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活着之上》聂致远的知识分子坚守

2016-05-14李泳臻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5期
关键词:坚守

摘 要:阎真是一位有艺术追求的作家,其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真实现状常令人侧目。《活着之上》中的聂致远,在时代的浪潮和丑态百出的高校中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尊严进行了一场痛苦的坚守,从坚守的过程、背景和价值三方面分析可以看到一个知识分子精神升华的可能性维度。

关键词:阎真 活着之上 聂致远 坚守

阎真创作的《活着之上》出版于2015年,是继《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以来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这部聚焦于当代高校生存和丑恶现状的小说甫一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也为阎真本人带来巨大的争议。阎真是一位学者型作家,在高校任教的同时进行文学创作。由于这层身份背景,于是读者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作品始终关注知识分子群体,表达知识分子在时代进程和历史剧变下心灵的艰苦拉锯和价值转向。他自己也说:“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写知识分子,这是我的写作状态的基本地位。这并没有特别的安排和追求,都是很自然地发生的、下岗工人,农民工,我想写也把握不了,会写出怪胎”。[1]他的作品中还常常能看到当代作家普遍缺乏的审痛意识和对经典作品书写的执着,在对现实情境的着力刻画中体现对人命运去向的警惕与关怀。而《活着之上》的成功也可以说是因为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处在尴尬挣扎中的知识分子人物形象——聂致远。作者借由聂致远在悲苦世界的孤独与抗争完成对现实的超越,从而表达了对知识分子坚守限度的展望与坚守意义的肯定,也对知识分子精神升华的可能性维度做了深刻描绘。

一、坚守的过程

聂致远的出身平凡,没有强大过硬的后台背景,一直以来他信奉的就是以司马迁、陶渊明、曹雪芹等中国传统文人偶像所建构的精神指导与信仰,他坚信自己要献身于学术,能做出一番事业。但是他的理想和抱负在大学以来一件一件残酷丑陋的事实面前被击得七零八落。与之形成突出对比的便是他的同窗蒙天舒,这是一个“屁股决定论者”,靠着对人脉关系的掌控和对潜规则的大量运用获得了全国优博论文、破格晋升副教授、迎娶外国语学院的系花,成为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小说中聂致远与蒙天舒种种或偶然或必然的联系与交集不能不使蒙天舒作为聂致远的主要对立面而存在。如果说蒙天舒凭着他的机灵一路顺风顺水,那么聂致远则是一路磕磕绊绊,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和人格坚守显得艰难万分。其过程是反复的、受阻的。

一方面是反复。聂致远的坚守并非一开始便如磐石一般坚定不移,而是在不断飘摇,不断怀疑的基础上逐步确立的。在当代高校弊端百出的情况下,这一设定是有生活根据的,因此也是足以让人信服的。聂致远为了生计为企业家郑天明写传记,写出传记之后郑天明说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这么好。紧接着他接到为鞍山孟老板写家族史的活,由于牵涉到“满洲制铁”而放弃了具有丰厚回报的工作;明白导师冯羽要自己为他孩子看高考试卷却又在当口犹豫不决;还有为了给妻子赵平平解决学校编制的问题,他迫不得已买了几条烟送给赵局长,从赵局长家出来的时候又给拿了回来。这种种事件表明聂致远并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在冷酷的生存竞争前,他明白以往读书人专心于学术的日子过去了,现在与以往不一样了。所以他的某些行为屈服了现实,这是他的同流;但是他始终坚持着底线,每每用圣人之言和圣人之行鞭策激励自己,在关键时刻守住了良知和本心,他的精神世界始终没有崩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又是不合污的。而正是在这种外部迫使和内部抗争的不断拉锯中,构成了聂致远的悲剧,其坚守也有了坚实的人文内涵和观照意义,表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正如鲁迅所言,“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

另一方面是受阻。聂致远之所以选择反复不是毫无来由的,他的阻力来自多方面,甚至于形成了一个绝望坚固的囚笼。在麓城师大任教时,他处在一个“悬隔”的位置,无论是往上还是对下他都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往上,他几次申报副教授受阻,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材料不如人,而是有人使了手脚;对下,其作为老师的权力遭到瓦解,从班干部的选举,助学金的评定到论文的考核以及期末考试打分的权力,都会受到来自院里领导的干涉。可以说,他的坚守是在一个毫无出路,左右为难的境地中发生的,因此其大量的内心独白才不免于一种简单的牢骚而有一股打动人的力量。

二、坚守的背景

阎真真诚而直白地讲述着一个以真实校园为背景的麓城师大的种种怪相,可这浮世绘般的大学景象并不是作家创作的初衷。作家更希望的是在聂致远个人选择的基础上透视整个社会,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原因,即着力于解释以聂致远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何以在当代社会中需要精神和人格的坚守。阎真本人的话或许可以道出真相,“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结构,同时又是一套价值系统,甚至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以不动声色的解构性,对知识分子提出了挑战。”[3]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成为了文化裂变的大背景,促使着人们趋利避害,形成了一套资本的逻辑和观念。马克思便在《资本论》有过资本家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说法。阎真同样也说到:“在今天,资本的逻辑已经很大程度上统治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价值观念”[4]于是可以看到张维在聂致远推了孟老板家族史撰写任务后又接了过来;郁明读博士生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的理想而是为了能够成为鉴定方面的权威收取更多的钱;张一鹏作为聂致远的研究生每天想着的不是钻研学术而是发展报社,乃至请了荷花姐姐这类媒体热炒的人物进校园来做宣传;即便是聂致远自己的妻子赵平平,也从不避讳钱的字眼,开口闭口谈钱,买房子要钱,生孩子要钱,养孩子要钱,有了编制钱可以更多一点;更不用说聂致远丈母娘三番五次的暗示赚钱和自家父母盖房时其出不了钱的窘态了。钱几乎成了聂致远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读者可以看到,书中大多数人物都不可避免地在事物选择上优先考虑了利益。时代整体的趋利营构了聂致远生存的典型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讨论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坚守则有了一种宏大壮阔的意味。他省衣缩食,买车票都从来只买坐票不买卧票,他以他种种看似渺小无谓的举动做着坚定而执着的反抗。有人以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话嘲笑他,但是却令读者感受到了一种人格的伟岸。他令人倾慕的时常不是那些摧枯拉朽的英雄主义精神,而常常是蚍蜉撼大树所带给人的冲击,强烈的对比下更凸显其可贵,何况这种可贵中蕴含的是一种平民化的精神。其面对的问题正是书中所说的生存是绝对命令,良知也是绝对命令,当两个绝对碰撞在一起,你就必须回答哪个绝对更绝对。

三、坚守的价值

阎真以其犀利和深刻的笔触所刻画的高校病灶并不单纯只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好奇和惊叹。阎真自己说“《活着之上》想表现的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在现实面前的艰难坚守。功利主义的合理性并不是绝对开放而没有底线的”。[5]而阎真也的确做到了一点,他笔下的聂致远受尽坎坷,历尽摧折,却总保持着知识分子精神和人格的坚守,并使得这种坚守的意义在当代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和发展。其表现主要在消解知识分子的崇高地位和重构知识分子使命感两个层次。

聂致远的知识分子坚守是以一大群不“坚守”的知识分子为参照物的。无论是蒙天舒的跑项目拉关系还是童校长对自己研究生的照顾提拔亦或是金书记对范晓敏等“有关系”学生的过度帮助都使得大学是象牙塔是社会最后的纯净乐园这一神话破灭。阎真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展现了当代大学关于学术腐败、权钱交易、潜规则等诸多问题,消解了知识分子的崇高地位,将知识分子作为人的弱点和不足展露无疑。其中更深刻的逻辑则是知识的丰富并不能使人性得到更高的升华,那么作为社会精英阶层存在的知识分子该如何自律该如何体现其进步?

不过更重要的是书中表达了对聂致远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精神人格坚守的颂扬。正是在坚守于时代浪潮中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坚守焕发出了更为璀璨夺目的光芒,在现实背景基础上重构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如欧阳友权先生说:“它挑破了一个时代的困局:在世俗化、功利化活法的氤氲中,依然有思想者在为活着之上的更高境界的生存点燃一缕精神的火苗。”[6]可以看见,聂致远评副教授赢了童校长的弟子,评教授战胜了两个“关系户”和由于其论文作品的出众,权威刊物对他的版面费要求从两万五到一万直至最后不需要版面费还是证明了始终有人慧眼识珠,始终有人在坚持知识分子的良知与道德,这也给了以曹雪芹等文化名人为精神偶像的聂致远以精神慰藉。即使在其身边,也不乏这样坚守的知识分子,例如陶教授始终如一的淡泊,例如聂致远的研究生贺小佳对理想的不变执着。这仿佛是几点星星之火,在大片的趋利者中间显得鹤立鸡群,十分耀眼。这或许是阎真《活着之上》对生命是否仅仅耽于“活着”的肯定性解答,而知识分子坚守所带来的对人意义限度的追问也是这部小说中传达出来给读者的思考题。

注释:

[1]余中华,阎真:《“我表现的是我所理解的生活的平均数”——阎真访谈录》,小说评论, 2008年,第4期。

[2]钱理群主编:《鲁迅杂文选》,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3]阎真:《为当代知识分子写心——<沧浪之水>写作随想》,文艺报,2001年12月11日。

[4]阎真:《从<沧浪之水>》到<活着之上>》,南方文坛,2015年,第4期。

[5]阎真:《总有一种平衡的力量》,文艺报,2015年3月13日。

[6]欧阳友权:《超越“活着”与活法的重量——评阎真长篇新作<活着之上>》,南方文坛,2015年,第4期。

(李泳臻 湖南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10000)

猜你喜欢

坚守
报业转型与融合下的坚守与创新
冈比亚新政府“坚守”一中原则
语文翻转课堂的思考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远去的背影
新媒体冲击下日本新闻传播教育的坚守与变革
语文教学:在平衡中坚守与突围
中国留学生“坚守”克里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