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业信息化服务现代农业的思考

2016-05-14赵庆丰周勇赵玲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服务能力基础机制

赵庆丰 周勇 赵玲

摘 要: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改造农业,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农业,加速信息化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贵州的农业信息化在推进“四化同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

关键词: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基础;机制;农民满意度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必须重视此项工作,并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的作用,从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管理协调等方面来促进农业信息的发展。首先,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农业信息化的中长期规划,并选定部分目标,重点突破,抓好信息市场的法制、法规建设,制定一系列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约束市场各方面的行为,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并注重依法保证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有效性等,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的权益。其次,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农业信息系统的多项硬件建设,重点支持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和多种信息产品的研制开发、协作和服务,加强农业信息科学的学科建设,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等。同时注重多渠道增加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第三方投资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由政府组织协调涉农相关部门和企业制定信息设备投入、信息资源开发等规则,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和服务机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减少重复和浪费,实现农业信息的共享。

一、加快农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信息网络起步晚,但发展较快。然而我国的基础网络设施还存在着参差不齐、设备低下、宽带不足、网速慢的弊端,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集多个农业信息网络于一身的高速、宽带的全国性农业信息广域网络,也可以有选择地组建有自己地域特色的农业信息网,如农业气象信息网、农业地理信息网等。充分吸收与利用发达的先进信息技术成果,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共享,使每一个农户都对国内市场乃至世界市场行情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生产品种,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其次,充实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扩大现有数据库容量的同时,还要提高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质量。并大力挖掘信息资源,把农业信息视野扩展到农业及相关的各个领域,以充实现有数据库的内容,逐步建立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及专业特色数据库。与国际信息网络联网,为农民及时提供准确的国内外农产品生产、供给、需求、价格变动趋势的市场信息,减少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风险,在农产品贸易中争取主动。再次,抓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建立。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传递推广中的作用,向农民提供各种技术信息,从水土保植或良种的推广入手,使农业科技资源通过网络将技术服务送到农家。

开发信息资源。加强涉农信息资源统筹规划,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共享整合与应用服务机制,加快土地、森林、水域、农田水利、气象等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开发农产品价格、市场流通、农资生产流通、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信息资源,完善粮食、瓜果蔬菜、畜禽、水产、花卉苗木等专业性信息资源库。重点加强农产品市场预警信息资源建设,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规避市场风险。

加强宣传培训。积极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农业信息化精神,培育农业信息化先进典型,总结成功经验,通过新闻报道、展览展示、经验交流等形式,大力宣传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展示农业信息化助农惠农成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农业信息服务人员、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成员、种养大户和经纪人的信息化知识、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等培训,造就一支既懂信息化又懂农业的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信息服务队伍,保障农业信息化快速顺利推进。

二、增强全民的信息意识,充分发挥民间在提供市场信息方面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当今世界农业中已相当普及,农民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政府靠信息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农业政策,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目前,广大农民、基层科技人员和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信息意识仍较淡薄,使本来就稀缺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利用,这对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极为不利,因此,要通过各种手段与媒体,宣传普及农业信息知识,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将稀缺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规定各地的批发市场有义务及时地将每天的各种农产品销售及进货数量、价格上网公布。由于市场信息发布工作做得越好,它的交易量就可能越大,而且与农户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由民间提供的信息一般具有真实性和及时性,对整个农业生产能产生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注重培养人才,促进农村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确保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我国广大农村普遍缺资金、缺人才,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数量相对较少,这就制约了农业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提高计算机入户率。有条件的地方,农户购买计算机,当地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从而扩大计算机的使用范围。其次,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各农业院校应开设农业信息技术与管理课程,或者举办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各种水平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可以利用短期培训班等形式对农业科技人员、农业技术员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进行培训;要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媒体优势,大力实施远程教育,以先进的信息科学知识和技术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再次,培训信息员。基层政府要培训乡镇、村信息部的信息员,每个乡镇应配备几名专职信息员,每个村都应根据需要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的信息员,让他们学会先进的种、养等农业生产技术,除了教农民农业技术以外,还应承担计算机的教学工作,从而促进农村计算机的普及,带动农民增效增收。

参考文献:

[1] 熊春林,符少辉. 试论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与特征[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09).

[2] 陈威,郭书普.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新进展与新趋势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22) .

[3] 高万林,李桢,于丽娜,王进.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03) .

猜你喜欢

服务能力基础机制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探讨
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综合服务能力探究
关于加强党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