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2016-05-16梁卫霞
梁卫霞
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1
血液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梁卫霞
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1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并总结相关解决措施。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血液检验分析的1324份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分析问题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并探讨血液样品放置时间对检测指标的影响。结果1324份标本中,有29份血液标本具有问题,所占比例为2.2%。主要问题为采血时未评估患者用药和饮食情况、采血时间不合理、操作顺序不当、申请单填写不规范、运输不当等问题。不同放置时间对RBC、WBC和HB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但是放置3h和5h后,样品中PLT水平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对采血标本质量控制,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准的检验数据。
血液检验;血液标本;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健全,我国临床实验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血液检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前质量控制涉及到医院内部众多科室管理以及采集方法、检验人员、标本运输等方面,而这些关键性环节往往也是易造成血液检验分析过程中出现不准确的现象,从而极大地影响医生的判断,甚至可能产生误诊[1]。所以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血液检验分析中的问题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并总结干扰原因及探讨相关解决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血液检验分析的1324份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其中,男694例,女630例。年龄5-82岁,平均年龄(43.6±8.4)岁。所有患者的血液检验采用全自动分析仪(希森美康株式会社生产,规格型号:XE-2100)及配套的试剂,所有检测方法遵循仪器操作说明。
1.2 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问题血标本质量影响因素分析:1324份标本中,有29份血液标本具有问题,所占比例为2.2%。主要问题为采血时未评估患者用药和饮食情况、采血时间不合理、操作顺序不当、申请单填写不规范、运输不当等问题,见表1。
表1 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问题血标本质量影响因素分析[n(%)]
2.2 不同检测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放置时间对RBC、WBC和HB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但是放置3h和5h后,样品中PLT水平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测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s)
表2 不同检测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s)
放置时间 RBC(×1012/L)HB(g/L)立即 5.5±0.7 5.2±0.7 163.2±7.9 121.1±5.6 1h 5.5±0.8 5.3±0.6 172.2±8.4 122.7±6.1 3h 5.6±0.9 5.2±0.7 201.5±8.7* 124.2±6.5 5h 5.4±0.8 5.1±0.8 239.4±10.3* 126.5±6.6 WBC(×109/L)PLT(×109/L)
3 讨论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标本检测这一过程分为分析前期、分析中期和分析后期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2],而分析前的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问题则占到70%[3]。我们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血液检验分析的1324份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324份标本中,有29份血液标本具有问题,所占比例为2.2%。主要问题为采血时未评估患者用药和饮食情况、采血时间不合理、操作顺序不当、申请单填写不规范、运输不当等问题。因此,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和机体功能调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血液成分改变与全身组织器官病变相互影响,任何一方的改变将导致另一方的病变。因此血常规的检查对于判断血液系统疾病、造血功能和疾病的早期迹象具有诊断意义[4],但是其检测结果受多方面因素干扰,了解干扰因素,对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①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检验人员的理论知识、实验方法、操作水平和工作态度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因而自身素质的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血常规检测的干扰因素的了解和操作技能的提高都显得尤为重要。②加强对患者的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服用药物和饮食状况等均会对血常规检查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患者应尽量较为健康的生理状态下,或者服用药物前或2h后进行血常规检查。③注意患者饮食情况。由于饮食后患者体内的钠、血糖、甘油和胆固醇等指数均有所上升,而对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在清晨空腹状态下取血,提高检测指标的准确性。④注意采血部位。由于采血部位的不同对血液指标的检测稍有影响,目前,临床常用的采血部位为静脉血和末梢血,但是有关临床资料显示,采血部位的不同对血液指标的检测稍有影响,一般静脉血样的检测结果更为可靠。⑤合理使用抗凝剂。对于一些需要抗凝的标本,应注意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并注意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⑥注意规范填写。医护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要按照医院有关规定填写申请单,注意核查申请单基本信息,保证信息准确无误。⑦合理运输。注意贮存、运输和送检环节,采血完成后应及时将血液标本贮存于室温下保存,于密闭容器中,避免血液污染和渗漏等;但是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等对温度特别敏感,因此采血标本应冰冻送检[5]。在送检及运输过程中,避免对血液标本造成剧烈震荡。⑧及时检验。从我们的结果来看,不同放置时间对RBC、WBC和HB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但是放置3h和5h后,样品中PLT水平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在 2h 内及时进行检验,以避免因送检不当或检验不及时而导致检验结果失准[6]。
综上所述,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干扰,包括未评估患者用药和饮食情况、采血时间不合理、操作顺序不当、申请单填写不规范、运输不当等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避免一些可控因素的干扰,如抗凝剂的选择、操作规范性、采血部位、样品检验时间和样品放置温度等。而患者的疾病状态、药物服用和仪器的系统误差等这类的不可控因素,我们也可以通过校准仪器和选择合适的采血时间来降低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1]刘乐,王志超,杜豪伟.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3):4770-4771.
[2]江雪松.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28(7):71-72.
[3]杨姣.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222-223.
[4]费树强.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6):53-54.
[5]王长海,齐鹏飞.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与减小分析前误差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3349-3350.
[6]刘雄婧.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8):2511-251.
R446.6
A
1672-5018(2016)07-2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