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机制研究

2016-05-14马柏义

科教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权益

马柏义

摘 要 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分为基础性保障权益和拓展性权益。针对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表达信息化、公开化、及时化,要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需要从教工自身、维权组织、权益保障平台等机制着手。

关键词 权益 网络信访机制 组织再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2.007

Abstract There are basic and extended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is open and timely.So to effectively safeguar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there are three ways, from teachers, rights organization,and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platform mechanism.

Key words rights; network petition; strategic reconstruction

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校园主体之一的教职工队伍,他们的稳定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他们的合法权益保障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正常开展。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完善教职工权益机制构成了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构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机制正是本文所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1 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概念界定

一般意义上,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在《教师法》中已经明确界定。但是包括教职工职业生涯阶段的不同以及个人自身发展需要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下,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加以重新界定。传统上认为,高校教职工在权益维护中是弱势的,是被管理的对象,因未能有效表达诉求以至于教校双方的矛盾加深。但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随着信息网络化在高校事务管理的运用和信息化办公的实践开展,这种观念已经不合时宜。诸如网络校长信箱的兴起,为教职工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方便且便捷的渠道。

通过对网络校长信箱问题的梳理,我们发现,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存在的分层分类,即教职工基本权益和拓展性权益。教职工的基本权益,诸如职务聘任、绩效考核等等涉及到正常的职业条件;而像文体活动类,是否应当从教职工的职业外的身心素质提高的角度去思考,而这种合法权益显然不属于基本权益问题,是否归类到拓展性权益?已有的研究过多关注高校教师的基本权益,忽略了高校教职工的拓展性权益。

2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的新特点

传统上,高校教职工合格权益维护一般通过面对面、书信、电话等方式进行信访,存在着维权单向性、隐秘性,权益保障滞后性、获取信息被动性等问题。随着网络信息化在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的运用,呈现出新特点和新发展。

(1)权益诉求表达的信息化。以中国计量学院校长网络信箱近五年(2011年1月~2015年12月)反映教职工利益诉求和建议的不完全统计,计151条。其中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基本覆盖关乎高校教职工个人职称晋升、业绩津贴、科研保障、教学能力提升等基本权益保障和后勤保障、文体娱乐生活等拓展性权益。

(2)权益沟通解决的双向化互动。高校教职工通过向网络信访平台的网上递交意见和建议,通过学校信访办公室居中协调落实各职能部门处理并提出处理意见,以网上回复的方式积极回应教职工的质疑和建议,架起了学校与教职工沟通的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互动模式。

(3)权益反馈评价的公开化。 网络信访介入下的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不再仅仅局限于问题提出者和问题解决者之间,而是将问题传播给广大受众。这促进了其他教职工权益意识的提高,反过来能够促进关乎教职工的政策的落实和传播。

(4)权益维护保障的及时化。在处理高校教职工权益问题上,由于信息化办公较少受到时空的限制,网络信访机制能够及时对关乎教工权益的问题作出回应。而且,由于公开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客观上促进了权益处理对象提升行政效率,以及时解决问题。从中国计量学院网络校长信息的问题办结情况来看,平均反馈问题的天数为7天左右。

3 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存在的问题——基于中国计量学院网络校长信箱问题的分析

笔者对中国计量学院网络校长信箱问题(2011年-2015年)的梳理发现,教职工权益大致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教职工能力发展类,包括科研、职称晋升等;第二类,教职工业绩考核类,包括津补贴、公积金等;第三类,教职工业余活动类,包括业余兴趣培养和发展等;第四类,教职工后勤保障类,包括上下班班车服务保障等。

通过对这四类问题的归纳分析,笔者认为,这些权益大致反映了当前高校教职工维护权益过程的三个现象。

(1)教工权益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高校教职工由于岗位性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决定权益的不同性质。教职工个人晋升路径和发展空间各有区别,对于其中的津贴、晋升、职称等政策要求各有差异,加剧了学校决策职能部门落实政策的难度。同时,高校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教职工信息的漏看、不看、宣讲不到位、理解不一致等现象有所出现。

(2)教工权益维护的相对弱势。高校教职工维权的相对弱势不是在于权益得不到处理结果,而是在于在权益处理过程中所能利用的政策的不熟悉、谈判资源的不对等、有效信息的不全面,造成权益受到侵犯只能以质疑、询问等方式进行处理。

(3)教工权益维护组织的缺位。作为教职工权益的代表和组织,高校工会的组织代表功能未能有效整合教职工利益。当前,高校工会处于工会权威不够强、组织代表功能低、整合教工权益力度小、资源利用效果差等维权困境。如何加大工会对教职工利益的整合,加强教工与学校决策职能部门的联系,是工会组织自身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4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机制的路径构建

如何切实维护高校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构建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机制,是当代高校推进大学治理和完善工会组织的重要课题。正如上文指出,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主要分为基本权益保障类和拓展性权益保障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五个阶段验证了高校教职工的权益需求。同时,只有知道高校教工关心什么,表达什么,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机制才能建立起来。因此,在网络信息化治理大背景下,要探索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机制的路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信访平台,立足需求层次理论的立场,通过组织再造的视角来加以构建。

权益维护再组织化,具体来说,建立和健全从发生权益问题到处理权益问题的一套流程再造的过程。组织再造的特点是组织权益维护的代议性。从维权过程的横向来看,以工会为代表的教工维权组织作为提升教职工归属感,作为凝聚教职工向心力的代表团体。从维权过程的纵向来看,以工会为代表的教工维权组织要作为权益代表参与到集体谈判,积极参与到高校党委和行政的决策过程中去。

(1)表达机制。能够第一时间反映并保障高校教职工权益是切实维护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首要原则。加强源头参与,表达机制是根本。首先,重视网络校长信箱的网络表达渠道。网络信访机制迅速、便捷、公开、透明,有利于权益处理的台面化、公正化,避免谣言的传播。其次,审视高校工会和教代会的组织定位。高校工会和教代会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权益代表者,需要积极引导和组织教职工学法用法,通过工会小组长、工会代表教师代表、座谈会等组织化整合利益,向学校决策部门提出权益申诉和建议。

(2)沟通机制。首先,要结合诸如职称评审周期、业绩考核周期等,不定期调研教职工关心的权益。不同的教职工关心的权益是不同的,发挥工会积极引导教职工在政策出台前的政策调研窗口期,鼓励建言献策的组织动员功能。其次,鼓励教职工就各种问题通过网络信访平台提出自己的疑问、建议和意见,保障沟通畅通常态化。

(3)决策机制。以网络校长信箱为代表的网络信访机制,高校党委行政决策部门需要不定期地加以整理和归纳,并对教职工普遍反映的问题要进行决策的检讨和反思,吸收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建议。以网络校长信息反映的问题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工会部门要结合调研情况不定期向党委行政决策部门反映教工关心议题。

(4)反馈机制。除了及时就网络信访平台反映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以外,需要建立以信访部门为协调机构,多责任部门为主的反馈系统。通过座谈会、教代会、党委列席会、党代表会、工会等多路径进行解释和沟通。要适时对责任部门进行评价考核,推进权益保障的常态化。

5 完善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机制的建议

维护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当代高校治理的重要课题和提升高校治理水平的指向标之一。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大课题。在高校教职工权益维护的新特点、新发展、新趋势下,优化合法权益维护机制是必然的。完善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机制,需要从教职工自身建设、维权组织建设、权益保障平台建设等三大方面着手。

(1)鼓励教职工运用多种信访渠道参与合法权益维护和机制建设。由于高校教职工知识水平高,法律意识强,权利意识明显,对权益问题重视程度高,对问题处理结果要求高,因此,鼓励教职工时刻关心学校发展,源头上参与协商和对话,落实全程监督处理和评价反馈,积极提高其高校主人翁意识。鼓励教职工运用网络信访平台反映、跟进权益问题处理过程。

(2)继续发挥工会和教代会的组织凝聚力功能和分层分类权益整合功能。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高校工会和教代会责无旁贷的第一职责属性。高校工会和教代会要以工会小组为组织形式,整合工会成员权益,在党委领导、工会运作、教代会审议、教职工参与的流程中落实教职工权益保障。要充分分析不同教职工职业发展的阶段属性,从分层分类角度关心教职工的权益反映,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下群团组织的统合和凝聚功能。

(3)重视运用网络校长信箱等网络平台的权益沟通和线下座谈等维权模式。高校要积极尝试民主恳谈会、开门座谈会、听证会、意见反馈评价会、第三方考核等多种形式监督权益保障问题。鼓励信访办公室、人事办公室、后勤办公室等与教职工联系密切的部门多方联席议事,鼓励教职工参与政策制定窗口期的建议和批评,积极吸纳反映教职工切身权益的建议。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浙江省高校教代会工会工作立项研究课题“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机制研究——基于中国计量学院网络校长信箱问题的分析”(浙教工〔2015〕27号)及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度工会工作研究课题立项(课题编号:Ghkt2015008)的研究成果

(下转第56页)(上接第14页)

参考文献

[1] 方文,章浙根.高校工会维权职能发挥的困境及机制创新——基于聘任制下的教职工权益保障考量[J].重庆行政,2009.10.

[2] 龚春明,李鹏.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高校教职工利益维护长效机制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1.

[3] 潘兴强.从教职工维权的困境看高校工会权威的确实与重建[C].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2010.10.

[4] 唐红妹.论高校工会维权机制建设[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5] 陶伟华,李伶,陈贺婉,张徐兴.高校信访工作机制的构建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7.

猜你喜欢

权益
The Cost of Cute
沈阳桃仙机场 :1元停车权益银联
ARCFOX极狐阿尔法S
浦发信用卡开启权益定制活动
漫话权益
最高法:对侵害儿童权益案件绝不心慈手软
河南省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工作座谈会在许昌召开
证监会定调推动权益基金发展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问题研究综述
你有义务,也有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