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
2016-05-14周志成
周志成
摘要:目的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80例,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手术治疗前的等待时间小于14d,而对照组手术前的等待时间大于等于14d,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解剖复位率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时机选择与手术入路会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尽量缩短手术治疗前等待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时机;合理选择;临床疗效
现阶段,复杂髋臼骨折属于临床上治疗难度相对较高的骨折类型,主要是指两个相对简单型骨折同时存在的骨折类型,一般情况下是由于高能量损伤而造成的。且常见于青壮年人群中,患者往往会存在全身多处损伤,是关节内的骨折,其临床治疗的关键是解剖复位治疗[1]。但是因复杂髋臼骨折的解剖位置相对较深,且暴露比较困难,使得治疗相对棘手。此外,因患者骨折比较复杂,还经常会出现延误手术时机的现象发生[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来自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复杂髋臼骨折的诊断标准,将其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42.1±2.1)岁;从患者致伤原因上来看,属于交通伤的患者有21例,属于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有10例,属于重物砸伤的患者有9例;从患者合并损伤上来看,合并有休克的有5例,合并有颅脑外伤的患者有4例,合并有上肢骨折的患者有8例,合并有脊柱骨折的患者有6例,合并有下肢骨折的患者有7例,合并有骨盆骨折的患者有6例,合并有腹部闭合损伤的患者有4例;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2.0±3.0)岁;从患者致伤原因上来看,属于交通伤的患者有22例,属于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有10例,属于重物砸伤的患者有8例;从患者合并损伤上来看,合并有休克的有6例,合并有颅脑外伤的患者有3例,合并有上肢骨折的患者有9例,合并有脊柱骨折的患者有5例,合并有下肢骨折的患者有6例,合并有骨盆骨折的患者有7例,合并有腹部闭合损伤的患者有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受伤后14d之内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处理,然后采取健侧卧体位。根据患者术前的X线片检查及CT检查结果,合理选择移位一侧首先进行手术治疗。在后方采用K-L入路,充分显露患者的后壁以及后柱,例如关节间隙存在小碎片,需要牵开患者股骨头之后取出。并在坐骨结节中打入Sehanz钉,有效控制后柱旋转。然后在后柱骨折两侧有效拧入1枚大约为4.5mm的复位螺钉,利用螺钉复位钳来初步复位其后柱以及后壁骨折。借助C形臂X线机进行透视,如果前后柱都复位满意,只需要实施后路钢板固定即可。如果前柱复位相对不满意,就应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充分显露患者前方骨折区域,前路复位。在复位满意之后再选用长度适宜的重建钢板进行塑形,然后用钢板螺钉固定其前后柱,活动患者关节,在C形臂X线机下确认没有进入关节腔,之后安放引流管进行逐层缝合患者切口。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的解剖复位情况,做好详细记录。②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采用专业化的Merled'Aubigne-Postel评分表进行评分,将患者的髋关节疼痛情况、活动范围以及行走情况作为依据,每一项共六分,且优为患者的三项总分为18分,良为三项评分在15~17分,可为评分在13~14分,差为评分在0~12分。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研究;在计数资料方面采用χ2进行检验;而计量资料利用(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解剖复位率上的对比 观察组中解剖复位成功的为40例,没有非解剖复位者,患者解剖复位率为100.00%,而对照组中解剖复位成功的有25例,非解剖复位例数是15例,其解剖复位率为80.0%,观察组解剖复位率高于对照组(?字2=9.678,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在髋关节功能情况上的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Merled'Aubigne-Postel评分(9.12±2.14)分,对照组为(9.01±2.08)分,两组在髋关节功能评分上没有明显差异(t=2.001,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Merled'Aubigne-Postel评分分别为(16.42±1.21)分以及(11.64±2.10)分,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9.541,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某种程度上讲,髋关节属于杵臼关节,主要是由股骨头以及髋臼组成的,形态特点为臼深,可以容纳股骨头的2/3,且患者的关节囊坚韧以及厚实,周围覆盖强大肌肉,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往往在强大暴力条件下才会引发骨折或者是脱位[3]。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其手术治疗时机的科学化选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治疗效果[4]。具体来说,髋臼骨折一般会存在其它脏器损伤,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通常情况下应把患者的手术时间控制在患者受伤后2w之内,且患者局部出血已经停止以及患者情况趋于稳定之后[5]。最理想的手术时间在患者受伤后6d左右,患者的髋臼骨折会伴有患者关节周围肌肉、肌腱以及韧带损伤,当受伤超过3~4w之后,其骨痂就会形成,损伤组织出现纤维化,最终造成瘢痕粘连,使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增加,进而提升手术难度。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解剖复位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都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手术入路都会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在实际手术治疗期间,应尽量减少手术治疗前的等待时间,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吕超亮,方跃,杨天府,等.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1,24(8):629-633.
[2]杨军,张传辉,李建军,等.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与预防[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4):377-379.
[3]焦健.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25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35):141-142.
[4]陆建华,汤健,高峰,等.两种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3):334-335.
[5]张光耀.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1):1057-1058.
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