能否顺利获得。该小节的总结有效验证实验假设(2)。

6 结语

本文在对网络学术信息检索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设定实验假设,确定实验工具、实验任务,招募受测者展开实验,并基于实验结果,总结出大学生在检索不同类型学术信息时的行为特征及其在进行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中具体环节的行为特点或规律。由于时间、经费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仍有不尽完善之处,但笔者相信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后续的信息行为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周艳玫,刘东苏,王衍喜,等.大学生信息行为调查分析与信息服务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6):61-67.

[2]吴敏琦.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基于大学本科生的调查分析[J].情报科学,2013,31(2):92-101.

[3]苏金燕.网络学术信息的空间分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58-67.

[4]罗力.国内外网络学术信息老化研究进展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7):54-58.

[5]柯青,沈惠敏.网络非正式出版信息交流的栈理论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6(2):39-40.

[6]Wilson T D.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J].Informing Scienc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 Emerging Transdiscipline,2000,7(2):49-56.

[7]李法运.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3,29(2):64-67.

[8]叶凤云,孙建军,汪传雷.网络学术信息行为理论框架构建与行为过程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1(5):82-88.

[9]蔡成龙.任务复杂度对研究生信息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3,33(12):173-177.

[10]Morae可用性测试软件产品介绍及功能说明书[EB/OL].[2016-05-10].http://www.snagit.com.cn/morae/features.htm.

[11][美]Sauro J,Lewis J R.用户体验度量:量化用户体验的统计学方法[M].殷文婧,徐沙,杨晨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29-231.

[12]马寒,冯锦玲.中文搜索引擎用户检索式特征探析[J].情报学报,2005,24(6):718-722.

(责任编校田丽丽)

An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Academ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havior

Wang Lijia,Lu Zhangp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China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four concepts of information,network academic information,information retrieval behavior and network academic information behavior,the present article designs two experimental hypotheses and five situational tasks,uses Morae software and takes 33 participants as research samples to carry out an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academ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havior.The five situational tasks in this article are set up to comply with five kinds of network academic information,namely,retrieval of books,periodical articles,dissertations,information related to academic meetings,websites of a trade association or research institutions.The test of every situational task includes five aspects,which are preferred retrieval platform,selection of retrieval words,search query and the use of advanced functions,browsing and selection style of retrieval results and full-text access of retrieval results.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llege students’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in searching for different types of academic information and their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r regular patterns of the specific steps in the network academ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process.

college student;network academic information;retrieval behavior;experiment of usability test;Morae software

G354

王丽佳,女,1990年生,2013级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用户信息行为,发表论文2篇;卢章平,男,1958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方向为用户信息行为、专利情报,发表论文60余篇。

猜你喜欢

受测者搜索引擎检索
怒气冲冲 或因睡不好
世界表情符号日
投射技术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解析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网络搜索引擎亟待规范
基于Lucene搜索引擎的研究
搜索引擎,不止有百度与谷歌
英语阅读测试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