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农村小学数学低效课堂教学的对策
2016-05-14顾晓璐
顾晓璐
农村学生学习条件和教学条件不够好,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在课堂上,老师必须向课堂要效率,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知识。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依然框定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范围内,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比较突出。下面,我结合自己经历的农村课堂教学实践及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对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
1.“填鸭式”教学根深蒂固
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学设备跟不上,许多教师上课时依然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一本作业,几道练习题……教师一味地讲,一味地问,一味地填,一味地灌,这不是教学;学生一味地听,一味地答,一味地收,一味地装,这也不是学习。课堂上教师讲得多、演得多,看的是结果是否正确,听的是大而整齐地齐声回答,一节课下来很难见到生动有趣的体验场景。
2.教学活动形式热闹缺实效
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形成课堂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效果却空空洞洞的局面。
3.教学要求缺乏差异性
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没有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上农村小学的孩子受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体差异、思维的平均水平比城镇小学生差,这样用同样的内容去教有差异的学生,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4.教师缺少改革信心
当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是实行教学成绩一票否决,家长们往往也认准的是分数,班级学生成绩高了,老师就是会教书的好老师,否则就不是。因为他们都认为,孩子以后中考、高考,选择好学校还得要高分。受这一导向影响,数学教师们是倾其所有本领,尽其所有时间,坚持“题海战术”,而对新课程新教学望而却步,生怕误了学生成绩,因此教师没信心去改革课堂,走进课堂,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学习方法想用却不敢用,难以建构切合实际的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改变数学课堂低效现状的对策
1.了解学生,因人而教
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渴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要了解学生原有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农村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也不能灵活运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度提出学生课前预习问题。这个问题应紧扣教材内容,通过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多数学生能够或基本学得懂,以之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的习惯和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新教材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教会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能逐渐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应变传授者为组织者、合作者、探究者。教学设计要着眼通晓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要求与学生学情。重点应放在准确把握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如何使抽象、理性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和感性化,如何使空洞的说教变成鲜活的实际例子,从理论到实践,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理解、探究并掌握新知识,从而在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模型,先看整体,再分析圆柱的各个组成部分;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拿一张长方形的硬纸卷成筒,即为圆柱的侧面,再把侧面展开。这样反复两次,并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考:展开图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什么?宽呢?然后引导学生口述:“我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它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在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推理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侧面积=底面圆周长×高
最后综合上述认识,以形成对圆柱表面积的整体认知。这样,每个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口述、边分析整理,人人都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并深化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推理与质疑探究能力。学生分享学习成果,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课堂教学也就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目的。
3.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促进作用
(1)学习方法的“导”。有效课堂离不开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有些教师照本宣科,讲解枯燥无味,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
(2)点拨启发的“导”。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
(3)合作学习的“导”。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对子“一帮一”、“一促一”, “一带一”,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我们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和创新,就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