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科研环境下自发式科研协同行为机制研究

2020-03-02王雅囡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27期
关键词:受测者虚拟环境科研人员

刘 宇,王雅囡,张 挺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67)

0 引言

虚拟科研环境广义上指基于Web 2.0,由计算机支持的,通过终端应用程序或使用在线工具协同完成科研工作的环境,目前为止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定义[1]。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为媒介的新媒体设备,以及基于科研的门户网站、论坛、各类应用的产生,拓展了虚拟科研环境所涵盖的领域,科研协同行为开展也由被动召集式向主动自发式延伸。本文以高校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展开新媒体环境下自发式协同科研行为调查研究,研究此类人群在以新媒体科研环境为代表的虚拟科研环境下的科研协同行为。

1 研究理论基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他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共5 种需求[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属于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其不仅是动机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人性论和价值论。科研人员在虚拟科研环境下的协同行为,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不同科研人员的需求,科研人员在虚拟科研环境下的“生理需求”可以被看作级别最低的、最现实的需求,科研成果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赖以生存的物品,因此科研人员渴望在虚拟科研环境下通过交换知识,促进研究,获得产出;“安全需求”可以被看作对虚拟科研环境风险的回避,渴望一个知识产权能得到保护的状态,科研人员“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虚拟科研环境下的协同行为中都能得到体现。Venkatesh等[3]提出技术接受整合理论后,就被国内外大量学者用于研究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和使用意愿,从之前的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领域和移动互联网业务领域,还有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变量,将其应用到不同的领域。技术接受整合理论是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综合了理性行为理论、动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研究“用户对新技术的接受”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包括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便利条件和社群影响在内的4个核心影响因素。

2 问卷设计与发放

本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结合技术接受整合理论中的4个核心影响因素以设计问卷,以期了解科研人员在虚拟科研环境下的行为与心理调查,以便更好完善虚拟科研环境下的协同机制。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尺度,对问卷中的每个问项,列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5 个选项。问卷分6个方面,共24个问题。

3 问卷分析与探索

问卷通过网络方式发放,共对184名高校科研人员展开调查,回收176 份,有效153 份。问卷从生理需求与绩效期望、便利条件与安全需要、社群影响与信任关系、努力期望与社交需求、使用意愿与使用行为、外界认可与自我满足6个方面对以新媒体科研环境为代表的虚拟科研环境下的科研人员协同行为进行探索性研究。

3.1 生理需求与绩效期望

62.09 %受测者赞同自己会因为在虚拟环境下的科研协同行为获得更多的科研灵感,19.61%的受测者对此非常赞同;62.74%受测者对在虚拟环境下的科研协同行为中拓宽自己的科研思路这一说法表示赞同,20.92%受测者对此非常赞同;39.13%受测者赞同虚拟科研环境下的科研协同行为对自己提高科研产出质量有所帮助,12.42%的受测者对此观点非常赞同;43.14%虚拟科研环境下的科研协同行为对自己提升科研产出效率有所促进,11.76%的受测者非常赞同这一说法。科研人员选择在虚拟科研环境下自发与他人进行科研协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从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取科研灵感,拓宽科研思路,提高科研产出质量、提升科研产出效率,从而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

3.2 便利条件与安全需要

65.22 %的受测者赞同现有的网络为虚拟环境下的科研协同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26%的受测者对此非常赞同;56.52%的受测者认为目前自己拥有的数码软硬件设备可以实现虚拟环境下的科研协同行为,15.03%的受测者对此观点表示非常赞同;仅有28.76%的受测者赞同现有的技术风控手段使得在虚拟环境下展开科研协同没有后顾之忧,2%的受测者对此非常赞同,有39.22%的受测者表示不赞同,11.76%的受测者表示非常不赞同;64.70%的受测者认为完善的法规及监督机制对于在虚拟环境下展开科研协同至关重要,30.72%的受测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新媒体科研环境的应运而生,为个人自发与他人进行科研协同提供了便捷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也十分关心在虚拟科研环境下的监督机制与风控措施,仅有少部分受测者认为现有的技术风控手段使得在虚拟环境下展开科研协同没有后顾之忧,风险控制问题值得关注。

3.3 社群影响与信任关系

43.79 %的受测者认为周围人在虚拟科研环境下的协同行为对自己会有促进作用,37.25%的受测者对此非常赞同;52.17%的受测者认为自己在虚拟科研环境下的协同行为影响和带动了周围人的加入,26.42%的受测者对此观点非常赞同;30.72%的受测者赞同人与人之间联系紧密程度对在虚拟环境下的科研行为很重要,18.30%的受测者非常赞同这种说法;41.83%的受测者赞同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度对在虚拟环境下的科研行为很重要,29.41%的受测者非常赞同。虚拟科研环境下的协同行为,受周围人的影响因素很高,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疏与信任程度也影响行为的发生。

3.4 努力期望与社交需求

39.22 %的受测者赞同在虚拟科研环境下的科研协同行为拓展了自己的科研领域,21.74%的受测者表示非常赞同;43.48%的受测者赞同在虚拟科研环境下的协同科研行为中易于获取更多的科研资源,26.09%的受测者对此非常赞同,47.06%的受测者赞同在虚拟环境下的科研协同行为有助于拓展人际交往范畴,15.03%的受测者对此非常赞同;35.29%的受测者赞同在虚拟环境下的科研协同行为有助于寻找到科研伙伴,14.69%的受测者对此非常赞同。科研人员在虚拟科研环境下的协同行为有助于拓展科研领域,达到自己的努力期望,同时也满足了自己有目标的社交行为。

3.5 使用意愿与使用行为

47.71 %的受测者赞同在虚拟科研环境下与其他科研人员协同科研是有意义的做法,39.13%的受测者非常赞同此观点;50.98%的受测者赞同在虚拟科研环境下与其他科研人员协同科研对彼此能够产生互惠,31.37%的受测者非常赞同;35.29%的受测者赞同在虚拟科研环境下协同科研在当下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做法,28.10%的受测者对此观点非常赞同;34.78%的受测者赞同自己能够随时随地与其他科研人员在虚拟科研环境下发生协同科研行为,15.03%的受测者非常赞同此观点。高校科研人员群体对虚拟科研环境下自发式的科研协同行为认可度和接受度较高,该人群总体乐于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科研协同行为。

3.6 外界认可与自我满足

34.64 %的受测者对愿意在虚拟科研环境中与其他科研人员共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这一观点表示赞同,27.45%的受测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36.52%的受测者对愿意当其他科研人员在虚拟环境下遇到科研难题时提供知识帮助这一观点表示赞同,29.41%的受测者对此观点表示非常赞同;47.83%的受测者赞同在虚拟环境下帮助其他科研人员解决科研问题能够使自己感到快乐,25.49%的受测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34.78%的受测者赞同在虚拟环境下的协同科研过程中其他科研人员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对自己非常重要,22.88%受测者对此观点表示非常赞同。由此可以看出,科研人员在虚拟科研环境下除了希望获取资源提升科研质效,同时也乐于奉献自我价值,渴望得到肯定。

4 总结与启示

本文以高校科研人员为对象,探索此类人群基于新媒体科研环境为代表的虚拟科研环境下的协同科研行为研究发现,这个群体对虚拟科研环境下的协同行为接受度普遍较高,对科研成果和绩效的渴望是本能驱使,便捷安全是主要条件,有较强的使用意愿,使用情况受社群影响因素较高,渴望得到外界认可和展现自我价值。对于更好地建立起虚拟科研环境下科研人员的协同机制,还得到以下启示。

4.1 注重学术道德,维护学术环境

马斯洛需求理论下的“生理需要”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在虚拟科研环境下的“生理需求”可以被认为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当完不成科研任务,受益会直接受到影响,在这种条件下有可能导致科研人员的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就如同人在极端环境下急需食物,会不择手段去获取一样。在这里需要科研人员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提升诚信意识,共同创造和维护良好的科研协同环境,增强法律意识。

4.2 监控技术提升,风控意识不丢

随着科技手段5G的面世,网速的提升,虚拟科研环境也有了巨大的提升,随之产生的各种会议软件、社交软件、都能够起到辅助科研的作用,同时存储、记录功能,例如实时在线存储、视频会议录相等功能也对虚拟科研环境有了良好的风险控制作用,虚拟科研环境下自发的科研协同,没有利益瓜葛简单纯粹,但也缺乏约束。自发式科研协同中,成员需注重对法律知识的普及与吸纳,自发形成的团队领导人提供一个约定模板,实名制验证身份,在重大研究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可以适当考虑引入第三方,或者法务人员进行监督,确保知识产权得到良好的保护。

4.3 技术扩大合作,虚实有机结合

自发形成的虚拟科研环境,不受现实约束,能够满足一部分科研人员对于现实中由于各种利益牵绊而导致的社交困难与社交恐惧,增加了与外界社交的机会,满足了对于社交的需求。同时,虚拟科研环境下的协同行为受身边人的影响,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以及依赖程度从某种程度也影响了团队的协同合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线上甚至线下社交往来机会,积极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

4.4 展现自身价值,勇于自我实现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发式科研协同行为也可以被看作是自我实现需要的一种体现。通过这一点得到的启示是,虚拟科研环境下科研人员的协同行为,在激励方式方法上,除了考虑物质激励,更应当重视精神激励,才是虚拟科研环境得以更好更健康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受测者虚拟环境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前庭刺激对虚拟环境三维空间定向的影响及与空间能力的相关关系
如何通过虚拟环境有效管理Python第三方库
怒气冲冲 或因睡不好
我国科研人员揭秘银杏古树长寿机制
投射技术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解析
虚拟环境下大数据智能并行聚类方法研究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虚拟环境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