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设计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2016-05-14闫云龙

化学教与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探究活动课堂教学

闫云龙

摘要:以“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学为例阐述了教师通过合理的设计探究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激活学生思维为主线,使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用问题来推动教学,用探究活动来提升思维品质,实现让学生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究、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创造,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盐类水解;探究活动;创新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2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5.010

近期“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学科理应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反思传统的化学教学,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知识的讲授灌输、题海战术、画实验讲实验等种种做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的天性,将学生变成只会被动接受不会主动学习的思维僵化的做题机器,当然就更谈不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知识对于任何一种思维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知识,一个人无法思维;反之,没有思维,知识又是空洞的,是没有活力的。[1]通过教师合理的探究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激活学生思维为主线,使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用问题来推动教学,用探究活动来提升思维品质,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实现让学生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究、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下面以高中化学选修模块中“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前置性学习任务的布置

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探究,那就必然会占用学生复习和学习基础知识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将整节课通盘考虑,在课前设计合理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将本节课进行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已学过的)和预习(将要学的),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我们课堂的教学起点,才能够拿出充裕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在“盐类水解”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设计如下的前置性学习任务:

【知识回顾】

练习1.列举常见的强酸、强碱、弱酸和弱碱,并写出化学式。

(1)强酸: ;(2)强碱: ;

(3)弱酸: ;(4)弱碱: ;

练习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2O: ;NaCl: ;CH3COOH: ;

NH3·H2O: ;H2CO3: ;Cu(OH)2: ;

练习3.欲测定0.1mol/L氯化氢溶液的酸碱性,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若使用pH试纸进行测定时,应如何操作?

【知识拓展】

盐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方法是根据组成盐的酸、碱的强弱来分类,如NaCl、K2SO4等都是由强酸与强碱反应后得到的,则此类盐就叫做强酸强碱盐,请用此种分类方法将表1中的盐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回顾”环节的设计对强、弱电解质种类及其电离方程式进行复习,为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是因为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而促进了水的电离作好知识铺垫;通过对溶液酸碱性测定方法及pH试纸使用方法的复习,使学生熟悉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操作方法,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提供知识支持。

通过“知识拓展”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熟悉的盐按照所对应酸碱的强弱进行分类,为总结盐类水解规律做好知识储备,同时也为学生的探究活动节省了时间,使整个教学环节更加完整。

二、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科学探究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学策略或一项教学内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设计科学化、多元化的教学和学习探究活动,创设思维时空,引发思维冲突,引导激发或推动学生的持续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目的。在“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探究讨论活动:

【实验探究一】请利用实验盒中的试剂或试纸,设计实验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表2中盐溶液的酸碱性。

【思考讨论】 请用平衡移动的理论来解释这几种盐溶液的酸碱性。

【归纳总结】从制得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分析表3中盐的组成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设计意图】 在实验探究环节中,实验盒里除盛有相关盐溶液和pH试纸外还有石蕊、酚酞、甲基橙等多种试剂,可以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测定所列盐溶液的酸碱性,并且通过实验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并不是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与已有观念产生冲突,激活已有认知,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认知发展过程中,“认知冲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引发认知冲突是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的契机和动力。[3]然后学以致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衡移动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出盐类水解的定义、条件、实质及规律。通过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到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并做出假设,然后根据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遵循了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学以致用】 请写出NH4Cl、CH3COONa溶液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探究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胆矾、苏打、小苏打固体,再加入2mL水振荡,观察固体溶于水的过程中有何现象?再用玻璃棒和pH试纸测其pH,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水解离子方程式(注意:方程式需反映客观事实、客观存在)。

【讨论归纳】 书写盐类水解方程式的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巩固练习】 写出下列盐在溶液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1)NaClO (2)FeCl3 (3)Na2S

【设计意图】 根据上一个探究讨论环节中得到的盐类水解的实质及规律,进一步设计了本探究讨论中的“学以致用”环节,使学生自己尝试书写水解方程式,使之对已有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接着对于水解方程式书写中应注意的问题设计了“实验探究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物质虽然在水中发生了水解反应,但并未有沉淀和气体生成,从而得出大部分盐的水解程度都较小,方程式书写中不用写“↑”、“↓”等注意事项。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且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最后通过“巩固练习”环节来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知识,加深印象。

接下来继续设计探究讨论活动,来进行盐类水解能力的研究。

【问题与思考】 在“实验探究一”中你测得的Na2CO3、CH3COONa溶液的pH分别为多少?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你还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对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你还有哪些发现和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与思考”环节的设计,引发学生对于盐类水解能力的思考,并通过讨论得出“越弱越水解”的规律,接下来通过两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及探究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课后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普遍较差,绝大部分学生不能规范地进行基本实验操作,这就直观地反映出应试教育模式下只注重知识传授、习题讲解,不注重动手操作的现实。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而为。首先强调老师和学生要多做实验,特别是多给学生创造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动学习者和参与者,而不是看客。再就是将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相融合,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比例。[4]只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实验室,自己去设计、去操作、去探究,才能够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使之具备创新人才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参考文献

[1] 斯滕伯格.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M].赵海燕,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 张玉彬.让科学探究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J].化学教育,2015,(13):25-28

[3] 陈宏兆,谢兆贵.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形成的教学路径[J].化学教学,2015,(8):18-21

[4] 邓小林.新课程化学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化学教育,2012,(11):31-33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探究活动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从“文化践行”到“学子讲堂”
基于创新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