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ESP教学改革探究
2016-05-14张坤刘丽霞
张坤 刘丽霞
摘 要: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ESP教学改革,必须以研究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为导向,力求破除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框架结构,拓展相应的专业知识体系、构建有供给需求的能力模块,培育有专业技能和掌握英语工具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更好地满足新时期非英语专业硕士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需要。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ESP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4-0006-02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缩写ESP)是一种具有个性化的关于一个领域的英语教学系统。ESP是为某一个实用目的而采取的英语教学,常具有特定的专业要求,教学内容是由学习者对英语的功能和实际应用的需求所决定的,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交际需要。ESP依赖于特定实践活动语言中的语法、词汇、语篇、语义和话语分析等理论节点。当前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ESP教学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者的思想认识,还是在教学实施者的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对学生在特定专业领域ESP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兼具深厚人文素养、有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养成,是今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ESP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1]。
一、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英语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为考试而教学的层面。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英语过级率,学生把学习的重心放在过级考试上,以为拿到了等级证书就有了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工作能力。另外,教学内容属于通用英语范畴,教学中没有把听、说、读、写、译英语的五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良好的技巧训练,同时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忽略对大学生的人文胸襟和道德境界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应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能力差,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二)教学过程各环节缺少有机联系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过程各阶段缺乏有机联系。截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阶段各模块的英语教学与ESP教学断档,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大学阶段学过的知识,研究生阶段重复学习现象比较严重,与专业没有相关联系,缺乏专业模块性、层次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方式单一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特定的职业性要求,造成英语教学难度大。由于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试,而考试也以笔试为主要内容,因此教师上课讲授知识、讲读语法多,学生下课后主要依靠背专业单词。这种讲解教学方式、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学习时缺少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能学以致用,过分依赖于课堂教授,不主动学习,因此造成学习的懒惰性、依靠性。传统英语教学中过于重视语言的精准,主要强调了正确的语音、扎实的语法、一定的专业词汇量和语言运用技能的提升。虽然提出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ESP教学的现实情况仍然是大部分教师在“讲专业英语”,PPT、课本和白板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难以达到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因此,传统的书本黑板式或多媒体式的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挑战。
(四)教材与实际需要脱节
ESP不一定针对某一特定学科专业知识或是特定人群专业知识需求,强调的是学术技能而非学科知识。ESP 所教授的是跨学科的语言共性东西,重点是这些学科的语篇、体裁,尤其是该领域的交流策略和技能,而不是知识内容[2]。当前符合这样要求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ESP英语教材非常少,且存在着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不具体、教学层次混乱、内容和形式同实际专业需要相脱节情况,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作用在教材当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教材编撰者没有关注ESP教学双方,以及ESP教材体系理论研究落后于ESP教学需要等问题。
(五)从事ESP教学的合格专业教师不足
ESP专业教师队伍规模小,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性差。从全国来看,高等学校培养的英语专业师资主要是从事通用英语教学的,能够胜任ESP教学的教师数量并不多,远远无法满足非英语专业研究生ESP教学需要。而且高等学校培养的英语教师不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并不能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ESP教学发展的需要接轨,这主要是由于高校英语专业各个层次课程设置存在只注重英语语言基础性教学和研究,缺乏其他专业性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只依靠高校英语专业培养本科、硕士、博士,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ESP专业教师奇缺的问题的。
二、改革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ESP教学的
措施
(一)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
担任非英语专业研究生ESP教学的教师需要在英语和专业两方面进行提高,让教师把ESP英语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来教学,教师要丰富专业知识,以便适应岗位的需要;教师要不断加强 ESP英语的知识更新,以期达到教学相长。然而,执行ESP英语教学的教师在工作时,常常会对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感到能力不足。
(二)开发ESP特色教材
当前使用的专业教材存在着学生培养目标不具体、各教学阶段缺乏衔接、内容和形式同实际专业需要相脱节的问题,在教材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专业领域学术技能培养需求。ESP教材体系建设及ESP理论研究落后于ESP教学需要。所以,应当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由学科专业学者、英语教师及学生组成的教学共同体开展研究,开发ESP教材,为ESP特色教材开发提供思路[3],注重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教学阶段的有效衔接,有的放矢地编撰适用于不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ESP特色教材。
(三)加强专门用途英语实践教学
所谓“ESP英语实践教学”,就是在ESP教学活动中,设定与专业相适的语境,按照学生专业需求,以专业英语为语言工具,有效地、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理论源于实践,能力源于训练,素质源于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多个反复。当前ESP实践教学在办学特色上应进一步加强,要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实践教学对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作用。
(四)注重ESP教学过程的精细化与专门化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对听、说、读、写、译都有明确要求,新版大纲包括了人性化程度更高、涵盖面更广、文化层次更高、应用性更具体的教学目标,提出本科学生在完成大纲所规定的英语课程学习后,硕士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应当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策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领域有明显提高,实现学习者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目标。
(五)以人为本,张扬学生的个性
改革要实现如何让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使用英语语言工具在专业实践中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讨怎样开展ESP教学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ESP人才。同时,教学改革要以个性化的ESP教学系统为建设目标,外延拓展单纯、传统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系统,增加ESP英语教学系统的层次,扩展ESP课程体系的维度,把当前通识概念上的非英语研究生英语教学拓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有本专业特点的专业英语及个性化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三个层次,并在课程体系上构建不同专业方向上多维度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块,以满足大数据时代专业上的中外交流活动海量增加和信息共享需要,力求破除传统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框架结构,拓展相应的知识体系、建立有供给需求的能力模块,更好地满足新时期非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需要。
(六)培养具有厚重文化素养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文化交流使者
从理论上讲,对任何一个层次的教育系统,任何一个专业方向的教学过程,任何一种专业课程体系,不论其教育层次高低、培养方向怎样、课程结构如何,其最终目标是将受教育群体在某个能力模块上打造成生产系统所需要的“产品”,教学系统输出的“产品”应当是满足社会需要、能够在一定的专业岗位上胜任本职的劳动者,扮演社会分工中合格的角色,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受教育者生命周期内生存质量的提高。
(七)加强学生学习英语信念的培养
在大学阶段,学校教学重点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误导学生英语学习目标唯一、功利性太强,从校方到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通过英语等级考试。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通过考试后,容易放松ESP英语教育,这从本质上讲,是对基础英语教学成果的盲目认可。所以,为实现ESP和基础英语的有机有序结合,加强学生英语学习信念的培养,使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加深和增强已经掌握的语言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ESP)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涉及的变量不是都能够预料到的,地理区域的不同、学校档次的高低、专业性质的差异和办学重点、特色的强调不一样等等,方方面面因素汇总起来共同影响研究生ESP英语教学质量,所以谈到教学改革,首先应对本专业、本校乃至本地区当前的ESP教学现状进行认真分析,要有清晰的认识,然后再设计改革过程,从教学目标定位、ESP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修订、ESP专业教师培养、教学方法和手段选用、学生能力模块考核、教学质量监督和教学系统运行反馈等不同实施阶段综合设计,才能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最后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使ESP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孙有中,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
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2]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
键[J].外语教学,2013,(1).
[3]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
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