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跃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氛围
2016-05-14吕自辉
吕自辉
【摘 要】《品德与生活》课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一二年级的课程,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据我了解,农村小学该课程的教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此文分析了一些存在于农村小学思品课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应对策略,以及如何活跃课堂氛围。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存在问题;课堂氛围
我走上讲台以来,已经从事了多年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此课程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核心。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常常偏离和违背了这一教学的总目标。我长期从事小学《思品与生活》课程教学工作,现我将从以下方面谈谈我对于农村小学思品课教学的一点现状分析,以及就如何活跃课堂氛围谈谈我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无专职教师。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缺乏,语数两科教师确定后,《品德与生活》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大多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配,造成了《品德与生活》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担任《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
2.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兼任教师对《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基本环节不清楚。有的教师把《品德与生活》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只注意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根本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目标中的各项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有的教师为了简单操作,把《品德与生活》课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通过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凡此种种,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上述几个方面,导致低年级学生对于《品德与生活》课不感兴趣,而且不加以重视。学生无法认识到此课程的主要任务及目的。对于此番现状,我进行了实践,总结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二、如何活跃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也即群体心理气氛,是指群体中占优势的人们的某些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群体心理气氛的好坏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应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的情趣出发,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正视生活,在成长过程中应尽责任、义务的思想意识。
(一)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用具、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注意力都不够稳定,不能长时间集中。而我们的课堂就不能一味的枯燥。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具和脚法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多媒体视频、音频、PPT、图片和合作法、讨论法、故事导入法等。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东西都抱有极浓的兴趣。
(二)教师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
品德与生活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生活》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生活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在课堂上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一次课堂上,有的学生讲到:我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我会对他们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布置可行性的任务,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生活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作用。
(三)结合课程,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需要课前准备的材料当然也不同,而作为对教学内容的提前介入,学生更是无法判断要去准备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将派什么用场,因此我要根据教材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讲清楚课前准备材料的内容和用途,以便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做好课前准备。如我在教《我们班里故事多》,我会让学生去收集班里其他同学的故事,并用笔记下来。这样,有准备的课就不会冷场,人人都有话讲,孩子们都听着有趣的故事,那这堂课也就是有效的,学生也都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组织讨论,活跃课堂氛围
讨论,是品德与生活课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教学时,教师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例如,教学《新学期,你好》这一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暑假生活交流会”,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畅谈自己在暑假里的故事,说说你的暑假是怎么过的?是平淡的?还是新奇的?是快乐的还是难过的?说一说自己的暑假之最,交流一下自己在暑假里学到的本领。在活动中,我注意收集从学生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并将它们进行分类如:快乐、烦恼、有趣、得意等,并根据这些信息深入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分享暑假生活的各种体验,帮助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互相尊重他人的好品德,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学会自己创造快乐,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对新学期满怀希望。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应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品社课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教师应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深入生活,搜集相关的材料。例如,《秋天的保健》一课,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秋季容易引发的各种疾病及其原因,引起学生对秋季保健的关注,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有选择的为自己制定保健计划。再如,《我爱您,祖国》通过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带着任务进行课前活动,对国旗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认识。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对于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目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教师坚持以学生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手段,总会使《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让孩子们享受开心、生动的“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