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实录及反思

2016-05-14谢玉琼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反思

谢玉琼

[摘要]这篇教学实录及反思是本人在2015年秋季学期上的一节导学案课。本节课用平板电脑(平板电脑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播放课件,二是拍出学生的导学案;这些都通过投影机展示出来)辅助教学。这是以导学案为主线,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展示成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评价、补充强调的一节“双主导”课堂。

[关键词]对数函数;图像和性质;数学结合;反思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普通班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比较弱。 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式教学方法,由情境引入构建对数函数概念,再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地概括对数函数的性质,最后初步应用总结。

一、教学教学实录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构建概念]

观看长沙汉墓马王堆女尸出土的视频(时长24秒),提出科学家是时间与碳-14p的对数关系式t=log573012p算出了年代t。小组交流讨论学案中2个问题:t与p的关系式能否构成函数?t=log573012p与实例中函数解析式y=log2x可以写出什么形式?先后请了两个小组的代表进行补充说明。由此引出了这节课的课题——对数函数。我以提问的形式解释了为什么函数的定义域是(0,+∞)。用学案练习辨析对数函数形式。随机抽查了一列同学的答案,并请了选择正确一名同学进行解释说明。

第二个环节[对数函数性质的探究]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指数函数后,继而研究了它的……,声音一拉长,学生就能跟上“性质”!紧接问:你打算如何研究对数函数?众生:“数形结合!”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中探究任务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2组对数函数,并思考:由图像特征可得出什么性质?(1)y=log2x与y=log12x;(2)y=log3x 与y=log13x;大概用了8分,我决定先用平板拍下了2位已经画了前一组函数同学的图像。我先让同学们判断图像是否正确,其中的图像马上被有同学明确地指出:他的图像与y轴相交不正确!追问:为什么?答:只能在右侧,因为真数大于零。再追问:这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关系?生众:y=log2x与y=log12x的图像关于x轴对称。引导学生利用这一对称关系;先画y=log3x,再画y=log13x。当学生在导学案上画y=log3x时,我在平板电脑上用触屏画了出前3个对数函数的图像,但画y=log3x时,因为触屏的偏差它的图像没有经过(1,0)。我转念一想就问:同学们,看看老师画的图像对了吗?一生:对了,比y=log2x矮。另一生:没有经过(1,0)。再进一步地追问,为什么必须经过(1,0)?学生明确地解释了loga1=0。用幸运抽签软件抽出一学生的学案,再平板投出。问:哪几个个函数的变化趋势接近?学生作了直观又准确地回答。猜想:y=logax(a>0,且a≠1)的图像按01分为两类。

在平板电脑中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验证。在几何画板中,拉动底数a,让它增大且保持a>1,观察图像间有什么变化趋势?同理,01时,图像从左到右上升,01时,底数越大越图像靠近x轴,当0

第三个环节[应用举例]例题关于定义域和定点的求法。小结之后,布置作业。习题2。2A组A组7(1)(2)。

二、教学过程反思

本节课本人先采用情境引入构建对数函数概念;接着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再进行初步的应用,最后小结。因为在研究指数函数时,我已经类比一元一次、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通过图像研究,渗透了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数形结合;所以本节课性质的探究,学生能马上想到用数形结合。这节课是导学案课,在课堂上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我初步做到放手,采用了提出知识生成性问题,因势导利,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解决问题,及时使用肯定、表扬与鼓励的语言,本人再此基础上点评补充,并且有准备地在学生当中找反例和借用自己不小心画错的y=log3x图像,加上恰当地使用几何画板:通过几何画板改变底数的值,跟踪图像的轨迹看到图像分布状况,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我认为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在一有学生归纳出y=logax(a>0,且a≠1),我直接抛出对数的概念,处理得有点仓促,太以偏概全。在画2组函数图像时,我在学情方面估计还是有偏差。尽管学生已经较好的对数函数运算基础,在教学上我已经做了精心地预设;但是在课堂上,画两组对数函数图像时学生所花的时间超出了预设,临时决定先有前一组的对称性画出最后一组。时间有点仓促,没能让学生多练习巩固。另外有些学生还是认为图像与性质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在第二课时继续通过作图和练习来是他们较好地理解。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新授课中,我要提好问题,让学生思考,展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不断地反思、学习,从自己的角度整合教材、使用教材。

[参考文献]

[1]李爱生,黄磊。高中新课程推进中的难题[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0。5。

[2]陶维林。“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实录与反思[J]。中学数学月刊,2011(3)。

[3]刑玮。“指数函数”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学数学月刊,2012(2)。

猜你喜欢

反思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后现代视域下的网络综艺节目及其反思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