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森林病虫害防治有效策略

2016-05-14赵云海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林业发展防治策略

赵云海

摘 要:我国地大物博,物种丰富,树木种类繁多,依附于树木成长的病虫害种类同样多。随着人工造林的普遍,树木病虫害的潜在威胁也亟需业内人士的重视。本文从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必要性入手,简述我国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普遍的不足,并针对病虫害防治的措施提出己见。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林业发展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是林业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的减灾工程计划在树木生态方向的体现。其有效、科学地实施对维护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以及践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均有着十分的意义。总的来说,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该遵循“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预防与除治相结合”的原则,以政策为向导,以科技为支撑,以可持续控制为目标,达到遏制病虫害蔓延、扼杀病虫害再生的目的。

一、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必要性

1.病虫害种类增多。依赖天然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我国林木种类繁多,而从另一角度看,这也决定了我国病虫害种类的多样性势必会加大防治的难度。一方面,对于原本就有十分的危害的松叶螨、松墨天牛、杨扇舟蛾等病虫来说,至今仍没有开发出有效的控制技术,其对林木资源造成的损失仍甚;另一方面,随着物种跨境传播途径的增多,衍生出了许多过去从未发现过的病虫害种类。据悉,某内陆省份病虫害种类在过去的三十余年间就增加了十几种。该省过去一年由森林病虫害导致木材减产70万立方米以上,已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两亿元。由此可见,林木病虫害不仅生态效益有着负面影响,而且对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2.难以根治,时常暴发。我国一些原生种类的病虫害可以说是相当顽固的,且几乎每年都会在局部地区暴发大规模疫情。而我国的病虫害灾情预警机制尚不完善,很难做到在灾情暴发前期或初期及时发现,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往往到发现时已是为时已晚,使得防治工作十分被动。

二、我国森林病虫害频发原因及防治现状阐述

1.我国森林病虫害频发原因分析

(1)林木规划不科学。近年来,许多地区响应党中央“改善生态环境”的号召,大范围地开展人工造林。然而,许多地区由于造林经验不足,缺乏科学的指导,对林木结构的规划往往不科学合理(例如,单片林地中树种过于单一)。此外,由于没有先进的林木病虫害监督跟测技术,也使得对病虫害的防范工作不到位。

(2)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在过去,我国林业园主对树木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认知较浅,这使得病虫灾难暴发后,他们不顾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和树木抵抗力下降的后果,一味地追求用大量的喷剂式化学剧毒农药来杀虫。这种方式对病虫害的控制仅是一时的,其背后更严重的后果是害虫天敌的大量灭绝和树木自身免疫系统的破损,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3)受全球变暖的趋势影响。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趋势下,冬季对病虫来讲不再是那般寒冷和漫长。许多生存能力较强的病虫即使是在冬季也能实现有效繁殖,这无疑加剧了病虫害暴发的可能。

2.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阐述。几十年来,我国已经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控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在取得一些喜人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第一,在我国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占据主体地位的仍然是事后控制,即仅在疫情已经暴发并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后果之后,才对其实行控制。在预防预警、监测预报方面工作重要性意识还是甚为薄弱。

第二,用于疫情防控的拨款不足、经费短缺。其具体表现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开发防疫新技术,森防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也较为缓慢,在各个基层疫情测报点,测报工具和检疫仪器都尚未普及,更多的还是依赖于人工观测,使得疫情测报和防控效率低下。

第三,林业各部分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和协调,使得对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在人工造林的过程中,也通常是为了造林而造林,对产生病虫害的后果则考虑较少。这也是我国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仍停留在“被动的控制”层面而不是“主动的预防”层面的重要原因。

三、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分析

1.实现对防治病虫害重要性的全面认知。高度的认知是实践行为的主导,从国家宏观政策的角度来看,提升对防治病虫害重要性的认知是先决条件。首先,防治森林病虫害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策不谋而合。树木是生命之源,其本身的存在与繁衍就是在践行着科学发展观,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保护森林资源不受威胁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次,保护我国林业资源有助于实现林业产业经济的大跨步发展,促进者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完善林木病虫害预警机制。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强调“以预防为主”,因此,必须把病虫害的预防预警工作放在主体地位。对于每一块林地,都需要派专人负责跟测病虫害发展情况和预测潜在的病虫害威胁,做到定时定点调查,“早发现,早除治”。要形成上至中央林木测报中心,下至基层测报点的完善的系统的测报体系。要实现在既定气候和温度条件下依据树木状况预测病虫害暴发的可能性的先进技术。此外,在我国的一些先进省市,已经实现无人机探测观察林木病虫害状况的高技术,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节省了许多人力。

3.从我国病虫害频发原因角度防控病虫害。对于人工造林,应该遵循科学的林木规划模式,在树木种类的选择上不应单一,要符合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不能盲目地“为了造林而造林”。在树种选取上,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多造混交林,这样才能实现从“根”上找原因,从原因入手,加强树木本身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

4.发挥病虫害的天敌的作用。我们倡导自然的生态模式。自然的发展中有一条无形的生态食物链,其中树木位于病虫的下端。而森林中的一些鸟类、昆虫等生物,其以树木病虫为食,因而在食物链中处于病虫的上端,可以起到及时消灭病虫害的作用,成为了树木安全的天然保护屏障。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对此类物种的特殊保护。

5.严格防范外境疫虫的进入。如果外部病虫大量侵入我国,那么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将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必须以各种形式严格防范外境的疫虫进入我境。例如,要在入境干线设置检疫车,对即将入境的动植物进行严格的疫情测试。一经发现可能引发林木病虫害的潜在病毒,应立即没收,坚决禁止其被带入境内,以堵塞新型病虫害入境的主要路径。

四、结语

随着我国从根本上探索生态文明的意识不断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将成为以后阶段我国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森林是最重要的生态平衡仪,只要我国提升防治病虫害的意识、建立有效地病虫害预警机制、实现尊重自然的科学的林木管理模式,并对外境疫虫加以严控,那么完全的控制住甚至消灭掉病虫害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崔向臣.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J].价值工程,2010,29(3):71-72.

[2]董国全,牟善梅.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125.

[3]王晓波.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07(11).

[4]李贺,麻雪楠.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其可持续控制对策[J].民营科技,2009(1).

猜你喜欢

森林病虫害林业发展防治策略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浅议宁夏吴忠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宁夏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森林生态旅游与林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有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