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教学
2016-05-14覃志刚
覃志刚
摘要: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与发展潜能,为以后的发展和选择打好基础,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了解物理科学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体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从思想观念方法等层面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堂设计;教学实践;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15
在物理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学习资源,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喜欢物理,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今后的选择奠定基础,使学生多关注物理学与科技发展的前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物理新课程要求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情况下发现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满足现状。
一、课堂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1. 注重信息系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既然如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习者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
2. 明确教学目标。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
3. 强调有意义接受。学生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学习是以间接知识为主,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而接受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避免走很多弯路。但是,我们要求的是进行有意义接受,而不是机械接受。有意义接受,不仅可以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4. 完善认知结构。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课堂知识的设置要合理,保持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
1. 为学生体验成功多创造机会。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是属于外在力量,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成就感可以使个体在内心充分肯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增强进一步学习的愿望。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导航者的身份,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如简单问题时,可以让那些对物理兴趣一般、物理成绩欠佳的学生回答。学生到讲台进行黑板板演的机会可多给那些细心、做题严谨,但自信心不足的女生。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就有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成就感力量强大,一次和教师合作成功的演示实验,都可能让一个本来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关注物理,建立兴趣。
2. 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接触到物理知识。但是,对于课堂上仍“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又显得有些有限。物理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3. 多激励、少批评,积极做好心理辅导。批评、指责易刺伤学生自尊心,导致负面情绪。当然,适当批评也是必要的,但要有理、有利、有节,尽量避免发生在公开场合。而表扬和激励的对话,容易产生信任,激发动力,达成对话的预设结果——去除学生困惑,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表扬应尽量选择在公开的场合,态度要真诚、内容要恰如其分。
4. 营造轻松和谐、向上的课堂气氛。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物理的“恐惧感”,这里不排除道听途说的原因。针对这种不良现象和局面,物理教师应尽量消除学生的这种“先入为主”的恐惧情绪。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尽量做到和颜悦色,排除紧张、愤怒、低落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灵活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教学方法亦不胜枚举。
三、物理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1. 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每上一节课,教师事先拟发自学提纲,提供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观看演示、动手做实验、展开讨论等。教师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知觉进行感知,定向地摄取知识,获得感性认识,但对教材的意义尚未真正理解。
2. 重点讲解——理解领会阶段。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模糊观念,解答疑难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精讲,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3. 整理吸收——记忆贮存阶段。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创造安静环境,让学生默记本节所学知识。经过理解领会,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通过记忆,保持知识,习得知识,实现学习知识的期望。为了保持知识,就必须根据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同遗忘作斗争。
4. 练习巩固——作业反馈阶段。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各种类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教师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
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科知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完善,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华隆中学 5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