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新闻的编辑艺术

2016-05-16马萍

记者摇篮 2016年5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传播效果

马萍

【摘 要】文章对电视新闻编辑的艺术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从逻辑、视觉、镜头、声音、技巧等方面,阐述电视新闻的编辑要领。对提升电视新闻编辑水平,体现良好的艺术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 编辑艺术 编辑技巧 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是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营口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以新闻立台,新闻节目占整个频道播出时间很大比例。目前,电视新闻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新闻节目的采制和编辑工作显得极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电视新闻的编辑艺术。

一、符合欣赏逻辑

选择、编辑画面就是舍弃次要的情节,这样,上下画面之间有跳动是必然的。但如果能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次序或人们观察事件的一般思维方法进行画面的编辑,这种跳动就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

时间次序要流畅。比如报道今年营口蓝旗机场正式通航这条新闻,谁主持仪式,谁代表市委市政府讲话,谁代表航空公司致祝贺词,应按照现场流程剪辑,这样符合新闻的真实。也可以在领导讲话、致辞中间,插入一些现场观众的反应的画面,这样符合欣赏逻辑,同时也避免了画面的单调。再比如:一条报道市领导到某大型企业进行工作调研的电视新闻,其中一个镜头是市领导手指前方说话,那么接下来的镜头应是领导所指的景物。这样,符合观众所需要了解的领导指的是什么。

在剪辑画面时,还要注意景别变化的循序渐进。比如第一个镜头用全景,第二个镜头就用中景,第三个用近景或特写。剪辑时,要避免同景别相接。画面景别不同,包含在画面中的内容不同。远景、全景等景别大的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多,观众需较长时间才能看清,所以,远景、全景的镜头可稍长些;近景、特写等景别小的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可简单明了,所以镜头长度可稍短些。通常情况下,特写1-2秒;近景2-3秒;中景约5秒;全景约8秒。在画面中,亮的部分比暗的部分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所以,以表现亮的部分为主时,长度可短些,相反,则长些。

二、符合视觉匹配原则

符合轴线规律。任意两个镜头之间都有一条假想的连线,这就是轴线。轴线规律规定,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时,摄像的方向应调度在轴线的同一侧,否则即为越轴。越轴镜头会破坏画面空间的同一,令观众费解。例如,拍摄一组特警在街面上巡逻的画面,先以轴线一侧拍摄一组镜头,然后拍一组在轴线另一侧的镜头,进行比较,会出现不同的画面效果。两画面组接后,将会使观众产生视觉混乱。需要注意的是,在画面剪辑中,遇到拍摄方向不同一,不符合生活逻辑的素材是难免的,可能是不同的摄影师拍摄等原因造成,可以在后期制作中弥补。如在两个越轴镜头中插入一个特写镜头,或者无方向特征的中性镜头,也可以是空镜头等。例如:镜头之一:汽车往前开;镜头之二:(中性镜头)驾驶员开车的近景;镜头之三:车往回开。这组镜头由于插进了中性镜头,观众会以为在某处转了弯,所以再往回开就不足为奇了。而且,当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中性镜头时对前一个镜头运动方向的印象会渐渐淡漠,再接一个反方向镜头就不会产生一种明显的跳轴感觉。此外,插入空镜头亦可缓减跳轴的感觉。比如,一体育教学片中,第一段讲篮球训练,而第二段是排球训练,中间用一个蓝天的空镜头,从篮球场转到排球场,这样就比较自然顺畅。

三、符合镜头切换规律

画面组接的一般规律:动接动,静接静,声画统一。如果画面中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达到顺畅、简洁过渡的目的,简称为“动接动”。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或者它们中间有停滞的,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后,接上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镜头,这就是“静接静”。“静接静”组接时,前一个镜头结尾停止的片刻叫“落幅”,后一镜头运动前静止的片刻叫做“起幅”,起幅与落幅时间间隔为一二秒钟。

四、镜头长度适当

如何处理镜头长度,要看镜头表达的内容是否完整。镜头过长令人生厌,过短则让人看不明白。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因题材特点和节目长度的限制,镜头长度一般较短。电视新闻特别是消息,镜头长度最多一两分钟甚至更短。

五、正确处理画面和声音的关系

笔者认为新闻节目最好是用现场同期声,增加节目的真实感。剪辑时要处理好解说词和画面的关系,对画面本身已明白无误表达的信息,就没有必要再用解说词重复注释一遍。同期声切忌冗长与杂乱。适当删除记者的提问过程,只将被采访者的同期声编入播出稿,有效压缩单条新闻所占时间。如果现场同期声不是很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改成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加上同期声字幕,提高传播质量。在剪辑中还应注意声音的衔接问题。准确掌握剪接点,可以达到:每个镜头在相连时,各个剪接点都选择得十分合适,在恰当位置剪断,在恰当位置连接上,那么镜头之间的不断转换就能保证动作连贯、节奏鲜明流畅,事件的叙述清晰明了。剪接过紧会造成语句密集,缺少抑扬顿挫,给听者有压抑感;而剪接过松,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就会破坏声音的美感。当镜头内容是为了营造气氛,表现某种主观情绪时,选择剪接点要根据情绪、气氛烘托的需要,在情绪、气氛对观众感染力最强烈时切换。描写性镜头大多用近景、特写来表现内在的情绪,剪接点要以表达感情、情绪的需要,以人物在不同情境中喜、怒、哀、乐的表情为依据,镜头长度可以对“叙述长度”作适当延长,剪接点拖后,以便宣泄、抒发未尽的情绪,以完整地表现情节含义。情绪、气氛镜头之后,应留下适当的“空白”。如果马上开始新的解说或音乐,观众的情感可能被打断,从而削弱了感染力。

六、正确使用电视特技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一般不提倡使用特技。因为新闻要求公正、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本身,而任何特技都是对新闻素材的加工修改和再创造,从而削弱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为求新闻的真实性和增加信息量,新闻剪辑一般使用硬切,或者一些简单的特技,例如,淡入淡出(或称渐隐渐显)、化出化入(或称溶出溶入)、划(或称扫)、翻页、停顿(定格)。

(作者单位:营口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电视新闻学》朱箐著;[2]叶子 电视新闻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编辑传播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浅析
电视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的影响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