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隐”跳出“陷阱”
2016-05-15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邱明朗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邱明朗
慧眼识“隐”跳出“陷阱”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邱明朗
在数学命题上,命题人为了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经常围绕题设条件设置一些隐的“陷阱”,这些隐含条件往往是学生很难发现的,如果我们不认真思考、斟酌,就会掉入命题人的“陷阱”,这些隐的“陷阱”也就真的“含而不露”了.
本文拟展示若干学生误入“陷阱”的错解,暴露其错解思维过程,剖析其错解原因,给出一些揭示隐含条件,跳出陷阱的方法.
一、透过表象,探究本质
剖析:错解的原因是没有将隐含条件Δ≥0挖掘出来,忽视了a的应用范围.
例1已知α、β是方程x2+4(a+1)x+6a2-38=0的两个实根,求α2+β2的最小值.
对策:夯实基础,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透过表象挖掘出所需的隐含条件,抓住问题的本质.
二、解后反思,防错避漏
例2已知sinθ、sin2x、cosθ成等差数列,sinθ、sinx、cosθ成等比数列,则cos2x的值为().
对策:智者千虑,也有一失,因此,思维要全面,解后要反思,如反思条件有无疏漏,一解还是两解等问题,力求解答正确.
三、饮水思源,不忘定义
错解:由条件知,动点M(x,y)到定点P(sinα,cosα)的距离等于动点M到定直线的距离.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点M的轨迹是以P为焦点、定直线l:xsinα+ycosα-1=0为准线的抛物线.
剖析:错解的原因是没有理解抛物线定义中隐含的已知条件:定点不在定直线上.
正解:因为定点P(sinα,cosα)在定直线l:xsinα+ ycosα-1=0上,所以点M的轨迹是过定点P且垂直于定直线l的一条直线:y-cosα=cotα(x-sinα).
对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要深刻,特别是一些限制条件,必须理解到位.
例4已知A(-2,0),B(2,0),在平面上动点C是周长为10的三角形ABC的一个顶点,求点C的轨迹方程.
错解:由已知得|CA|+|CB|+|AB|=10,而|AB|=4,所以|CA|+|CB|=6,所以由椭圆的定义知,点C的轨迹方程是
剖析:错解的原因是没有看到A、B、C三点不共线.
正解:由已知得|CA|+|CB|+|AB|=10,而|AB|=4,所以|CA|+|CB|=6,所以由椭圆的定义知,点C的轨迹方程是B、C三点不共线,故点C的轨迹方程
对策:在求事先不知道类型的曲线方程问题时,许多同学在求出方程后匆匆做答,忽视了求曲线方程的最后一步——检验方程,而这最后一步往往是揭示隐含条件的关键.
四、全盘考虑,完善思维
例5求过定点P(0,1)与抛物线y2=2x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方程.
剖析:错解的原因是误认为直线斜率存在且不为0.
1=0.因为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Δ=4(k-1)2-
当直线斜率为0时,直线x=1也符合题意.
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直线x=0也符合题意.
对策:要善于归纳总结典型错误.解析几何往往与函数、三角、不等式、向量等知识融合,导致隐含条件增多,或隐含在公式成立的条件之中;或隐含在题目之中;或隐含在解题过程之中.因此,要全面分析题目中的隐含关系,洞察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保证解题畅通无阻.
五、熟悉通法,打破局限
剖析:错解的原因是在解题过程中认可了直线l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
正解:实际上,直线l与双曲线不一定有两个交点,必须验证,由y=2x-1与1联立,消去y得2x2-4x+3= 0,Δ=16-4×2×3=-8<0,所以直线l与双曲线没有交点,故假设不存在,所以不存在满足题设条件的直线l.
对策:在解题方法或解题过程中,注意隐含其中的“陷阱”,必须挖掘出来,如直线与二次曲线交点个数问题,利用判别式法判断等.
六、挖掘隐含,明确范围
对策:研究函数问题优先考虑定义域,这是不变的规则,通过对题目约束条件的挖掘,摄取所需变量的取值范围.
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赘述,更多还在于同学们自己去探索、归纳,进而提升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快速准确地解题.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