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选士官专业课程隐性分层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016-05-14王光辉吕超任永吉

继续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王光辉 吕超 任永吉

摘 要:预选士官培训是部队任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预选士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关键,采用教学目标层次化实现的方法,研究探索了专业课程隐性分层教学设计,收到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对士官任职培训和职业培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士官教育;课程教学设计;隐性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E642.4 文献标识码:A

士官是我军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职业化改革进程的推进,士官在部队建设、部队战斗力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士官的职业特点与干部不同,干部主要是指挥管理型,士官主要是技能型,他们长期工作在相对固定的技术岗位上,是武器装备使用、维护等一线岗位的能手。因此,士官培训对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和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以及对他们未来职业的发展有长期的影响,所以士官培训在任职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方面,部队的发展对士官培训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预选士官的来源多样,文化水平、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差异很大,按照通常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这为施教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我们基于分层教学的理念,研究探索了针对预选士官的隐性分层教学设计方法。

一、预选士官专业课程隐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国内外的专家已对分层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形成了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和个人愿望,将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根据不同群体的能力水平,开展与之相适应的的教学活动,达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学习质量的目的。因为分层教学法特别适合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教学对象,因此在高职院校得到广泛研究、探索和实践。

首先,预选士官的培训对象是刚完成入伍训练的新兵。虽然预选士官的学历要求是高中以上学历,但近几年通过对3000余名预选士官的调查统计发现,从本科到初中各层次都有,用物理、数学基本知识组织的摸底测试,累计及格率不足50%。其次,授课对象的来源复杂,入伍前,有本科毕业生、在校学生、工人、待业青年等。再次,部分学生有学习心理障碍,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基于预选士官心理状态、知识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他们符合分层教学的条件。

分层教学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显性分层”,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分班次教学;二是“隐性分层”,教师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在心目中把班级的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并根据每层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相比隐性分层教学,显性分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局限:

(一)显性分层标准难于把握

很多文献提出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分层,或者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学习兴趣、认知风格以及实践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分层,但评价标准很难把握,实施难度大。因此,分层标准一般是以学生成绩的高低为依据,而学生的成绩并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反应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愿望。

(二)显性分层易于造成负面效果

显性分层也存在负面作用。分层会对学生心理造成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低层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形成心理暗示,特别是易在低层学生中加剧厌学的情绪。使本来就有习得性无力感的低层学生的这一心理进一步强化,自我效能感进一步降低,这种负面心理会在同质群体中产生共鸣而再进一步强化,导致恶性循环,易形成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培养目标的整体实现。

此外,显性分层教学模式通常是外语、文体等基础类的课程,一是该类课程易于评估水平;二是因为修该类课程学生的基数大,易于分成多个教学班次。而预选士官专业课程培训通常是按需培训,即实施订单式培训,专业班次规模小,难以采用显性分层的教学模式。因此,针对显性分层教学中的局限和困难,结合预选士官专业教学实际,在预选士官专业课程教学中宜采用隐性分层教学。

二、学生的层次划分

实施分层教学首要的问题就是掌握学生的差异,作为分层的依据,虽然分层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基本都分三层。根据经验总结,可根据预选士官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知识水平将一个班次分三层,分别是:A层是爱学、且基础较好;B层是想学、但基础较弱的;C层是不爱学、且有学习心理障碍,A、B、C三层的比例分布约是30%、50%、20%。各层的学习心理差异明显。A层自我效能感比较强,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学好、学优,经过岗位的砺练,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复杂工作,在对应岗位可能工作更长的时间,发挥更大的作用,是重点培养的对象。B层占教学对象的一半,自我效能感比较弱,但想学习,是可塑的,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对他们的培养直接影响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C层自我效能感很弱,习得性无力感很强,是教学设计的难点,教学实施关注的重点。

三、课程教学设计层次化策略

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脚本,教学设施的详细方案,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针对性和适用性,也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教学效果相关的工作是否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一)教学对象区别对待策略

虽然教学对象层次化明显,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的学生的差异“仅是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能差异”,也与学生在课外其他方面的表现基本没有大的差异是一致的。这说明学生从根本上对自己是肯定的,是可教的,问题是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策略之一就是根据他们的心理状态区别对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承受能力,充分拿捏表扬或批评的分寸,最终目的是要产生积极的效果。

C层最大的问题是习得性无力感,这是连续的失败导致的一种心理状态。多数反馈干预理论研究认为,正反馈对于个体绩效的提高更有帮助,这对有一定厌学心理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该层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肯定和赞赏,使学生体验健康、愉快的学习,在成就感的愉悦中,逐渐弱化习得性无力感,强化自我效能感,激活他们潜在的学习能力和探求未知的欲望。

B层最大的特点是想学,但基础差。基础差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来补救,“目标层次化策略”和“教学内容层次递进策略”就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途径。想学是最宝贵的,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鼓励,适当加压,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A层学生的心理状态好,接受能力强,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快。但易满足现状、产生优越感,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对他们要有更多的鞭策和更高的期待。

(二)教学目标层次化策略

学生的差异显著,如果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就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不同层级学生的目标要求要差异化。

C层学生是教学设计的难点,如果要求过高,可能因为难于达到目标,而进一步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加重习得性无力感,效果适得其反。对他们的要求是最低标准,即合格目标。

B层学生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基本围绕B层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抓住他们想学又怕学不好的心理,采用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启发、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体验成就感。考虑到他们的基础,对他们的要求是良好。

A层学生是重点培养的对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针对A层学生的教学设计重点在引导和启发,引导他们在班级中发挥带头、示范和帮扶作用,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其次,引导他们深入学习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要求是优秀。

课后作业也采用层次化策略,分基本作业、扩展作业和附加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作业,教师不做硬性要求,但鼓励学生对疑难问题相互深入探讨。实践表明,极少部分学生仅完成基本作业,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扩展作业,一半以上学生能完成全部作业。

(三)教学内容层次递进策略

教学内容的组织既要照顾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使他们体会成就感,弱化挫败感,又要使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不感到内容简单乏味。根据学生的层次化特点采用逐层推进策略,由简单到复杂,由装备实际到专业理论,由专业理论到实际能力培养的模式,化解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难题。

第一层是基本内容。是什么、怎么用的问题,该部分内容采用体验式装备操作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目的是消除对武器装备的神秘感,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对所学装备的兴趣,因为面对具体的装备,看得见,摸得着,又没涉及复杂的原理,再加上好奇心的驱使,该层内容的学习比较顺畅,几乎全部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受到成就感。

第二层是基本原理。在体验式操作过程中,适时演示装备的信号逻辑控制关系,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将学生的兴奋点自然引导到探究未知上,这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要充分利用前期课程的知识积累,采用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专业问题生活化等方法,解决对复杂原理的理解问题,弱化复杂公式的推导,强化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克服对复杂原理的畏惧心理。在讲解复杂的原理前,明确这部分内容不做强制要求,好奇心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第三层内容是简单排故,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最后讲解的内容。在设计该内容时,略繁就简,注重方法和主线。在方法上,充分利用前期学习的原理、电路、油路等,设置异常现象,自然进入故障分析;紧紧围绕信息流程或工作过程这条主线,环环相扣、步步推进,适时提示所用原理、总结分析方法,直到问题解决。该部分内容除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外,还包括逻辑判断与推理,具有挑战性,其吸引力比相对枯燥的原理部分要大的多。而后,在实验室进行故障再现强化感官刺激,同时复习、巩固课堂讲授的故障分析方法。在整个排故过程中,综合运用了理论知识,巩固了原理部分内容,也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效果要好于原理部分。

教学内容层次递进和教学目标的层次实现是连续的、自然的,各层之间没有严格的划分。在实施过程中,A层学生起着示范、帮扶的作用,是教师了解困难学生情况的重要途径,让他们充分体会教师的信任,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C层学生要倾注更多的关注和帮扶,因为他们达不到合格目标的可能性最大。

四、效果分析

以2014年某专业课程考试结果为,全班49名学员,考试成绩分布如表1所示。总合格率为95.9%,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优秀(85-100)、良好(70-84)、合格(60-70)、不合格(0-59)的比例分别为18.4%、55.1%、22.4%、4.1%。

不同题型的平均得分率如表2所示。选择、填空两种题型的得分率最高,说明基本知识掌握的比较好;问答题、理论题的得分率最低,一个说明部分学生不爱记,这与他们以往的学习习惯有关,另一个与他们的基础较低有关;排故题的得分率也比较高,一是因为该型题不用记,相对而言更有意思,二是说明这种教学设计是比较合理的。

五、结语

隐性层次化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是教师准确把握每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状态,可通过课堂观察与提问、课下辅导与交流、作业批改、阶段性的测试等途径获得,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帮扶。在施教过程中,根据每名学生的状态变化,及时调整对每名学生的要求。总之,隐性分层能很好地保护每名学生的自尊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实现力所能及的目标,是解决知识水平、心理状态差异较大教学班次的一种好方法。但隐性分层模式下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如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层次化教学设计、鼓励学生不断克服困难,都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王立艳,杨金.关于高职分层教学实践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9(29).

[2]陈杰山.关于分层教学的初步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4(6).

[3]陈君.高职院校“分层教学”研究综述[J].成人教育,2014(8).

[4]曹玉平.基于高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J].职教论坛,2013(2).

[5]朱卫芳.高职院校分层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17).[6]赵正,王婧.分层教学的利弊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9).

[7]田洪波.大学英语采用分层教学法的利弊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7).

[8]杨丽英.对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的反思[J].教育与职业,2009(32).[9]彭豪祥.教学目标认知偏差:负效应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3(9).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关于动作要素在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