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回”的汉英及物性对比分析

2016-05-14卢兴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5期
关键词:物性汉英及物动词

摘 要:文章通过对 “过”“回”两个常用方向动词进行汉英及物性对比分析,探讨汉英动词及物性的异同。

关键词:过 回 及物性

一、引言

动词是句子结构的核心,现代汉语语法界一直以来都高度关注动词的及物性问题。“‘及物性是动词的一种特征,指的是动词是否具有宾语的潜在能力,一般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1](P1)本文的“及物性”与哲学意义上的一定要指一个客观事物的“及物性”不同,也不是完全照搬印欧语言简单地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更不是单纯地考虑动词与宾语的搭配问题,而是立足于动词本身的特点,兼顾了动词的形式和意义,是动词本身运用过程中带宾语的程度,以动词在运用过程中行为动作与受事之间的关系的联系程度来判断动词的及物性。汉语动词不能像英语动词那样以形式上是否带宾语为标准来决定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

汉语是无词形变化的高度分析型语言,英语是词形多变化的高度综合型的语言。这两种语言的动词在各自的语言中有着各自的语义特点。这里所讲的语义是指名词和动词之间所反映出的意义关系,例如施事、受事、与事等。在英语里,以动词可否带宾语来判断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在句中及物动词必须带宾语,不及物动词一定不带宾语,形式上是否有宾语与意义上是否有受事基本对应。而在汉语里,大多数动词形式上带宾语,意义上也带受事,少部分动词形式上带宾语而意义上不带受事,汉语中的动词形式上是否带宾语与意义上是否有受事并不完全对应。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汉英动词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某些动词在汉英中都是及物动词,在意义上都可以带宾语,某些动词在汉英中的及物性却不一样。

方向动词在意义上有方向的概念,本文所讨论的动词及物性是指该动词作为实义动词并且具有方向意义而不是趋向动词或助动词。比如,以“过”“回”为例,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的方向或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就是“过”,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就是“回”。这两个动词的汉英及物性不一样,进行汉英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汉语动词特点,可以预防留学生在动词及物性的问题上产生的偏误,从而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两个汉语动词。

二、“过”的汉英及物性对比分析

汉语的“过”后面可以带“马路”“节”“汽车”“目”“款”等名词作宾语,在句子中和宾语构成处所、时间、致使、施事、受事等语义。如,

(1)过马路看红绿灯。

(2)过节了。

(3)这桥可以过汽车。

(4)请过目。

(5)今天去银行过一笔款吧。

例中的“马路”是“过”的处所,作处所宾语,汉语中的“过”后面带处所宾语的情况较常见,如,过河、过桥、过户、过秤、过界等。“节”是“过”的时间,作时间宾语,“过”后面带时间宾语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如过国庆、过年、过期、过季等。“汽车”是“过”的致使,作致使宾语。“目”是“过”的施事,作施事宾语,意思“眼睛过一下”“过”和汉语其他动词一样可以带含有数量成分的施事宾语,如“门道很窄只能过一个人”“过”带施事宾语仅限于“过”的本义解时。“一笔款”是“过”的受事,作受事宾语,“过”后面带受事宾语仅限于“过”的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这层意思时,如,过名字、过一笔账等。需要注意的是“过一笔账”的“一笔账”作受事宾语,而“过账”中的“帐”却是作处所宾语,因“过账”现指把传票、单据记在总账上或把日记账转登在分类账上。

英语中的“过”——cross既可以作及物动词使用,也可以作不及物动词使用。作及物动词时,后面带处所宾语:

(6)We have to cross the railway line by the foot bridge.

但英语的cross不能像汉语那样带时间、施事、受事、致使等宾语,在语义上也没有汉语“过”那样丰富。

三、“回”的汉英及物性对比分析

“宿舍”“头”“电话”等名词都可以作“回”的宾语,在句中与“回”构成处所、致使、受事和对象的语义关系:

(7)吃完饭我就回宿舍。

(8)他正看着我呢,我不回头。

(9)记得回李明电话。

例(7)中的“宿舍”是“回”的处所,作处所宾语。“回”带处所宾语较常用,如,回家、回成都、回学校。例(8)中的“头”是“回”的致使,作致使宾语,“使头转过去”的意思,“回”使用“掉转”这层意思时,后面才能带致使宾语,再如,请您回身!例(9)中的“李明”是“回”的对象,作对象宾语;“电话”是“回”的受事,作受事宾语。“回”的意思为“答复、回报”时才能带对象和受事宾语。另外“回”能进入双宾结构,在例(9)中,“李明”是间接宾语,“电话”是直接宾语。再如,“老师回了我一封电报。”也是双宾结构。

英语中无单一的动词对应汉语“回”,需要用不同的短语来表达汉语“回”的各层意思。如,go home(回家)、turn round (回身)、reply to ones letter(回信)、go back to the dormitory(回宿舍)、go back to school(回学校)。Teacher back to me a telegram(老师回了我一封电报)。因表达英语的“回”需用不同动词短语,故不能像分析汉语“回”那样进行语义分析。

四、结语

表方向的动词“过”和“回”带处所宾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而英语则没有这方面的动词。汉语的“过”带处所宾语时是及物动词,带时间、致使、施事、受事宾语时是不及物动词,英语的“过”cross既可以做及物动词也可以做不及物动词,做及物动词时代处所宾语,做不及物动词时不能带宾语。汉语的“回”为不及物动词,但形式上代处所、致使、受事、对象宾语,英语的“回”需用不同的短语来表达,无及物与不及物之分。

由此可见,英语中的动词大多数都兼作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后面必须带宾语,不及物动词一定不能带宾语。汉语及物动词占大多数,及物动词在语义和形式上都带宾语,某些不及物动词在形式上带宾语。英语动词在句中形态一致、意义一致,其及物和不及物在带宾语的问题上形态和意义是一致的。而在汉语里动词的形态和意义并不一致,如不及物动词在形式上却一样能带多种语义的宾语,形式和意义没严格地保持一致。

汉语动词后面的宾语语义广,英语动词后面的宾语范围较窄。汉语更简练,更经济,用表结果、目的、原因、方式等的名词来作宾语,省去了用介词表达的繁琐。汉语是表意文字,属于汉藏语系,重意合,动词丰富,汉语句子结构松散,富有弹性,各成分之间靠意念、隐性连接。英语是表音文字,属于印欧语系,重形合,以形显意,介词丰富,句子结构严谨,各成分之间靠关联词来连接。简单地说,英语动词重形态,汉语动词重语义。

注释:

[1]徐杰:《“及物性”特征与相关的四类动词》,语言研究,2001年,第3期,第1页。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卢兴艳 贵州铜仁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54300)

猜你喜欢

物性汉英及物动词
比较类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评析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王汉英的诗
弗雷德对极少主义的批判
食品物性学研究方法优秀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现代视阈下的商品拜物教反思
从汉英差别看汉英科技翻译中主语选定的原则
在翻译实践中探讨汉英翻译理论和技巧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