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气象档案管理初探

2016-05-14刘霄王凌李宏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数据管理

刘霄 王凌 李宏

[摘 要]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气象档案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保证气象档案数据的长期安全性,并不断提高管理、服务和开发利用能力,已成为气象部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笔者结合气象档案工作体会,谈些关于大数据时代气象档案管理的点滴认识,以期抛砖引玉之功。

[关键词] 大数据;气象档案;气象数据;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 05. 106

[中图分类号] G818;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5- 0194- 02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呼啸而至,“大数据时代在不断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也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使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取得了飞速发展,大气探测数据种类越来越繁多,时空分布密度不断加大,气象数据以几何级数激增;与此同时,在中国气象局统筹下,各省历史气象资料数字化项目正稳步有序推进,馆藏数字化资源也越来越多。气象数据已呈现较显著的大数据特征。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保证气象数据的长期安全性,并不断提高管理、服务和开发利用能力,已成为气象部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下面结合笔者在多年气象档案工作中的体会,谈些关于大数据时代气象档案管理的认识。

1 大数据环境下气象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1.1 气象大数据海量增长带来收集与存储的压力

近年来,在中国气象局统一布置安排下,各省气象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有序开展,数字化档案数量急剧增多,每年几乎以TB量级递增。同时,随着新型气象观探测业务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气象观探测数据和预报分析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向气象档案馆。这些海量生成的数字化档案,不仅种类繁多,内容复杂,而且数量巨大,对收集流程、存储架构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安全有效地接收、存储和利用数量如此巨大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气象大数据管理的需要

近年来,气象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条件虽然得到了较大改善,各省气象档案馆都建立了档案管理系统,但基本上是单机版的目录管理系统,有的甚至停留在工作表单模式,无法提供全文检索和利用。归档模式为“数据暂存—下载刻盘—载体归档”,过程较为烦琐。档案管理模式的传统色彩仍然浓厚,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多元化、社会化档案利用需求。另外,档案管理集约化水平不高,各业务单位都自建数据库,形成档案信息孤岛,造成严重资源浪费和数据安全隐患。

1.3 服务手段单一落后不能满足气象大数据的利用需求

尽管气象档案信息化程度在逐步深入,但服务手段仍停留在以离线式的上门阅档为主(只不过提供的不再是纸质载体,而是机读载体而已),大多只是提供原材料或进行简单的临时性的初级加工,比较缺乏数据分析和产品研发能力,更不能实现面向用户提供数据网络推送服务和一站式检索服务。

2 大数据环境下气象档案管理思路

笔者认为大数据时代气象档案管理的总体思路就是紧紧围绕“收齐、管好、用活”开展业务工作,搭建软硬件平台,建设好一套管理系统,培养好一支档案业务队伍。

2.1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利用

气象大数据不期而至,我们急需一个功能强大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和提供利用。在设计开发这个系统时需要体现三个“一体化”思想。

2.1.1 数据档案一体化

2011年,中国气象局正式启动实时和历史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建设工作,重点解决长期困扰全国资料业务发展的历史、实时资料收集处理和服务分离、数据不一致等问题,通过建立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及相应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明确台站、省级和国家级资料业务分工,全面提升省级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能力,全国实现地面全要素实时资料滚动质控与评估、疑误信息查询反馈和同步更正。2015年7月,实时历史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将正式投入业务运行。气象档案业务正可趁此良机,参照“文档一体化”理念,建立“数据档案一体化”模式,归档节点前移,数据一经质控完毕,即刻自动归档入库,并自动形成相应的元数据信息与之关联,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从数据形成开始,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数据安全、完整。

2.1.2 目录全文一体化

清华大学档案馆高级工程师薛四新提出目录全文一体化管理方案,核心思想就是将电子档案分门别类,整理成方便检索的目录信息,并通过电子原文(图形、图像、照片、文档、多媒体文件等)关联挂接、存取访问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电子档案目录与电子档案全文信息的一体化管理。鉴于目前我国气象档案管理现状及现代气象业务“无纸化”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应结合气象档案和气象业务实际,依托气象部门信息网络系统及现代化气象业务系统,设计开发出适合气象档案管理的“目录全文一体化管理”系统,并与业务系统和办公系统无缝对接,完成信息的即时采集、高效管理,进而“在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和因特网上实现不同层次的气象信息资源共享”。

2.1.3 数据收发一体化

通过数据接口,将各种经过质量控制的气象数据统一收集归档到档案数据库中,利用气象档案数据中心平台实行集约化统一管理,消除数据孤岛现象。统一利用出口,各业务单位和社会用户根据权限和利用规则,享受在线利用或离线利用服务。所有利用必须通过业务系统进行登记管理,防止档案信息失密、泄密。

2.2 业务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在大数据时代下,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和意识会愈来愈强,人们对数字档案的依赖度也会越来越大。然而,网络自身的安全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所承载的数据安全性也越来越脆弱,网络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为此,必须通过制度手段和技术方法构建业务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档案数据的真实、安全,以及档案业务网络平台的安全。对于数据本身而言,坚持“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的原则,实行档案信息分级审核制度,严格根据用户权限提供相应的档案信息,定期做好数据的灾备、抽检和转储工作。对于数据的保存和传输而言,则应该通过硬件配置和软件技术,构筑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完善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防止计算机病毒及黑客的入侵,防止档案数据的损毁、丢失和泄密,确保数字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2.3 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保证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大数据时代,对气象档案的管理,不仅要收齐、管好,更要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分析,提供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因而应充分考虑现代化业务建设过程中和系统建成后的人才需求。一方面,管理部门应更加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拘一格将档案学、计算机、大气科学等相关专业人才吸纳进气象档案业务岗位中来,打造一支现代气象档案人才队伍,使之完全满足大数据时代档案业务对数据存储、系统开发与运维、数据挖掘分析、档案深层次编研和智慧服务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气象档案工作者,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档案工作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理念、新模式以及计算机、气象专业相关知识,努力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收齐、管好、用活气象档案资源。

3 结 语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气象数据还会持续海量增长,向社会开放也是大势所趋,气象档案管理工作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也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既要适时抓住这个机遇,也要严肃对待挑战,努力使气象大数据中蕴藏着的巨大知识宝藏真正得以开发和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冬权.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3(11):16-21.

[2]臧海佳,李星玉,张静. 气象气象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档案,2011(10):35-36.

[3]薛四新,孙宇华. 数字档案管理方案——目录全文一体化管理[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3(3):9-11.

[4]吴增祥. 气象档案保护和数字气象档案馆建设[J].气象科技,2001,29(2):61-64.

猜你喜欢

大数据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