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引导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体会
2016-05-14崔旭霞
崔旭霞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大力发展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教师的有效引导,那么如何使教师引导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关键词】引导;高效;导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探究学习,在大力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等学习方式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教师的有效引导,那么如何使教师引导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随着“问题引导教学法”在我校的全面实施和推行,即以问题为中心,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使学生具有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学生使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平台,通过教师或学生或小组的点拨,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一、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论是在讲解新知识,还是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都会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步阶段。课堂导入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整个教学的定位随其定位而定位。往往可以把课堂气氛、学习气氛引导到好的方面,从而产生好的效果,教师授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可以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的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巩固了原有知识,更好的传授新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数学知识的枯燥和抽象,学生对数学学科失去了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学得积极主动,学生的思维才会敏捷灵活。一堂课中一个好的导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充满了激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显示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只重视了教学内容,对课前的导入忽视了;有的教师虽然注重课前的导入,但是形式和内容单一,甚至与本节课的教学毫不相干,长期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就难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了。教师应精心安排新课程的导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课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教学目标做好准备,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角色。
比如在《相反数》这节课中,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找出一条理由,将-5,+2,+5,-2分成两组。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基本上都没有啥难度,得到了将我将-5、-2分在一组,将+5、+2分为另一组。理由: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教师作了点评:就是将符号相同的放在一组。有同学提到这样的问题:将-5,+5分在一组,将-2,+2分为另一组。期待的问题学生说出来了。教师点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从而分成了这样的两组,对吗?学生采取相应的回答。教师点评:是因为符号后面的数相同,所以可以把他们放在一组。教师强调:符号后面的数相同,才放到了一起。这样的导入,学生在对非常简单的问题中,将本节课的相反数的实质,作了学习和掌握。这节课,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寻找有意义的问题中进行了学习,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中、探索中、交流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课堂教师引导,提升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是获得数学基本技能、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活动的经验的主要阵地。“问题引导教学法”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中,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参与的快乐,享受解答问题的乐趣,面对一个问题,学生总是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都渴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探索的结果、自己研究的结论等,会理解的更加透彻,记忆的更深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种积极和发展的心理需求,设计有效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解答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品尝参与的乐趣,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注重渗透合作学习这种学习理念,当今世界,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许多发明研究和创作等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这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能充分的思考他人的思维和方式,这种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互通信息,互相学习、模仿,弥补自己知识和思维上的缺陷,取长补短,从而扩大自己的数学思维,会产生一个人难以想到的新主意、新思路,小组的合作学习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还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师提出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反数的概念。学生自主思考,自己不能更好的说出相反数的概念,教师示意学生讨论。学生提出:“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教师有引导学生:关于相反数,谁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学生提问:为什么说“互为相反数”?教师又提倡在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在探究0的相反数时,提到:那么认为零有相反数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学生又陷入了思考和探究中。学生提出:0的相反数是0。教师引导:+0和-0的关系,比如说水位不涨也不降时,也可以说涨了0米,或说降了0米。所以+0=-0=0,+0的相反数-0,0的相反数就是0。教师提出:0的相反数是0。
教师这种注意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采用引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生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学习中,本节课的学生虽然不仅知其然,但是知其所以然,把基础知识理解更深、记得更牢、用得更活,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问题的引导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了不同的收获,既让学生巩固了基础,有让学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为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在这节课中,老师通过问题的导入,让学生借助已学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并掌握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要不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和小组成员一起探究,一起钻研,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能够探索的知识,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学生自己能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学生整正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探索”出来的,从而体会到成功、进步和收获。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紧扣教学目标,将教学的知识点分层设计成问题,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
参考文献:
[1]李北生.浅析中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数学学习与研究[J]:2016(3).
[2]方兴杰.浅谈初中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中国校外教育[J]:2016(2).
[3]杨福来.习题引导探究 发散演绎精彩.中学数学[J]: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