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发展理念中的几种关系辨析

2016-05-14王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发展理念关系大学

王琰

[摘 要]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和教育思想观念,它决定大学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大学的发展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种要素交织杂糅互相作用的结果。大学发展建设过程中要使各要素综合协调、统筹发展、形成最强大的合力,就必须构建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用更审慎的态度、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和更为辩证的思考来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要素,必须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进一步深化认识,并在工作中注意加以思考和运用。

[关键词] 大学;发展理念;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05-0006-02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这一本体所特有的基本看法和对大学本身的理性认识,它是大学教育各种教育理念中最基本的理念,是引发或构建其他教育理念的基础理念或元理念”。[1]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和教育思想观念,它决定大学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大学的发展理念是大学发展的顶层设计,是一所高校的思想精髓和灵魂,重视大学办学理念的提升,既是大学激励人心、凝聚力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治校治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大学的发展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种要素交织杂糅互相作用的结果。大学发展建设过程中要使各要素综合协调、统筹发展、形成最强大的合力,就必须构建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用更审慎的态度、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和更为辩证的思考来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要素,必须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进一步深化认识,并在工作中注意加以思考和运用。

一 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既要注重调整增量,更要注重盘活存量

存量和增量原本是经济学理论中的概念。存量是指企业或社会所拥有的全部可确指的资产或资源。增量就是比期初增加的资产或资源。在大学的建设和改革中,也同样存在存量和增量的关系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并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对大学的发展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现有的教育资源就是存量,增加的资源就是增量,当前高校的管理中往往存在重视增量,忽视存量的错误倾向。即注重各种资源的积累及各项指标的增长,但是在内部潜力的挖掘上、内部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方面却缺少更为深入的思考和统筹的管理。学校的发展建设可以通过投入来扩大增量,即“增量发展”来得以实现;但是科学的发展理念更应该高度重视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内部挖潜即“存量调整”来实现。

健全的管理体系、良好的社会声誉、高素质人才队伍等都是大学事业发展的优质存量资产。大学建设应该注意引导、释放增量实力和挖掘、激活存量潜力,使两者互相作用,相互促进。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既注重对显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同时又加强对隐性教学资源的盘活。特别是要提高教学用房和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的共享率和使用率。在科学研究方面,要全面消除对学科交叉与融合形成的阻滞因素,加强现有人才的资源合理整合,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团队,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力量,加强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充分激发学科之间的知识创新活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既要注重外引,更要加强“内育”,引进高水平的人才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是全面加强学校现有教师的培养才是学校师资队伍水平提高的根本,要不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以传帮带的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此外,要提高人才资源的整合力度,通过项目、团队建设促进教师资源的整合,通过聚合作用促使教师潜能挖掘的最大化。在学校的产业经营管理上,既要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全方位、规范性地广开财源,增加学校财力,又要做到降低办学成本,防止不合理支出,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在各项工作中,应该要高度重视提高工作任务的关联度,切实增强各项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持续性,从而推动大学各项事业科学协调统筹发展。

二 处理好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既要注重沿袭好的经验和做法,更要注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继承和创新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继承是对符合事物发展方向的积极要素的传续,创新是一种扬弃,是使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和渗透的,形成了事物辩证发展的前进上升过程。在大学的发展建设中也存在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大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办学积淀,需要教育事业优良传统的薪火传承。求真务实的优良校风;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荣誉的爱国主义精神;自立自强、艰苦创业的拓荒精神;严谨求真、勤于奉献的治学精神,这是大学学人应有的情怀和品格,是宝贵的政治优势,更是激励大学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优良传统必须进一步加以弘扬,但是继承传统不能等同于观念上的保守与封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的建设任务和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增多,挑战加大,竞争激烈。在这种环境中,当机遇平等地摆在面前时,若没有变革的心理诉求,缺少勇于变革的胆略,大学发展必然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前进的缓慢也意味着倒退。纵观15世纪以来的世界主要国家,在其兴盛时期,都是重视创新而不墨守成规,都是不断改革而不因循守旧。治理国家如此,学校的发展建设更是如此。大学建设应该积极地谋发展、搞改革、创佳绩,关键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识,关键要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大学建设应该坚持不懈地推进观念创新、教育教学创新、科技研究创新、机制体制创新,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的建设事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使大学的建设事业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三 处理好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既要注重加强科学管理,更要注重加强文化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能够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高校管理制度是新形势下坚持大学依法治校,建立自主办学、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在工作中要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并要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通过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才能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使广大师生员工有所遵循,行有所依。制度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建设意义重大,但是在注重强调制度规范作用的同时,更要传承大学文化,使制度效应与文化效应刚柔并济、互相作用、互相叠加、互为补充。

如果说制度建设是以一种刚性的方式来加强管理的手段,那么大学文化建设就是一种“软实力”,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师生员工施以影响和教化。“软实力”这一概念是曾出任美国克林顿政府的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及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等职务的约瑟夫·奈(JpsephS.Nye,Jr)在其著作《注定领导》中提出的。软实力是一种影响力、吸引力和同化力。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2]习近平同志还强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3]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巨大并且无可取代的,对于一所大学来讲,独具魅力的大学文化就是一种软实力,是大学校园的“传家宝”,更是推动大学事业发展的内生变量。

大学的发展建设除了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之外,文化建设更是加强学校发展建设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师生员工树立共同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制度主义组织社会学家斯哥特(Scott)认为:制度规章(regulative)、非制度性行为规范(normalive)和文化认知(cultural-recognition)是组织制度变迁的三个重要的核心要素和内部支柱。[4]美国组织行为学者温德尔弗伦奇(French)则更加明确指出,组织发展和转型首先在于实现从文化认知到行为习惯的转变。[5]因此,大学的发展建设需要大学文化的引领,也需要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共同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对于大学发展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而且更体现在通过这一载体可以对广大师生员工产生影响。当今时代物质财富的创造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是无论社会物质财富增长如何迅猛,物质终究不能完全替代精神的力量。一所大学的人文精神需要长时期的积淀,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已成为当代高校发展中共同关注的问题。大学建设既要创建健康美丽的校园环境,更要着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和引领的,既具有传统意义又赋予时代特色优秀的大学文化,并且要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努力营造宽松浓郁的学术氛围,营造勤奋好学的学习氛围,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充分发挥优秀的大学文化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的功能。大学应该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努力使大学真正成为不仅是授之以渔的高等学府,更是塑造心灵的神圣殿堂。

四 处理好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关系,既要注重增强思想认同,更要注重体现人文关怀

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大学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全校师生员工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人心所向,最终决定学校各项事业的成败。学校战斗力、凝聚力的维系,始终不能离开信念、认识和情感。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师生员工的努力和支持,大学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师生员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工作中,在协同各方时,既要注重形成思想层面上的理性认同,更要在此基础上加强沟通联络、巩固情感纽带,使大学的影响力更广泛、更持久、更深入。要重视对师生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师生员工抓住发展主题,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进行高水平大学建设;同时更要坚持问政与民、问需与民,努力做到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化解矛盾、凝聚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合力,这种合力就是推动大学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M].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2001.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

2013-11-29(1).

[4][5]施晓光.现代大学治理模式的转向[J].苏州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5(1).

猜你喜欢

发展理念关系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创新发展的三重视阈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我国发展理念的演变与创新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