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翻转课堂的思考

2017-02-05梁建波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坚守微视频翻转课堂

梁建波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态,主要是指教师创建教学讲解的视频,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然后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过程。它翻转了传统教学,改变了夸美纽斯以来大家认知中传统的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和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 翻转课堂 思变 坚守 微视频 预习案 生成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06-01

近年来,“翻转课堂“在世界各地以燎原之势席卷而来。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听讲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学习形态而言的。在翻转的模式下,学生课前先自学基于教学目标和内容制作的教学微视频,完成进阶作业。课堂上,师生一起共同完成作业,解决疑难,创造探究的学习形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模式,是自主性,互动性,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1 思变:翻转,彰显“生本”特色

被媒体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语文教学,其优势除了表现在信息技术方面,更在于它“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翻转了教师的课堂中心地位,将教师由讲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领者。西南财经大学王远均教授认为,“翻转课堂”的核心不在于信息技术,而在课堂上师生的提问与互动;福建教育学院林藩教授提出,课堂变成“问学堂”,才真正实现了翻转。此次执教《阿里山纪行》,为了践行翻转课堂的“生本”理念,笔者采用了“问中学,学中问”的方式,结合信息技术,将“讲课堂”翻转为“问学堂”,在交互式的问中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笔者根据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原则设计了“预学案”,制作了相应的教学视频(微课),把它作为课前作业,指导学生自主预学。学生在课前观看与“预习案”相配套的“微课”,进行大约20分钟的课前自主预学:(1)学生浏览学习目标:①学会赏析散文语言题目的解决策略。②学会赏析散文语言的角度。③感受优美的语言,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让学生明确要完成怎样的学习目标。(2)学生边观看视频边完成预学任务二——我的收获。视频一收获:赏析散文中的优美句子解决策略是什么?采用的答题格式是什么?视频二收获:①赏析散文语言的角度有哪些?②赏析句子的切入点应该从哪三方面入手?③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看哪三方面?(3)学生完成预习任务三——“吾欲小试”。请你赏析下面的这句话:①秋天,他结下了沉甸甸的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②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4)学生思考并总结预学的内容,提出自己在预学过程中的疑难,并书写在任务四——我的疑难问题这一部分。整个预习案,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清楚,使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为课堂的生成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2 坚守:翻转,不改“语文”本色

对语文教学而言,不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翻转课堂,本质还是“语文”二字。语文教学历经一次次的革新,万变中蕴含不变的恒常之道,便是其语文本色。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教授认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翻转,让我们在课堂上腾出时间、空间,游刃有余地进行语文本色教学。因而,理想的翻转课堂,学科味多于技术味,语文味多于技术味。

朗读,是优秀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2011年版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师应树立起现代化、民族化的科学阅读理念,在农村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必须要让朗读焕发活力。本课教学设置三个板块为“读优美语句,赏阿里山如画风光”“读优美语句,感悟文中美好意境”“读优美语句,体味作者真挚情感”,以读贯穿教学全过程。第一板块“读优美语句,赏阿里山如画风光”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读全文,巧妙地利用学生课前所掌握的赏析语言的方法,整合了字、词、句、段、篇的初读。第二板块“读优美语句,感悟文中美好意境”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沉思中静读散文,以句串篇,感悟此文语句中所展示的美好意境。最后是“读优美语句,体味作者真挚情感”,让学生通过自学问题及其解答尽情分享自己读此文的所感所想,在朗读与默读中不断地让学生以声传情并获取信息,催生思考。正因为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课堂翻转了,学生自读自悟出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情节中蕴含着的美好——景美,情美,人更美。读味十足的翻转,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魅力,还收获了阅读乐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翻转课堂,不改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正如曹文轩先生认为,语文课上教师的重要工作就是引导学生“漫读”“细读”文中语言。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和学生是这样漫读散文的。比如“《阿里山纪行》之赏析语言”的第二板块,针对生成案中集思广益这一部分,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赏析文本第五段——林区的宁静。第一句“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是总写的一句。阿里山是由大片的原始森林所构成的,毫无人为加工的痕迹,更无人为破坏的现象,一切都是原生态的。这里体现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第二句以“如蝉、如蝇如蚊”三个比喻来写若有若无的声音,以声反衬静。 第三句“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采用反复手法,运用流畅而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的文字,强调其宁静。“幽”与“静”是不可分割的。静谧的林区空气一定特别清新,所以同行者“深深的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在吐出来”,表现了浓浓的爱意。细品细节,关注对阿里山美景的描写。多处品读,展开对美景的想象。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确,漫读和细读能让学生走进散文,沉浸在文字中,感受一词一句之精妙。

总之,本课的尝试,执着于语文本色,不改“读味”“品味”“语用味”,既遵循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又实现了语文课堂的翻转。

猜你喜欢

坚守微视频翻转课堂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留学生“坚守”克里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