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

2016-05-14刘素英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问题处理食用菌栽培技术

刘素英

摘 要:河南省清丰县素有“白灵菇之乡”的美名,食用菌种植是我县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食用菌生产农户的数目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食用菌种植的正确知识与技术,以期在农业生产中收获稳定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农户的食用菌种植多基于经验积累,并没有广泛掌握正确的技术理论,对新技术、新方法接触较少。本文列取了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三种菌类的栽培技术,意在对广大食用菌生产者和农业工作者起到指导作用,共同提高食用菌栽培的理论及技术水平。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技术;问题处理

一、平菇栽培

平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一定食疗价值的健康食品。平菇是木腐菌类的一种,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不高,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木质类和纤维质类的植物残体都可以利用。自然条件下,一般簇生于杨树、柳树、榆树等多种阔叶树的枯木或活树的枯枝上。人工栽培以木屑、稻草或棉籽壳等为培养基,适当增加米糠、蔗糖、石膏等可以促进菌丝的成长,有利于子实体形成。一般菇农平常所说的“平菇”指的就是糙皮侧耳,低温型品种之一,这是目前广泛栽培的菌类。这种平菇菌丝体在3~36℃均可生长,而在15~24℃生长较快;它的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要控制在5~20℃,适宜温度则为10~17℃。

平菇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熟料栽培法。熟料栽培就是将原料搅拌均匀后,装在塑料袋里或者其他容器里,经过灭菌操作后,再进行接种栽培。培养料配置后,常用聚乙烯塑料袋来分装,它有保温湿、防虫菌、易成功等优点。平菇在生产中可能出现不发菌、发菌慢等问题,例如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这种问题的主要应对措施有:(1)选择新鲜未霉变的棉籽壳等,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2)适当加大播种量,以20%~25%为宜。(3)配置培养料时严格控制石灰或过磷酸钙的用量,保证料的pH为7.8~8.0。另一主要问题是发菌后吃料慢、迟迟不满袋。这一问题的应对措施有(1)装袋应松紧适宜,以17cm为最好,扎口不宜过紧。(2)遇低温天气,应采取保温、增温措施,减少通风换气次数。

二、香菇栽培

香菇栽培方式中,推广面积最大的是代料栽培,它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等特点。代料栽培时,常以木屑或其他下脚料为碳源,以麸皮、米糠、玉米粉等为氮源,并提供维生素等营养。为确保香菇风味和商品质量,尽量不使用秸秆等下脚料替代木屑。香菇属低温、变温结实,既需要一定的降温或低温刺激,才形成或易于形成子实体。一般香菇菌丝在10℃~34℃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为7℃~20℃,最适生长温度为15℃~18℃。香菇在生长过程中对空气湿度要求较大,一般要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干湿交替会促进菌丝分化和菇蕾的形成。室内栽培时要注意通风换气,避免二氧化碳为害。香菇不同生育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菌丝体生长期能在完全黑暗条件下良好成长,原基分化期需要一定的散光刺激,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线。

香菇菌袋管理中易出现转色不良的问题,表现为菌袋白色,或者白色与褐色相间,色泽不均匀,菌袋易失水干燥,出菇量减少,感染菌袋或烂袋。转色太淡或不转色的处理方法有:一是喷水保湿,结合通风,连续喷水2~3天,每天一次。二是检查菇床罩膜,修理破洞,增强菇床保湿功能。三是将菌袋卧倒在地面上,利用地湿促进转色。四是若因低温影响,可将菇棚覆盖物揭开,透光增温,中午通风;若是由高温引起的,应增加通风次数,中午将菌袋两头薄膜打开,早晚通风换气,每次30分钟左右。

三、草菇栽培

草菇是腐生菌中的粪草生菌。草菇能利用多种碳源,主要有葡萄糖、蔗糖、淀粉、麦芽糖等。草菇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较强,富含纤维素的麦秸、稻草、棉籽壳等,均可作为栽培草菇的原料。草菇不能分解木质素,并且对基质的转化率低,为了提高稻草或麦秸的营养水平,可添加辅助性营养物质如麸皮、饼肥、禽畜粪等,以提高产量。草菇属高温、恒温结实性菌类,对温度要求严格。生产中培养料温度一般控制在30℃~34℃,气温控制在28℃~30℃为宜。草菇适宜在较高湿度下生长,空气湿度低于80%时,子实体生长缓慢,表面粗糙无光泽;但高于96%时,菇体易腐烂和发病。充足的氧气是草菇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要注意通风换气以增加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草菇喜偏碱性环境,为了保持料的偏碱性,可常用2%石灰水上清液向菇床进行喷洒。

草菇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是菌丝徒长,即料面形成大量白色绒毛状菌丝,甚至形成白色菌膜,导致出菇迟、出菇少、产量低。一般是因为料堆覆膜时间过长,覆盖过严,缺乏定期揭膜所致,在气温高、料温高、湿度大、二氧化碳浓度高的小气候环境影响下,造成菌丝徒长。草菇播种2天后,应定期揭膜或将薄膜用木棒支起,适度通风降温降湿,防止料面气生菌丝过度生长,促使菌丝往料内延伸,增加料内菌丝生长量。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的要求不同,同一种菌类,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发育阶段所需的环境条件和营养因子也不同,掌握各种食用菌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要求,是进行高产栽培的需要。此外,消毒灭菌、消除病虫害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序。

猜你喜欢

问题处理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试论如何把握好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问题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浅谈施工阶段建筑工程成本控制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