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获得感是团组织努力方向
2016-05-14朱雪峰
朱雪峰
2016年,是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胜利召开后,共青团踏上改革创新道路的重要一年,也是企业重组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的关键之年。企业的改革发展与团组织的价值贡献密不可分,与广大青年的创新创造密不可分。无论是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保持和增强企业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还是为了与企业改革的滚滚车轮同步,共青团组织都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改革形势,高扬改革旗帜,坚定改革信念,切实把团员青年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的深化改革上来,切实把团员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企业改革发展目标作贡献上来。
——一切的重点是把更好地服务青年作为共青团自身改革的根本任务。
改革的道路可以走得很远,改革的手段可以不断创新,改革的成果可以全面开花,但最重要的是真正让青年具有获得感,这也是事业不断前进的根基。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论述了当下中国的三大重点难点,第一是转方式;第二是补短板;第三是防风险。认真思考共青团改革的重点难点,其实更多的也是要解决这三个难点重点。共青团的“转方式”是要不断地转变工作内容、方式和模式,让工作体制和体系更科学,更适应青年;共青团的“补短板”是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团组织建设,防止团组织与青年的关系在基层出现断层;共青团的“防风险”是防止团组织的政治性动摇,出现边缘化、走邪路、失效失能的现象,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解决这些重点难点,应侧重于九个转变:领导体制上
由传统党建带团建向党组织统一领导转变
从党组织层面,应研究出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意见》,确定共青团工作改革方向,加强党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完善领导体制,共青团组织实行分级管理、以同级党组织领导为主的体制,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双重领导,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
从团组织层面,应主动获取党组织支持,加大保障力度,加强共青团组织阵地建设,统筹基层党团组织工作资源配置和使用,完善共青团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工作制度上
由软性指标向硬性考核转变
建立定期研究共青团工作制度,团的工作要向党组织作定期汇报,邀请党组织领导主持研究团的工作、与青年面对面交流,协助党组织召开共青团工作会议。研究团的建设思路并提交党组织,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列为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参与考核评优。
集中梳理、研究、修订、健全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制度文件,研究共青团工作考核指标,并纳入企业党建工作考核办法之中。推出团委书记述职制度,对团干部业绩作出评判。
工作定位上
由单一的政治型青年组织向桥梁型、服务型青年组织转变
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这一灵魂。通过青年分享会、与杰出青年对话、参与团中央“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活动等,在青年中延伸和传播党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在集团改革重组的背景下,加大形势任务教育,帮助青年正确认识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激发争当改革先锋的价值追求。
突出助手桥梁这一基本职能。作为企业联系青年的枢纽,主动承担企业青年事务,进一步完善青年思想状况常态调研机制,积极建构青年政策体系,建立青年工作运行机制,为企业出谋划策,为青年代言发声。
突出服务青年这一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青年为中心,充分发挥团组织在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保证青年民主权利。畅通青年意见表达渠道,深入了解职工群众的意愿,积极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以船员青年、一线青年、困难青年、海外青年等为重点群体,构建覆盖广泛、运行有效、科学规范的服务体系,真正为基层青年办实事、解难事,让船岸青年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和对团组织的认同感。
工作领域上
由内向型系统内活动向外向型参与企业管理转变
建设和完善青年联合会、创新基金组织、志愿者团队、公益团队、文学社等青年组织,使共青团工作领域向组织系统外拓展,逐渐形成以党组织支持为核心,以各类青年组织为依托,以与企业部门、基层、社会机构协作互助为基础的功能手段完备和富有成效的企业化、社会化互动体系。
深入开展青年创新创效类活动,举办创新创效大赛,建立相关机制,大力扶持青年创新课题立项、研究、实施和成果转化。
深入开展“改革创新、青年先行”活动,以争创“号岗手队”为依托,围绕企业改革重组、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推进青年在管理提升、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安全环保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科技攻关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不断锤炼。
工作重心上
由以系统层面为重点向以基层一线为重点转变
把加强团的基层基础建设当作重点工程来抓,推进标准化建设,使基层团组织不断增强活力。确立基层组织标准,加强基层团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制度建设、经费保障、基础台账、信息宣传等基础工作的指导和梳理,创建“标准化团支部”,并进行试点推广。深入开展“样板团组织”创建,制定绩效评价准则,树点扩面,整体推进。
工作重心向基层企业转移,构建以垂直管理为特色的组织网络,建立基层团组织联系人制度,指导基层开展青年素质工程、青工技能竞赛、导师带徒、联谊交友、心理疏导等品牌活动,帮助基层团组织实现规范化运作。坚持分类管理和以青年为本,以青年喜闻乐见、便于参加的形式开展工作,逐步建立起运转能力强、青年参与广、更加富有效能的工作机制。
工作内容上
由组织事务向青年事务、事业项目转变
在传统党的青年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共青团组织的行政职能和社会职能,在推动青年事务、事业项目,指导和协调青年教育、培训、服务、维护等方面,开辟团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领域、新内容。
协同党组织和组织人事部门,进一步构建平台,为青年创造发展和展示的空间。强化青年学习平台,推动青年讲堂行动化、灵活化,探索建立团校、打造全方位立体化青年培训教育平台。规划青年发展平台,加强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政策研究和推动,注重优秀青年人才典型挖掘、培育和输送。
在原有品牌活动优势的基础上,以创造性的、开放的思维,培育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活动品牌。通过活动汇聚青年精英。同时,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推出一批青年文化典型,传播企业正能量。
工作方法上
由偏重传统引导方式向全面导入“互联网+”转变
运用网络化手段,打造信息化载体,推进“信息化共青团”建设。积极争创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试点单位,策划和建设企业内部“青年之声”平台并实现互联,通过该平台接受青年咨询、求助和问题反馈,并开展线下主题活动和实地帮扶活动,打造网上网下互联互通、有机融合的“互联网+共青团”的全媒体工作新格局。
成立新媒体工作小组,加大团内新媒体产品开发、编辑、制作实力,充分发挥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正面引导作用,打造一批青年题材的微电影、微视频等新媒体原创作品。
探索建立共青团团员信息化平台、青年志愿者信息化平台和各类先进青年、才艺青年信息库和工作群组。
管理模式上
由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管理向上下结合的三维模式转变
建立完善上下互动的工作推进机制。主动面向基层团组织征集意见建议,组织基层团干部代表参与团的决策研究,结合基层实际研究制订政策、设计开展活动。完善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的考核制度,探索下级团组织对上级团组织的监督制度。
建立完善左右协同的工作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党政部门共谋、群团组织共推、职能部门对接的合作机制,针对重点品牌工作加大交流沟通力度,撬动和对接各种资源,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大团建”格局。
建立完善内外结合的工作协作机制。转变工作理念,加大协同合作意识,从新的高度、新的领域、新的视角积极探索服务青年的新模式,通过高校联动、企业共建等方式,加强合作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逐步探索共青团社会化之路,利用外部资源为青年提供服务。
团干队伍上
由单打独斗的现状向逐步配强配优转变
加强团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工作经验丰富、在青年职工中威信高的同志,推荐为各公司团组织换届人选。大力倡导通过公开竞聘、公推直选等方式选拔基层团干部。以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等方式,适当增加系统团委领导班子成员兼职比例,通过增加兼职数的方式增强团的工作力量,积极选配基层一线优秀青年代表人物,充实到系统团委,团干部按上级要求享受政治经济待遇。
关注团干部职业规划,把团干部纳入企业党政干部培训序列,有计划地选送优秀团干部进行外部培训,全面提高团干部素质,为企业培养和储备既熟悉党团工作、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责任编辑:崔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