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016-05-14吴明淮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低年级培养策略

吴明淮

【摘 要】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思维与阅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低年级;培养策略

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思维与阅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一道数学过程非常简单的题目,有些学生总是出错。研究出错的原因,不难发现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没真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数学语言。为什么数学语言这样难理解呢?主要是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在阅读数学语言时,必须对其语言进行自我解读,有时还需要进行推理。因此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阅读。很多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原因,他们数学阅读的能力很低,缺乏足够的信息识别能力和迁移能力,对数学概念认识与辨别模糊不清等。那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什么是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所学内容的体验理解过程。阅读能力就是指学生具有看书并读懂其中内容的能力。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学阅读就不是一般文字意义上的阅读,它还要求学生具备有假设、证明、概括、归纳、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能力,它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阅读,还包括一些符号、图表等的阅读。

二、小学低年级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语言文字的阅读能力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但是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有限,往往都是有老师代为阅读,很多时候需要老师通过一个重点词让学生能很快领悟解题思路或方法。

例如:13比6大多少?

在教学时,可以试着让学生比较三个不同句子的差别?

1.13比6大多少?

2.6比13小多少?

3.13和6相差多少?

像这样,抓住重点词“比……大”“比……小”“相差”等来理解,最终得出比较两个事物或两个数的大小。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虽然这里的提法不一样,但是解题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用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

(二)数学符号的阅读能力

数学符号的发明及使用比数字要晚,但其数量较数字来说要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数学符号有200多个,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常遇到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等是最常见、应用最广的数学符号。每种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用途,也是要求学生能理解的。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必需要求学生正确的理解数学称号,并能应用数学符号来表达数学问题和处理数学问题。

(三)图式的阅读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课本是图文并茂的,一些解决问题的题目都是有图示来表示完成,数学图示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可视化的表达工具。数学图示为识字量不多的低年级学生提供了语言与思维的强有力的支架。读懂图示,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力。所以,如何教会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中的含义,同时进行图、文之间的相互转化,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又一重要策略。

(四)数学表格的阅读能力

在统计和一些数学问题中有的是用表格形式表达出来的,通过表格,了解其中相关情境,搞清楚相关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求学生还要有读懂表格的能力。

要处理好表格类的题型,要示学生首先要知道表格要表示的是什么数学问题,从表格能了解到这些问题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教会学生能读懂其关系。如用表格来表示“一班有篮球7个,二班有6个,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个?”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一班、二班他们的篮球个数不是用文字来表述,而是用图表了,只要明确了这一点,学生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三、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有哪些

(一)思考与阅读相结合

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思维与阅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求其默读题目并不难办到,但要培养其反复地默读,并能自觉地边读边想的习惯,就必须进行训练,建议一开始就给学生提出边读边想的具体要求,老师让学生阅读一段材料后,抽学生起来按要求进行表述,看其完成情况,逐渐达到目标。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再提出新要求,如要求:“一读题目,建立表象;二读题目,明确问题;三读题目,找出关键,并作记号。”

(二)实践与阅读相结合

训练学生做到“多读”。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连续重复90天,就可以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笔者在每次单元测试时从不念题,目的是希望学生锻炼自己读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需要读题,一定至少要求学生读三遍,以此来强化培养学生反复读题的习惯。但单一、反复地读题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产生懈怠的情绪,所以,教师需采用各种读法相间的方式来进行读题的训练;并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进行相互评价,让他们感到读题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以此激励学生反复读题;更重要的还要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熟读题目的重要性,时常出些“陷阱题”刺激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熟读题目的自觉性。

(三)阅读与观察相结合

低年级题目大多数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对图形的观察。正确地观察图形,需要老师指导,图形表达数学问题不是任何人都能立马发现的,需要仔细认真地分析,才能得到。如果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四)操作与阅读相结合

在低年级,有许多实际问题的信息需要到情境图中数一数得到。正确数数是低年级学生必须掌握,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如果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往往会出现数错的现象,从而导致解题错误。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留下痕迹数数”,即有顺序地数,边数边做记号,帮助学生达到正确数数,仔细审题的目的。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不要认为低年级数学就很容易过关,要教好它,我们低年级数学老师是任重道远,只有潜心钻研,深入思考,脚踏实地地去实践,把我们的责任投入到教学中,投入到孩子们身上,孩子们才能从我们身上有所收获。知识是能后天获取的,能力却需要教师及早培养。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能力低年级培养策略
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