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成就报道的大主题与小角度
2016-05-16陆华良
陆华良
【摘 要】成就报道,主题重大,然而重大的主题不一定非得拉起大架子,应该多从小处入手,反映重大主题,效果更好。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是新闻创新的理论基石。通过小处一些看得见、摸得着、令人信服的变化,折射和反映整体全局的变化,体现党和政府带领群众所取得的骄人业绩。
【关键词】成就报道 报道模式 小人物 传播效果
阶段性的成就报道对于媒体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一种报道形式。但在年复一年的成就性报道中,一些记者感到厌倦,而模式化的成就报道也就远离了观众。如何避免成就报道的程式化、雷同化,争取出新出彩,把家常菜做出好味道,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少走老路子
在多次组织成就报道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些报道确实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不足,直接影响到报道的质量和传播的效果。这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套”。报道方式与报道模式陈旧,新闻思维方式陈旧,语言老套、程式化、报道内容“数字化”罗列一大串百分比,成就报道变成了政治概念和方针政策的机械图解。很多报道属于“似曾相识燕归来”,去年报道的东西,今年、明年把百分比换一下还能用。二是“生硬”。它所传递的不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硬信息”,所讲的不是让人信服的“硬道理”,而是一种“硬宣传”,没有任何个性,更无可视性。三是“空洞”。毋庸置疑,成就报道往往主题重大,但有些报道动辄拉开架势做“大文章”,调门高,篇幅长,内容空,范围泛,结果把应该符合新闻规律的成就报道做成了很“政治化”的空洞说教文章。有些报道甚至可谓“言之无物”,让人望而生畏,听而生厌,唯恐避之不及。其实,成就报道的对象多是新事物、新课题,它更容易采用创新的手法,更容易使用灵活的方式。创新才能使成就报道活起来、美起来,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其实,和其他报道一样,成就报道也可以搞得喜闻乐见,正如规定动作也可以做得婀娜多姿一样,关键是要从民生化的视角来构建成就报道的着力点。
二、放下大架子
成就报道,主题重大,然而重大的主题不一定非得拉起大架子,应该多从小处入手,反映重大主题,效果更好。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是新闻创新的理论基石。通过小处一些看得见、摸得着、令人信服的变化,折射和反映整体全局的变化,体现党和政府带领群众所取得的骄人业绩。
随着棚户区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程的开展,近几年,本溪大事喜事不断,为此,本溪电视台推出了《数字看本溪 百姓谈变化》大型主题报道,在组织这组报道过程中,记者有意识地从生活中的小事寻求报道角度:像《山城长高了》、《老家门口处处通》、《餐桌天天像过年》、《打工三年回来摸不着家》等等。用这些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来反映成就,老百姓感到亲切,宣传的效果特别好。这些“小”题材拉近了重大社会事件与普通观众之间的情感距离,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让他们乐于接受其中的信息和观点,让他们通过这些事实悟出道理来。观众反映说,对这些报道内容“平时注意不多,经电视这么一说,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例如新闻报道《钱包鼓了 存款多了》,记者采访了一位公务员。
(同期采访)公务员李某:
“五年前,我一个月工资是2000元,现在我和爱人每月收入有8000元。刚参加工作时,我一分钱存款也没有。而去年一年我就存了3万多元。如今我和爱人每个月能存个两三千元吧。”
这篇报道精心选择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群众希望了解的内容,吸引观众的眼球,让他们乐于接受其中的信息和观点,收到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使“大而硬”的主题变得“软而亲”。
三、多选小人物
成就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创举,群众是成就的创造者,也是最权威的见证人。请群众(当事人)讲述成就,是最有说服力的。用群众所见、所闻、所感来反映成就,也是最能感动人、激励人的。比如,央视的一篇成就报道《有升有降话调控 国家百姓皆受益》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文。
(提示)一年来,通过宏观调控,有的行业降温了,有的行业升温了,这一升一降让许多老百姓有了新的生财之道,更让国家经济发展更加平稳健康。
(正文)这些欢实的奶牛平均每头牛每天产奶大约20公斤,卖给加工企业一公斤两块二毛钱左右。这笔账算下来,难怪养牛场的老板谷仕俊到了年底老是乐呵呵的。今年他和几个朋友投资400万元,买进了210头奶牛,搞了这个养牛场,每月光鲜奶的纯收入就在2万元以上。今年年初的时候,谷仕俊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在办养牛场之前,他们原本是想投一个15万吨轧钢厂项目的,但没有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而且他们发现,原来搞钢铁在唐山被认为是最来钱的行业,大小钢铁企业都蜂拥而上,如今限制越来越多。
(同期采访)河北省唐山市仕仟养牛场老板谷仕俊:
“企业多了,审批也很困难”。
如果说谷仕俊感受到的是降温、是国家对重复建设的控制的话,那么山东农民李凤水则感受更多的是升温、是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扶持。今年他们镇里很多农民再也不搞那些小炼钢了,而是捡起了最熟练的种地活。
(同期采访)山东省邹平县青阳镇耿家村农民李凤水:
我今年包了这片地,13亩地,平均(亩产)小麦600多斤,玉米是1300度斤,纯收入1万1千来块钱,现在国家减少税收,农业税这块,以前的费用没有了,这样我合计比原来的轧钢效益只高不低。
文章采取请当事人自述的形式来展示成就,拉近了重大社会事件与普通观众之间的情感距离。这条报道通过一个个数据,既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貌,也映照了百姓日常生活的进步。
当然,成就报道形式出新还可在许多方面做尝试,但重要的还是要选取好切入点,从“小”字上做文章,在“小”中显功力,从民生的角度看成就,找出这些成就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关联点,把看似遥远的报道主题“近化”,寻找到把重大主题转化成离广大人民群众最近的、最熟悉的新闻事件的有效载体,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关注,是成就报道创新的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作者单位:本溪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柳友定.精心策划 各方联动——舟山日报搞好成就报道的做法[J];新闻战线;2002年09期;[2]万家傲.深化新闻改革 加强和改进成就报道[J];声屏世界;1999年08期;[3]赵晓亮,朱学文.成就报道:问题、原因及对策[J];中国记者;2002年06期;[4]孙宏杰.成就报道如何挖掘地方新闻资源[J];中国记者;2002年06期;[5]谷云龙,赵仙泉.拓展成就报道的重要手段——电视系列报道的创新[J];中国记者;2002年07期;[6]李涛.“家常菜”如何魅力四射——浅谈成就报道“创新点”的挖掘[J];新闻界;2004年0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