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理工科院校文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2016-05-14李新高仕宁
李新 高仕宁
摘 要 受高校扩招以及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日益突出。而身处理工科院校的文科生则因为理工学科的强势而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本人将结合工作实际分析理工科院校文科生的就业困境,并积极探索文科生就业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关键词 理工科院校 文科生 就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2.082
Abstract Affected college enrollment an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other multiple factors, graduat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Language arts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 because the strong face even mor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It will combine employment predicament analysis of the actual work of arts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hools, and liberal arts students to actively explore new models and new ways of employment.
Key words science college; liberal arts students; employment issues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校不断提出要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很多理工科院校都相应的补充了文科类专业。但是,由于受高校扩招、经济形势下滑等多种因素制约以及理工科院校自身的传统办学特色的影响,使得身处其中的文科生成为就业大军中的困难群体,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就业压力的挑战。
1 理工科院校文科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造成目前理工科院校文科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较多且复杂,可将其归纳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两个大的方面。
1.1 外部环境因素
(1)社会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高校的连年扩招以及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低迷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经济危机下对文科生的就业影响尤为突出,因为文科类岗位大都是管理岗或行政文秘岗,与技术岗位相比被精简的几率更大。(2)企业需求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很多企业尤其是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对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以及员工人文素养等方面重视不够导致对文科生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日益凸显的性别歧视问题也导致女生比例极高的文科类毕业生在求职中屡屡碰壁。(3)理工科院校背景对文科生就业带来的挑战。在理工科大学中,大多数参加校园招聘的企业都是奔着学校的强势学科和品牌专业的,导致大多数文科毕业生不得不迈出校门到其他综合类高校接受更为激烈的挑战,处境十分被动。(4)文科专业求职岗位往往门槛较低、替代性强。文科虽然学科跨度较大, 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替代性较强,因此缺乏独有的专业技能壁垒。①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工科类的岗位往往因为专业性强反而门槛较高,文科生很难涉足。(5)文科专业实践环节的局限性导致文科生对企业现状的了解过少。理工科专业的老师经常有机会跟企业合作搞科研做项目,因而对企业非常了解;同时也可以利用充足的企业资源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和社会。而文科类专业的老师则在科研和校企合作方面不占优势,从而也会影响学生对企业社会的认知。
1.2 学生自身因素
(1)文科生就业目标与实际用人单位的需求产生偏差。一般而言,从单位性质上来看,大多数文科生在就业时都希望进入较为稳定的单位或者企业以谋求铁饭碗,比如政府事业单位、国企等。但此类岗位已趋饱和且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而对于生机勃勃、渴求人才的新型小微企业却不屑一顾。另外,从地域选择来看,大部分文科毕业生不会过多考虑二三线内陆中小城市或者西部地区,而是更愿意到充满活力和机遇的一线沿海城市,从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困境。(2)文科毕业生就业出口口径过宽导致择业迷茫。由于文科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比较宽泛分散,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很多文科毕业生在择业时比较茫然,没有明确的目标。(3)专业地位的弱势导致文科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自卑失落。置身于理工科院校中的文科生,容易由于专业地位的弱势而产生自卑心理。另外由于大多数企业是奔着学校优势理工学科来招聘的,对文科生的需求不大,难免使得文科生在求职中容易碰壁,从而对就业产生畏难情绪。(4)文科专业家长的过度干预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去向上高度焦虑。一方面由于文科生中的女生偏多,因此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种种安全顾虑和美好愿望,为学生的就业去向设置了重重限制。另一方面大多数女生比较乖巧懂事,独立性较差,既不愿违背父母意愿,又不愿违背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格外纠结焦虑,迟迟不能做出决策,往往贻误了求职的最佳时期,导致了就业难。(5)求职意向分散导致求职中各自为战,难以在“就业寒冬”中“抱团取暖”。在理工科大学中,文科类学生人数较少,就业意向也较为分散,导致许多学生选择了各自为战。在求职鏖战中,这些学生独自面对机会和失败,有不少人因信息不畅而错失机会,或在面对失败和孤独后伤心沮丧,不利于求职。
2 理工科院校文科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从政府、校、院两级和学生自身四个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2.1 强化政府在促进文科生就业中的调控作用
一是针对文科类学生思维活跃、创业意识较强的特点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二是积极推进高校与内陆中小城市以及西部地区的战略性合作,组织专场招聘会并做好宣传工作;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优惠的政策激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2.2 理工科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科类学生就业
2.2.1 理工科高校应对文科专业的发展做好定位
部分理工科高校为了挤入综合型大学的行列,在竞争中纷纷开设文科专业,导致盲目扩招。这是市场竞争的一种必然反应,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②一方面急于盲目扩招导致对文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论证和经验;另一方面学生的培养不是按照市场需求来制定的,导致学生毕业时竞争力不强。因此,学校应该经过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为文科发展方向合理定位,使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做到可持续性和科学发展。
2.2.2 理工科高校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文科生就业
理工科高校应充分了解和重视文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并予以重点扶持。(1)在求职机会上应积极拓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行就业“捆绑推荐” 制度,即在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优质理工科人才输送机制的同时,也积极推荐本校文科生。另一方面也加强与其他综合类高校的合作,通过学校之间的就业同盟,为文科毕业生牵线搭桥,争取更多的求职渠道。(2)在求职补助上应有所倾斜。因为理工科高校的文科生在本校求职机会受限,因此大多需要走出学校到外地求职,因此求职成本普遍高于在本校就可轻松就业的理工科毕业生。(3)在求职心理上应重点关注。作为屡屡受挫的弱势群体,文科类毕业生的心理状态往往起伏不定,焦虑自卑情绪较为普遍。近几年因为求职不顺而跳楼自杀等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应该加大关注力度,及时做好心理压力疏导工作,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3 理工科高校的文科类院系应结合实际主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1)在培养模式上应充分利用工科院校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身处强势的理工学科之中的文科类院系应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充分利用学校的理工科优势,努力培养理工科思维和做事风格,将自己变成文理兼备的符合市场需求规律的新型复合型人才。(2)在企业认知上应加大实习实践力度,与企业需求接轨。文科生大多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学院应该发挥主动性,积极与企业联系,为学生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更好地与社会相融合,更好地被用人单位接纳。(3)在目标规划上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面对文科类毕业生择业迷茫的困境,学院应该从大一起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提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意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探索和规划。要积极主动迎接挑战,打有准备之仗,而不是等到大三才开始仓促准备。(4)在就业资源拓展和求职信息上要充分发挥校友力量。学院应建立完善的校友资源库,加强与校友的密切联系和合作。通过“走出去”(如访校友社会实践)与“请进来”(如校友报告会)等形式增进沟通和感情,用杰出校友的正能量帮助学生拓展就业、实习资源并提升就业信心。(5)在平台建设上引导学生建立就业组织,鼓励 “抱团取暖”。从宏观角度而言,有必要依据各院系、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较大型的、完善的学生就业组织和就业信息网站。及时传递关于就业的最新动态,联系相关人士举办讲座、交流会、模拟招聘会等。
从微观角度而言,有必要鼓励基层就业组织的建立,各班级、团支部、党支部、寝室和自发形成的小组等作为重要的基层组织,应当发挥其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2.4 文科类学生自身
(1)把握宏观经济脉搏,紧跟政府工作动向。文科学生应当学会把握宏观经济脉搏,紧跟政府工作动向,认真研究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与就业创业相关的文件政策。做到胸中有大局,才能在做具体决策时做到目光长远。(2)调整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教育毕业生应重视基层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避免眼高手低。关于择业与就业,理想的方式是先择业再就业。然而面临“就业寒冬”时,应当立足现实,进先就业,后择业。“一步到位”的思想并不利于“寒冬期”的初次就业。(3)提早进行自我定位,做好学习计划,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从大一入学起,文科类学生就应当利用现有资源对自己的职业大方向形成较为明确的目标。同时需要做好学习计划,打好专业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4)加强执行力,主动出击,多方寻找机会。身处理工类大学中,前来招聘的企业往往是看重理工类学科,有针对性地进行招聘。文科学生应当树立“积极主动,不等不靠”的意识,主动出击,增加求职机会。(5)信息共享,互帮互助,实现共赢。在求职过程中,信息的作用非常关键。作为就业群体中相对弱势的一部分,理工科院校中的文科学生更应该团结起来,互帮互助,信息共享,实现共赢。
注释
① 范洁.工科院校文科生就业挑战及对策探析[J].高等教育,2012(12):161-162.
② 缪裕玲,张宏.工科院校的文科生就业问题思考[J].学理论,2012(18):23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