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丘壑自成章
2016-05-14蔡永华
蔡永华
摘要: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综合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改变传统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把多媒体技术引入作文教学,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有机整合,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产生参与写作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从运用多媒体提升初中生写作兴趣、利用多媒体培养初中生观察想象力、通过多媒体帮助初中生获取写作素材、借用多媒体引导初中生评改作文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09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水平的高低、作文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学生综合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因占了五分之二的分值而格外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学科成绩的高低,学生要想夺得中考语文高分,必须首先夺得作文高分。然而,目前我们作文教学的现状又是怎样呢?据不完全调查,仅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是真的喜爱写作文的,而超过一半的学生是不太喜欢的,甚至有个别的学生是害怕的。学生视作文为苦差事,怕作文,厌作文,每次写作总是一拖再拖,最后敷衍了事。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是缺乏写作兴趣和写作素材。写作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面相对欠缺,写作素材相对匮乏,写作能力令人堪忧。作文教学长期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严重影响学生对作文的喜欢程度。脱离了生动的现实生活的作文教学,长期在低谷徘徊,质量也难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世纪的教学时空如星云一般空前拓展,一片璀璨。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在情境的营造、感情的渲染、思维的拓展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信息技术与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又优化了作文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有利于收到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几点心得,具体如下:
一、运用多媒体,提升初中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一切事物最好的老师。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作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成功的作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意写作,而不是强制性地为写作而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手段,给学生创设良好的作文情境,让学生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运用音乐、美术、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运用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比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笔者先用多媒体展现各种有关紫藤萝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感悟紫藤萝之美,接着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的美景,然后听课文录音,把自己描绘的景色与作者笔下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比较,看看作家是怎样的妙手神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如在指导学生写作《初中生活二三事》时,我们重现了学生消防安全演习演练的情景,录像显示整个活动规范、有序,大家临危不乱,组织有序,按照逃生演练方案的逃生路线,迅速有序地紧急疏散。镜头中,学生不仅看到了个体的形象,也看到了整个逃生演习的场面,在观看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提升,情动而辞发,写作便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了。
二、利用多媒体,培养初中生的观察想象力
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才能就是想象”。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展开想象,笔下才可以开放出鲜花。多媒体可以展现形象逼真的画面和变化多端的情节,学生在制作精美的音频、视频中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再现生活现实。多媒体将学生平时无法看到的、容易忽略的情、景、事、物搬上屏幕,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会观察生活,培养观察能力,感受艺术魅力。多媒体教学能融观察、想象、表达于一体,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鉴于此,笔者在以《春天的回忆》为主题的作文指导课上,先用多媒体分别播放了“春天的颜色”“春天的味道”“春天的声音”“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感悟”等几个图片和视频,这些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等的画面,引领学生进入回忆的空间,唤醒固有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对所要表达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平时的小练笔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以诗的笔调抓住了春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像: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等。笔者在教学时,依次播放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几个画面,欣赏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情境拓展描写。有了这些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画面作依托,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发自内心的写作动机被诱发了,学生一个个情绪高昂,纷纷用优美的文字再现了这一幅幅春光秀丽的画面。
三、通过多媒体,帮助初中生获取写作素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获取相应的写作素材,必须对身边事物和日常生活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但由于学生平时积累少,并未养成做“生活有心人”的习惯,对身边事物和日常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很难下笔,写出好文章了。倘若把学生所写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亲身体验后再写,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又是极不现实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信息传递全面快捷,可以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和空间。这样,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了,感受更直观形象了,再也不会没什么可写了。如在指导学生写《二十年后的……》时,笔者先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制作了科幻片课件。课堂上,笔者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了一幅幅人们在高科技下的生活情境,还配上了相应的音乐,在优美的乐曲中,学生情感自然而然投入其中,感受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新生活,想象着自己正处于未来的生活中,感情积蓄其中,下笔时自然而然就如有神助了。
又如,让学生尝试写景状物类的作文时,笔者就用多媒体出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和相关的提示性文字。这样,根据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播放自然山水风光纪录片,把直观、完整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许多写作训练的内容都可以形象地展示出来,有利于教师逐一指导观察。同时,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从而使训练得到有效实施。
在指导学生习作《我们的家乡》时,笔者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制成课件。“三洞环桥”“青石皮鞋市场”“崇福皮革城”等熟悉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因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让学生按照播放的画面进行描述。学生感兴趣的画面,通过定格、重播等方式引导学生反复细致地观看,使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更直观、更形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化为形象的文字。学生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素材,接下来也就可以下笔成文了。
四、借用多媒体,引导初中生评改作文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持续的写作实践基础上,而且作文修改至关重要。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传统作文教学,作文评改主要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只有在少数情况下的面批时,学生才会参与。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是看看教师给的评语和分数就草草了事,这样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效果不大。俄罗斯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说过:“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除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为了改变目前以教师单方面书面评改作文的方式,笔者试着采用挑选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师生共同参与,一起对投影的典型例文讲评并修改。有一次,学生写了一篇名为《身在自然》的作文,讲评作文时,笔者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投放到屏幕上,让学生共同审阅,围绕作文逐字逐句逐段进行评改。最后,将修改后的作文与修改前的作文进行比较,归纳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收益良多。被评价的学生,由于直接获取到其他同学的反应,面对面地接受肯定或意见,从而体味到写作的成功喜悦或欠缺之处,心理上得到满足,更激发了写作的热情。另外,将某同学的作文在电脑上进行修改,方法同作文上的修改一致,将其投放到大屏幕上,给同学们讲解教师修改作文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本上找到教师修改的标记,进行认真的修改,从而达到了作文点评和修改两大效果,使学生对习作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多媒体运用在写作教学中后,激发了教师与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写作走向主动写作,成为写作过程中的主体,提高了作文课的效率,客观上也减轻了教师批改的负担。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洲泉中学 3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