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顺利度过“转型期”
2016-05-14史虹霞
史虹霞
【关键词】 小学生;转型期;主观;自信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5—0038—01
学生外在的种种表现都是内心的反映,小学生在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转型时都有特殊表现,而要帮助小学生顺利渡过低年级到高年级这个“转型期”,必须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到对症下药。
一、学生“转型期”困惑的原因
1. 主观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个性心理不断发展,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表现主要体现在:好奇心驾驭着主观行为;积极性与惰性并存;注意力不易持久,能力虽有发展,但还不稳定。个体发展上初显独立性,对外部的依赖减少,偶尔也会出现自作主张的行为,但同时内部的自控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情绪不稳定,对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学习环境、新生事物感到陌生,从而紧张,缺乏自信与挑战的勇气。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个性不断发展,表现为倔强、抵制、逆反心理、自尊心发展,但同时在意教师及周围同学的评价,集体意识初步形成。
2. 客观原因。小学生“转型期”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便是课业负担的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影响。课程难度明显提高,特别是数学中的应用题、语文中的作文、阅读等需要逻辑思维的学习内容。然而,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们还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开始阶段,他们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难免出现学习困难、成绩起伏不定、害怕学习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孩子们前行道路上的伙伴、引路人,教师要教会孩子们在坎坷和困难面前,华丽地转身,巧妙地迂回,最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到达目的地。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许多事情是你无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的,是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因此,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对自己孩子失去信心。不能用孩子一时的表现来否定他将来的发展。出现这种“转型期综合症”的孩子,他们不是不会,只是面对新困难时暂时疑惑了。他们只是暂时没有发现自己的“病因”,一旦找准症结所在,解决它只是时间问题。
二、“转型期综合征”的治疗良方
1.“把好脉搏”,树立信心屏障,坚决抵制“转型期”自卑。“我的作文就是不如他的,看来我真的是不会写作文。”“他居然把今天新学的课文全文背诵了,而我却只记得一个自然段,看来我就这个水平了。”“三年级的应用题太难了,我一定不会做。”这样的话的是这个阶段学生的普遍反映,但作为教育者来说,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该提醒他们:“没有你说的这么糟,老师始终相信你能做好,只是你还不够努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你用错了方法。”相信这样的引导,对每一个面临“转型期”困惑的学生来说,都如醍醐灌顶,他们会在这种鼓励下意识到,遇到困难,想尽办法解决就好,没有过不去的坎。
2. “找准病因”,发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防止“包脓生疮”。“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育者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教师便不能以一个人身上所出现的问题来“估算”出大部分人的问题。只有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才能实实在在地帮助“问题所有者”认识问题,改正问题,从而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如若只是任由已凸显的问题自由生长,那后果便是可想而知的了。因此,作为良医,知之便要治之,方为正解。
很多情况下,教师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技巧。比如让学生养成记阅读笔记的习惯,并将看到的好词好句整理积累以致灵活运用。建立“放大镜”作业评判机制。作业的批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改正,再交由老师二次批阅,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现和探究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加强。这些小小的方法技巧看似简单,但作用很大,对学生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对待“转型期”的学生及他们的疑问,要细心、用心、耐心地去对待,学生一定会以自己的进步来回报。
3.“辅助治疗”,创造自勉自强、谦虚奋进的班级学习氛围,防止“旧病复发”。最好的激励,来自于学生自尊心的不断增强和内心的自省自勉。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期望学生人人得第一,但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学生时时有进步。只要我们播下哪怕那么一点点小种子,在学生的心里都有可能生根、发芽。在教育者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应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只是他们有的明,有的暗,但却一定都是闪闪发光的。鼓励学生发现自身的长处,不断放大,培养学生训练长处,保持长处,积累长处,让这些长处的光汇集,连成线,连成片,照亮他们的心,让他们因为这些闪光而羞于再犯错,让他们为了光芒能更耀眼而更加努力地追求进步。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