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 提升教研品质
2016-05-14吴艳荣
吴艳荣
【关键词】 高效课堂;教研;制度;模式;
保证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5—0078—01
笔者所在的学校为寄宿制学校,学校坚持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121高效课堂”为目标,以“121”教学模式研究为核心,以集备研究为基础、以研讨课、推门听课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为载体、以分层次校本培训为保证,积极探索“121”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文对此作初步探讨。
一、建构一种模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推进上经历了“摸索探寻、模仿实践、模式构建”三个探索历程。通过对小组建设、学生预习中教师如何有效参与,教学进度缓慢等问题的摸索实践,初步构建起了符合校情的“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21”的内涵阐释:“1”即激活每一个学生学习积极性;“2”即形成自主、探究的两种学习品质;“1”即追求一种高远愉悦的学习境界。目的是通过围绕“一”个中心(即以高效课堂教学为中心)“两”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大程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强化一项制度
在“121”高效课堂的实践阶段,借鉴课改名校的成功做法,以导学案为抓手,提高课堂效益。各年级组通过组织“如何编制优质导学案” 培训活动,规范导学案“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二次备课,课后优化”的编制程序。针对集体备课,学校规定各备课组每周要有两节课以上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每一个题目的设置,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由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讨论,由一人执笔定稿,既分工又合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为加强对薄弱学科的调研督导,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随机听课、评课,指导,落实了校级领导参加研讨活动的制度。
三、开展一项活动
以公开课、研讨课、推门听课等系列活动为载体,探索实践“121”高效课堂。同课异构上好组内公开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同课异构组内公开课活动,突出 “研究”后的“改进”,再把“改进”措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了“121”高效教学模式研究,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名师示范上好典型引路课。在组内公开课的基础上,选出优秀教师、课例,从备课到上课,完善、修改,打磨成精品课,然后在全校上示范引路课。专题研讨上好主题教研课。针对教学模式、思路、方法等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学习专家课例,请校领导、教研员参与听课指导,同时加强校际之间的研讨交流,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人人参与上好常态公开课,平时组内教研基于常态课,日常管理重视常态课,学期评价重在常态课。
四、落实一个保证
立足校本,开展分层次校本培训,成效显著。开展个体性培训,指教师个人自主学习,师徒结对,名师指导,上网学习等。开展群体性培训。指分学科、分年组的教学观摩、教学交流、特长技能训练等。开展整体性培训,指专题讲座、岗位技能练兵、经验交流、教育教学论坛等。主要做法:一是通过示范课引路、评优课激励、研讨课提高、常态课指导“四课”打造高效课堂。二是学经验,树典型。选派教师外出学习,组织开展外出学习教师汇报课及经验交流活动。三是开展以“矫正课堂低效行为,构建121高效课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四是抓教师教学反思活动。“121”高效课堂建设不是简单的学习他人的模式,为避免出现“肤浅”的现象,我们加强教学反思的管理和研究,将推门听课与教学反思联系起来,将学习效果测评与教学反思联系起来,落实好教师每月撰写并上交一篇教学反思的做法,以此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五是开放“慧心书坊”,要求老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力求使读书成为教师精神追求和一种时尚。
五、搭建一个平台
1.加大对教研工作的考核力度,把是否承担课题研究、是否承担观摩课、优质课竞赛是否获奖,是否出成绩等作为对教研组、备课组考核的重要依据。
2.通过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估、青年教师“1+1”帮扶汇报课、“我与121共成长”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课等活动,为新上岗教师和青年教师创设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
3.编辑教师优秀论文集、教师优质导学案、校本培训专题研讨交流材料集等。制作 “121”高效课堂视频专题片,在学校网站开辟“我与‘121高效课堂共成长”专题论坛,以此来记录教师在实践探索“121”高效课堂的成长的轨迹。
(此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农村寄宿制初中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与运作校本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立项号GS〔2015〕GHB1103)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