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元江县热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2016-05-15许强林杨菊琼胡百生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1期
关键词:芦荟特色产业优势

许强林,杨菊琼,胡百生

(元江县种子管理站,云南玉溪 653300)

浅析元江县热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许强林,杨菊琼,胡百生

(元江县种子管理站,云南玉溪 653300)

文章主要介绍元江热区资源及区位优势,总结和分析元江热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措施。

元江 特色农业产业 存在问题 对策

1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背景

元江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主要为甘蔗和蔬菜产业。至今,这两大产业仍是元江县的支柱产业。90年代中后期,元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高峰,先后成功培育和发展出芦荟、茉莉花、青枣、荔枝、龙眼、芒果、香蕉等新兴产业,并快速成为元江经济发展新的重要支柱。

2 元江县概况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是云南省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路必经之地。气候属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山区温凉,坝区炎热,是全国炎热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素有“云南火炉”之称。县域内海拔1 200 m以下国土面积966.08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5.54%。其中,耕地面积1.68万hm2;园地面积0.47万hm2;林地面积4万hm2。

3 元江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以芦荟、茉莉花、芒果、火龙果、辣木等热区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发展最为迅速,先后获云南省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先进县一等奖、云南省农民增收工作三等奖,并被列为省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县。

3.1 芦荟产业

截至2015年,元江芦荟产业发展到0.07万hm2,产值1.88亿元。通过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生产的产品有芦荟丁、芦荟汁、烘干粉、冻干粉、喷干粉等五大类40多个品种。“万绿”牌芦荟高级工业原料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制药等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原料销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同时,还出口欧、美、东南亚、日、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3.2 芒果产业

2015年,元江县芒果种植面积0.68万hm2,总产量84.49万t,产值5.1亿元。

3.3 火龙果产业

2015年,元江县火龙果种植面积813.67 hm2,总产量9 889.3 t,产值4 944.65万元。

3.4 青枣产业

2015年,元江县青枣种植面积1 051.93万hm2,总产量4.03亿t,产值1.71亿元。

3.5 热带花卉产业

元江是有名的天然温室,非常适宜花卉生产,尤其是热带反季花卉,可以省去塑料大棚、增温设备等设施,生产成本低,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从1998年开始,该县将热带花卉作为元江热区的后续产业来培植。品种主要有鹤望兰、红掌、晚香玉、剑兰等。2015年,花卉种植面积达573.87 hm2,花卉销售收入达1.2亿元。目前,全县有花卉种植企业31户,花农260户。元江花卉产业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3.6 茉莉花产业

2015年,全县茉莉花实际种植面积520 hm2,产值8 182万元。拥有玉元、红河、兴亚、金辉、三星、南疆、瓢香、凤凰等8个茉莉花茶加工企业。形成了4 500多种植户和年加工能力1万t花茶的新兴产业。

4 元江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县域内中低产田所占比重仍然较大;灌溉沟渠老化严重,有的地方是有沟无水,有水无沟,水网建设滞后,水资源利用效益低下;交通路网建设底子薄,公路通畅水平低,通达能力不足,导致运输成本增加,现有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4.2 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差,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由于农民对市场陌生和驾驭市场能力有限,在销售领域完全由市场操纵,优势特色农产品价格也随行就市。以芒果为例,该县现有芒果种植面积5 750.6 hm2,产值仅5.09亿元。其原因之一就是,果农对市场的陌生和无法驾驭市场,致使果农增产不增收。

4.3 科技水平不高

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农业科技人才的竞争,培育新产品需要人才,推广和普及更需要人才。由于元江县科技进步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创新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科教脱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种养制度创新水平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外向度比较低,农技推广活力不强,农技人员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科学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不高,导致农产品品质不高。

4.4 没有名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

支持发展优质特色产业商品基地,必须培育特色产业名牌。但是,现在的元江县(1)产品品种杂乱,品质差,品种老化严重。例如,甘蔗、芒果品种更新慢,主栽的品种仍以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当家品种居多。(2)精深加工产品少。虽然芦荟产业和茉莉花产业的产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尚未成为名牌产品。

4.5 农民素质参差不齐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化涉及千家万户,而农民素质却参差不齐,粗放性经营,广种薄收,使农产品的产值和品质不高。另外,农民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在科学种植和互联网的运用方面比较缺乏,导致不能很好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仍停留在传统相对落后的层面。

4.6 缺少龙头企业,市场观念不强

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弱。经调查发现,缺少像万绿集团那样的龙头企业,直接影响到县内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和组织化、市场化水平。目前,元江县存活的加工企业不但规模小,且技术落后,主要靠手工生产,产品等级低,附加值也不高。

4.7 市场供求变化信息来源渠道少

元江县农产品流通信息渠道闭塞,主要依靠的是外地商贩上门收购,很多时候价格也是由外地商贩来决定,种植户对外地市场行情和价格缺乏了解,造成丰年种植户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另外,目前县内尚没有统一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对外的线上交易平台,也造成了农产品交易渠道的单一。

5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5.1 加强组织领导,为开展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1)从宏观上指导优势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2)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级政府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把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项目来抓。(3)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工作的研究和安排部署,完善工作措施,理清工作思路,切实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工作的进程。

5.2 要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链,深挖优势特色产业经济价值

单纯的开展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很难发挥产业的最大经济价值,甚至到头来变成了他人的嫁衣裳。只有引进资金和人才,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农民的基本收入。同时,增加地方人员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如现有的万绿集团开展的芦荟产业深加工,就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由于元江优势产业深加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和资金开展优势产业深加工,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

5.3 培育优势主导产业,规模种植,科学种植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阶段元江县已形成了以茉莉花、芒果、芦荟、火龙果等农产品为主的优势产业。为此,政府应引导农民以种植为主,规模种植,科学种植。一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协助开展产品销售,同时也为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5.4 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基地建设要与相应的种子种苗产业发展和农业科技示范相配套。要组织好相关项目实施的技术培训工作,并派驻得力技术人员蹲点,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切实提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尤其是完善农机服务、农资服务、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5.5 加快市场销售网络和物流体系搭建

(1)整合现在已有的农产品流通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尽快构建县、镇(乡)、村三级统一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农业信息网和数字乡村网络。(2)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培养专业人才,进行网络平台的维护与宣传,搭建与消费者的沟通桥梁,可在国内知名购物网站,如淘宝、天猫、京东等购物网站申请官方旗舰店,推广和销售元江特色农产品。(3)可与省内或国内的大型销售公司合作,拓宽产品销售渠道。(4)配合线上销售,积极发展农产品相关的物流配送体系,解决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保质期较短、产品易腐等相关问题。

5.6 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要在加工、销售、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加强管理,重点培养一批当地营销人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销售策略,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使其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5.7 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完善企业、中介、农民的风险共担机制,防止物贱伤农现象发生,使企业越办越兴旺,农民收入越来越高。

5.8 推进名牌战略,搞好对外宣传

支持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商品基地,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名牌,让品牌出效益,品牌出产业。

5.9 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积极对新增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就业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芦荟特色产业优势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我爱芦荟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矮的优势
感悟生命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芦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