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曾召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运用多媒体

曾召明

【摘 要】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正在从宏观向微观领域纵深。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爱好,强化了学生注意力,有效促进了学科教学改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多媒体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整合,会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生物;多媒体;运用

初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初中生物多媒体化教学实现提供了可能。只有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实际进行科学的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将这些不易把握的抽象、运动等生物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每位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谈谈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课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在“巧用媒体激发兴趣”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采用故事式、游戏式、猜迷式等教学手段,能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思维情境;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状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例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声音》一课时,采用了游戏引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获得的知识感受最深刻。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首先我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个魔盒,里面装了各种声音,小朋友们能猜出是什么声音吗?”这句话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我让学生闭上眼,开始播放各种自然界的声音,让学生根据声音来猜,并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情绪高涨,在顺利完成游戏活动后,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二、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实验,则可以用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来实现。比如,《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光合作用实质》中的演示实验,《心脏和血液循环》等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或演示这些实验,则既能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及观察到实验现象,很容易得出实验的结论。特别是《蚂蚁的觅食行为》用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蚂蚁对辣酱和面包做出不同的反应,结论显而易见。这样的演示,把复杂抽象的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改变了以往的教师单纯口授,或是挂图等传统教学,便于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化抽象为直观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教学内容有很多都是微观内容,如微生物、遗传物质等,学生较难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如教学染色体和DNA的关系时,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个细胞,把细胞核取出放大,再将核内的染色体拉出放大,学生便可看到一个螺旋化的染色体。这一染色体解开螺旋变成丝状染色质,剪取其中一段放大,学生能看到它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的。这样一个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将微小的染色体放大分解,最终使学生了解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关系,可见,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中的微观世界及其各种变化。生物教材中许多抽象的概念,单靠挂图、幻灯片等手段很难讲清楚。这些知识往往成了教学的难点,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讲ABO血型系统知识时,过去我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很多同学还是难以接受。而现在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首先多媒体展示不同血到一起时的过程与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输血时的原则,具有说服力,学生会自然想到为什么会凝固?引出下面要讲的问题,然后呈现血液正常情况和凝集后的两张实物照片,呈现四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红细胞,但细胞表面带有用不同形状表示的不同凝集原,显示ABO血型是由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不同而划分的,接着呈现人类血浆中所含有的两种凝集素的图像,每个凝集素A、B带有图形缺口,分别正好只能与凝集原A、B组合,动画展示多个红细胞凝聚成团以及凝集反应等现象,之后展示“输血前为什么要鉴定和怎样鉴定血型”等问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四、运用多媒体,完善实验教学

为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操作步骤,获得实验结果,锻炼观察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经常要进行操作过程的演示、讲解,但由于受实验仪器小、学生多等限制,总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看清楚。而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放大实验过程,则可增强实验的演示效果,易于全体学生观察,掌握操作步骤。例如,显微镜的使用和操作是生物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仅凭教师在台前的演示操作,很难使全班学生观察清楚,但通过投影将每一步操作放大到屏幕上,学生就可清楚地看到并能顺利模仿教师的操作,进而增加实验的直观性。同时对使用中的关键步骤和难点,可重复演示,让学生反复观察,反复练习,从而增强实验效果。有些实验现象用肉眼观察不到,有些实验材料与季节有关,有些实验过程较长,实验时难以完成,或者有些实验没有条件做或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能进行实验(如血液的循环、食物的消化等),只能“纸上谈兵”。针对这种情况,可通过多媒体来模拟或演示实验,实现再现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实验知识,进而弥补不能真实实验的缺憾。

五、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挖掘生物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作为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生物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利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时,我搜集近年来环境恶化的一些资料作成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环境污染:某地山林被大量砍伐后残留的粗大的树桩实景;黄土高原实景;长江污水横流的实景。破坏和污染带给人类的灾难:沙尘暴、98长江洪灾、赤潮、酸雨。珍稀或濒于灭绝的动植物图片。这些贴近生活的画面加上优美的语言描述,极强地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不仅掌握了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也身临其景地理解了环境保护和创造良好生态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心和环保意识。

总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以它的形象、生动、直观、涵盖量大等优势,被教师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团兴.《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16):38-38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运用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