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群体差异性分析

2016-05-14左春雨

职教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摘 要:采用自编的《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问卷》对天津市某高职院校1036名在校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揭示了不同群体高职大学生在择业前景认知、择业影响因素、择业心理准备、择业心理倾向四个方面的现状与群体差异性特点,并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建立常态择业心理指导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择业;群体差异性

作者简介:左春雨(1977-),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5-0029-04

所谓择业心理,就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纵观新时期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近几年的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人,2015年达749万人,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创历史新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大学生作为择业主体人,其择业心理状况是造成就业难的成因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学者开始了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相关研究,开展了大量的青年职业理想、职业评价、职业声望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台湾的何国全曾对大陆青年选择职业时最重视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调查,其顺序是“发挥个人特长”、“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轻松自由”[1]。据北京市1994年的调查结果,大学生择业的标准依次是“发挥所学特长”、“优厚的收入、良好的福利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晋升发展的机会”。已有的研究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职业的了解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对社会认识尚不成熟,淡漠社会责任,缺乏为社会作贡献和服从国家需要的意识;缺乏远大理想,择业理想趋于务实化,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转行现象较为严重,求职成才采取一步到位的方法,功利主义倾向明显;过分相信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金钱在择业中的作用,进而依重社会“关系”而忽视主体素质;自我评价较高、对影响择业因素的认知尚不充分等等[2]。

以上大学生的择业现象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主体性及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除具有大学生的普适性外更有它的特定性。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高职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主要体现在择业前景认知、择业影响因素、择业心理准备、择业心理倾向四个方面。本调查以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现状及特点,充分体现了新时期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的差异性。

一、高职生择业心理群体差异性调查分析

调查采用自编的《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问卷》,选取天津市某所高职院校 1036 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共收到有效问卷 995份,有效回收率为96%,取置信度为95%。其中男生 450 份,女生 545 份,大一学生 340份,大二学生 320 份,大三学生335份。问卷包括择业前景认知、择业影响因素、择业心理准备、择业心理倾向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及数据统计均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择业前景认知评价方面无明显差异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大学生对自身择业前景评价显得较为自信、乐观。他们认为高职生有自己的择业优势,只要学好专业课,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积极主动投入到择业大军,不眼高手低,愿意从基层干起,就会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的高职大学生中82.4%的同学表示对自身就业前景较为自信,14.6%的同学表示对自身就业前景持不乐观态度,3%的学生则表示不知道。男、女生以及不同年级学生没有显著群体差异。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大部分高职大学生都能积极、乐观地面对未来的择业;部分高职大学生由于未能充分做好择业心理准备,加之多方面造成就业难的现状,对自身择业前景持不乐观态度;个别高职大学生,由于抗拒择业,不愿直面择业问题,表现出迷茫的状态。

(二)择业影响因素群体差异明显

影响择业的因素很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影响高职大学生择业的因素既包括择业价值观、择业理想、个人状况、择业准备、专业对口等个体的内在因素,也包括经济收入、区域位置、企业性质、晋升空间等外部因素。

表1 高职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单位/人)

从表1可以看出,总体上被调查高职大学生的择业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晋升空间、经济收入、区域位置、个人状况、专业对口、企业性质、择业理想和社会地位。但是,高职大学生的择业影响因素同时还呈现出明显的群体差异,主要表现在男、女生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择业影响因素的差异。从不同性别上看,男生和女生的影响因素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择业影响因素依次是晋升空间、区域位置、经济收入、专业对口、企业性质、个人状况、社会地位、择业理想;女生择业影响因素依次是经济收入、晋升空间、个人状况、区域位置、专业对口、择业理想、企业性质、社会地位。从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择业影响因素,男生更看重晋升空间,而女生更注重经济收入。此外,女生在个人状况和择业理想等因素上比男生考虑得多。

从不同年级群体看,一、二、三年级学生的择业影响因素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一年级择业影响因素依次是晋升空间、专业对口、个人状况、经济收入、区域位置、择业理想、企业性质、社会地位;二年级择业影响因素依次是经济收入、晋升空间、区域位置、个人状况、企业性质、专业对口、择业理想、社会地位;三年级择业影响因素依次是晋升空间、经济收入、区域位置、个人状况、企业性质、专业对口、择业理想、社会地位。从结果可以看出,一年级高职大学生的择业因素主要看重晋升空间、专业对口及个人状况;二年级高职大学生的择业因素主要看重经济收入、晋升空间及区域位置;三年级高职大学生的择业因素主要看重晋升空间、经济收入及区域位置。导致不同年级高职学生择业影响因素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一年级的高职大学生刚开始进入大学学习,对专业充满期待,择业价值观趋于理想主义,自我认知不够,心气也很高,对未来职业充满理想化的色彩,因此,专业对口及个人状况等因素较为突出;二年级的高职大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对专业及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深的认知,变得越来越现实,因此,经济收入因素较为突出;三年级的高职大学生面临毕业,能够冷静思考,更看重晋升空间这一因素,另外,面对残酷的就业形势及就业压力,能够更加务实地选择先养活自己然后再择业,经济收入因素也较突出。

(三)择业心理准备的群体差异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大学生对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认同积极、正确的择业心理会直接影响其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的高职大学生99.8%的同学认同在择业过程中要做好择业心理准备,认为择业心理准备在择业中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98.15%,认为无所谓和不太重要的仅占 1.85%。男、女生,一、二、三年级学生情况基本一致,没有显著群体差异。根据调查结果可以认为,高职大学生都非常看重积极、正确的择业心理,希望通过自己的正确选择,积极的投入,争取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学以致用。虽然高职大学生普遍认同择业心理准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真正做好准备的高职大学生仅仅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45%,且择业心理准备现状群体差异明显。

表2 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准备状况(单位/人)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群体的择业心理准备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从性别上来看,做了择业心理准备的男生占了做好择业心理准备总人数的45%,做了择业心理准备的女生占了做好择业心理准备总人数的55%,女生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的比例比男生高。从不同年级上看,一年级仅有18%的高职大学生从入学就开始了择业心理准备,二年级有36%的高职大学生进行了择业心理准备,三年级有85%的高职大学生进行了择业心理准备。从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高职大学生认同就业心理准备的必要性,但他们大部分只停留在思想层面,且存在群体差异。从性别差异上反应出新时期女生比男生更能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从不同年级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准备的数据上反应出,高职大学生离毕业越远,进行择业心理准备的越少,离毕业越近,进行择业心理准备的越多,说明三年级毕业生面临毕业,有了择业意识,能积极进行择业心理准备。

(四)择业心理倾向群体差异明显

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落脚心理”、“一步到位”、“趋向心理”、“赶时髦”、“盲目自信”、“挣钱第一”、“能学到东西就好”。“落脚心理”是指找个单位混口饭吃的求职心理;“一步到位”是指期望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能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趋向心理”是指择业趋向地域、行业、企业的选择;“赶时髦”是指学生择业时看当下什么职业热门或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选择什么的心态;“盲目自信”是指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心态;“挣钱第一”是指择业时就图挣钱多,不考虑行业、企业性质,是否专业对口等的心态;“能学到东西就好”是指择业时重点考虑只要能学到东西,钱多少等不重要。

从表3看,被调查高职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倾向依次为:“一步到位”、“落脚心理”、“挣钱第一”、“能学到东西就好”、“趋向心理”、“盲目自信”、“赶时髦”。但是,高职大学生的择业影响因素同时还呈现出明显的群体差异,主要表现为男、女生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择业影响因素的差异。

表3 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倾向(单位/人)

表3的调查结果显示,从不同性别上看,男生和女生的择业心理倾向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择业心理倾向依次是“落脚心理”、“挣钱第一”、“一步到位”、“趋向心理”、“能学到东西就好”、“盲目自信”、“赶时髦”;女生择业心理倾向依次是“一步到位”、“挣钱第一”、“落脚心理”、“趋向心理”、“盲目自信”、“赶时髦”。从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择业心理倾向不同,男生更倾向于“落脚心理”,而女生更倾向于“一步到位”;“挣钱第一”心理倾向均排在第二位,“趋向心理”均排在第四位;此外,女生“盲目自信”、“赶时髦”心理倾向比男生明显。

从不同年级群体看,一、二、三年级学生的择业心理倾向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一年级择业心理倾向依次是“一步到位”、“能学到东西就好”、“盲目自信”、“挣钱第一”、“趋向心理”、“落脚心理”、“赶时髦”;二年级择业心理倾向依次是“挣钱第一”、“一步到位”、“能学到东西就好”、“趋向心理”、“落脚心理”、“盲目自信”、“赶时髦”;三年级择业心理倾向依次是“落脚心理”、“挣钱第一”、“趋向心理”、“能学到东西就好”、“一步到位”、“盲目自信”、“赶时髦”。从结果可以看出,一年级高职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步到位”,二年级高职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挣钱第一”,三年级高职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落脚心理”。结果同择业影响因素有相似之处,一年级的高职大学生离择业期较远,处于理想主义,希望能够一步到位,还能学到东西,盲目自信;二年级的高职大学生随着学习、生活成本的压力增加,从理想主义变得越来越现实,首先要挣钱第一;三年级高职大学生,面对毕业期的临近,思考问题更接地气,考虑先找个落脚的地方,有一定的收入养活自己,边就业边择业。

三、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择业心理教育的对等

针对这样的调查结果,面对高职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教育,建议采取相关的教育策略,帮助高职大学生建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择业心态,安心学业,从容择业。

(一)个别指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在择业前景认知评价方面,82.4%的同学表示对自身就业前景较为自信,且不存在群体差异。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让这些学生保持这种自信度,并让他们参与其对未能充分做好择业心理准备高职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促使未能充分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的高职大学生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自我。鉴于未能充分做好择业心理准备高职大学生人数较少,除了进行团体辅导外,更适宜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个别指导能有效解决个体择业心理准备的具体问题。这部分高职大学生,由于抗拒择业,不愿直面择业问题,表现出迷茫的状态。需要心理辅导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困惑,通过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指导,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走出迷茫。

(二)差异教育与梯度教育相结合

择业心理教育要注意性别、年级差异,东北农业大学胡国良老师在《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也提出,应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3]。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大学生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在择业影响因素、择业心理准备、择业心理倾向方面存在群体差异。因此,在进行择业心理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差异化教学和梯度教学。针对男生的教育要帮助他们认清自己、树立自信,职业选择要有长远规划。女生择业既要面对现实,又不要过于现实。一年级高职大学生面对自己未来的择业要提早做好准备,提高对社会及职业认知度,认清择业形势的严峻性,摈弃理想主义。职业规划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客观环境和个人具体认知有所调整,更要认知自身的不足,不断改进提高。二年级的高职大学生不要过于现实,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自己的实力、能力、性格有一个客观的评估,要冷静对待自己未来的择业,踏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毕业能够理想择业做好准备。三年级的高职大学生虽然面临毕业,但不要恐慌,全面认真地分析自己,积极投入择业大军,给自己设立一个长远计划,不急于求成,争取在晋升空间、收入、地理位置、企业性质等方面实现自己择业的最佳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何国全.大陆员工价值观与台商管理行为的互动——地区次文化差异研究[D].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学研究所,1994.

[2]李继宏.大学生的择业观[J].人才开发,2002(1).

[3]胡国良,周华.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4(4):135-136.

责任编辑 肖称萍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基于人才成长的高职大学生学习观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
拓展训练引入高职体育教学可行性研究
诗歌教学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研究
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大学生基础课学习态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