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随儿童脚步的艺术
——蒙特梭利大会在上海感动瞬间

2016-05-17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蒙特德福儿童

跟随儿童脚步的艺术
——蒙特梭利大会在上海感动瞬间

当物质主义︑科学主义把人们引向误区的时候︐这些坚守人类道德方向的教育︐或许正是拯救人类的良药︒

穆培华,现于北京师范大学进修,主导实施了华德福与公办教育融合、沐心苔森林学园、MMUN世界公民•森林湖小学比较教育实验等项目,曾考察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欧洲诸国的教育,撰写的教育琐记影响广泛。

受萌智教育机构总经理曾圣耀先生(Kevin)先生的邀请,第二次参加在上海举办的蒙特梭利大会,8月7日一天的演讲听下来,有好多感动的瞬间值得回味。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儿童友好社区专委会主任周惟彦女士发言,呼吁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市场机制、公益情怀、专业精神,这些都是把好事办好的关键,我们希望能够建设更多的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城市,最终把中国建设成为儿童友好社会、儿童友好国家,而这必将成为中国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副主任宋文珍在灾区看到做的饭菜没有考虑到儿童的需要,感到十分心痛。她提醒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投资儿童的健康和学前教育,将给国家带来7倍至17倍的回报。如果有更多的官员都能如此关注儿童,把儿童时刻放在心上,中国的教育一定更有希望。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泽维尔大学专业科学院院长Dr. Paul Gore上午做了演讲,晚宴的时候我们就聊到了蒙特梭利6-12岁师资培训的事情,他对MMUN世界公民·森林湖小学和我们计划的蒙特梭师资项目都非常感兴趣,甚至我们还聊到了蒙特梭利中学的创办,从他兴奋的神情看,这事有戏。

美国纽约曼哈顿西城蒙特梭利学校校长MS. MimiBasso演讲的主题是“跟随儿童脚步的艺术”,她强调,There is no such things ONESIZE FITS ALL,翻译也很有趣,“教育没有一刀切”。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校长介绍了她的父母写的一本书——《记住你的名字》,她对什么是“世界公民”作了很有洞见的解释,这对我们设计森林湖小学的“世界公民”课程很有启发,让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活出真实的自己,这应该是所有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她提到的蒙特梭利博士讲的一句话也让我们印象深刻——“孩子有吸收性心智。他们有教自己的能力。”通过她的讲解,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在蒙特梭利教室里孩子们“自助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周念丽教授上来就讲,我的心理年龄只有三岁,好可爱。她重点讲的是0-3岁——“机会窗”。她对中国当下0-3岁教育的现状分析得十分透彻:过度保护和忽略并存;过度期待和焦虑同在;信息泛滥与迷茫共有;多方关注与缺位齐观。有一次在火车上,她看到一位母亲在玩手机,对自己1岁的孩子失去照顾,5分钟她忍了,10分钟她忍了。可到了15分钟,她再也忍不住了,上前制止,结果那位上海女人骂了“十三点”。这样的一位真性情的专家真的十分让人敬佩。

美国蒙特梭利学会执行长Mr. RichardUngerer的演讲也十分精彩,他强调,蒙特梭利教育也需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要关于聆听和尊重每一种声音,要注重沟通与对话,2016年美国AMS年度会议的主题为“蒙特梭利无边界”。AMS的专业精神也十分让人尊重,他们每5年会对注册教师进行重新认证,以确保教育和学校的质量。他们对“蒙特梭利教育有效性研究”非常重视,有详细测量标准。没想到晚宴的时候,我们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就创办蒙特梭利学校和蒙特梭利小学教师培训的事,我们聊了很多,我也谈了本土化的问题,特别是汉字、汉语以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教学问题,他赞同我们的看法,即蒙氏教育要在中国落地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在郑州开办了一所华德福和森林教育理念相融合的森林湖小学。华德福教育也关注儿童成长规律以及社区对教育的价值

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学术委员会主任梁春晓老师的演讲,紧密联系“后喻时代”的特点,提出来未来最重要的能力是“想象力”,强调农业社会依靠的是本能、记忆,工业社会依靠的是知识和方法,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我们需要依靠的想象力,这应该成为一切教育的核心,否则,未来我们的孩子也可能会像“柯达”和“诺基亚”一样忽然之间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有人预测,未来,今天存在的70%职业会消失,教育再不改革真的是跟不上时代了。梁老师讲的更多的是教育面向未来,但我也在思考,有些东西真的是变了,而且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大,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今天,一方面要“应变”,但我们还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一面,像蒙特梭利教育、华德福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等给孩子们的那些人生基本的能力和智慧,我想,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甚至可以说,当物质主义、科学主义把人们引向误区的时候,这些坚守人类道德方向的教育,或许正是拯救人类的良药。

晚餐的时候,和Kevin、萧泽伦老师谈起了蒙特梭利教育在大陆的发展,几多感慨,几多共鸣。Kevin和泽伦曾经是同学,还是室友,今天,他们再次相聚,手把吉它,一起为大家演绎了好几首经典的他们的家乡——台湾的民谣,听着那些熟悉的旋律,我们似乎闻到了海风的味道。美好的相遇,美好的歌声,让我们有了更多美好的期盼。

阿啃漫谈

COLUMN

猜你喜欢

蒙特德福儿童
厚德福酱肉为什么那么火
留守儿童
华德福,它仅仅是一个教育选择
华德福幼儿园分布
华德福:用爱与自由滋养孩子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