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隔”与“不隔”在设计中的影响
2016-05-14张巍
摘 要:本文主要从“隔”与“不隔”的概念中去探讨它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否能作为作品设计的审美标准,“隔”与“不隔”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隔”与“不隔”在设计领域的具体表达形式及应用领域。
关键词:“隔”;“不隔”;设计;广告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从读者审美观感上总结的一个概念。所谓“不隔”,是“话语都在眼前”,能给人一种鲜明、生动、真切的感受;所谓“隔”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创作时感情虚浮矫饰,遣词做作,破坏了作品的意象的真切性。王国维自己是推崇“不隔”而排斥“隔”的,那么从设计领域来看“隔”与“不隔”的概念是否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呢?
1 隔与不隔关联性
“‘不隔的美在于清晰、直感,瞬间理解,当下受用。‘隔的美在于朦胧、幻化,须运用智慧发挥想象,然后才会心惬意。‘不隔的美凭借形象联想,隔的美依据思维想象。‘不隔的美是对对象的情境的欣赏,隔的美是对对方的智慧和自我的智慧的欣赏。‘不隔的美是送来的现成的美,‘隔的美是发现的再造的美。欣赏‘不隔多缘感性,欣赏‘隔则须在感性的基础上参以理性。”
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视觉消费盛行的环境中,“隔”与“不隔”都可以作为设计的一种表达方式。“不隔”是直白的、真切的、鲜明具体的美,而“隔”也可以是一种隐喻的、朦胧的美。“隔”与“不隔”交叉组合使用能使形象更生动,富有趣味性。两者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
2 设计中“隔”与“不隔”的表达形式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对“境界”这一范畴于读者审美感受方面做的补充,其内涵覆盖到作者、作品、读者三个方面。这也正好符合设计在信息传递中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审美功能。而受众的审美联想和想象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能力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信息的发送者与受众具有类似的知识背景和共同的社会认知。
2.1 “隔”的表达方法
“隔”也可以理解为“隐喻”的表达手法,设计中基本的传播形式。利用两者的比照来表现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似,尽管他们可能完全不同类别。“隐喻”的趣味性能增强受众对作品的好奇心。但有时受众对“隐喻”手法的理解也会让我们失望。如果创作者没有考虑到受众的知识内涵、社会层次,那就很难产生共鸣。就像不识字的人,再好的诗句摆在他的面前,他也不认得的,因此也就无从产生审美愉悦。“隐喻”的表达方式需要受众自己推理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因此,受众对设计作品的理解水平直接影响着他对作品的态度与记忆。
2.2 “不隔”的表达方法
不隔在于清晰、直感,瞬间理解,当下受用。直白地展示也是设计中运用十分广泛的表现手法。将主题如实地展示在作品中能给人以逼真的现实感,使受众对作品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由于是直接将主题推向受众,所以在作品的布局、角度、背景、色彩上都要注意创造一个有感染力的空间。
3 “隔”与“不隔”的综合运用
3.1 网站设计中的运用
网页设计的关键在于信息有没有将信息快捷地传达给用户。如果在设计时信息呈现迂回、矫揉造作的特点,过于表现效果就会降低用户的使用效率。用户最在乎的是产品的效率、服务的周到、获取的信息,所以要保证交互的简练性、要符合用户的习惯。网站设计中很多人都会犯这样的“设计之病”。例如,过分使用动画效果,它不但会降低响应速度,更会干扰用户,使用户降低浏览的欲望。页面的设计中不分主次、杂乱无章,让用户无法抓住重点信息。操作中的反馈不及时,由于反馈不及时用户会产生迷茫、不确定的感受,甚至无法继续操作。网页中文案的表达生涩难懂,过多使用术语,遣词过于做作,都会使用户无从下手、压力山大。
3.2 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隐喻的手法在广告中的运用非常广泛。隐喻实际上是人类一种极其普遍的思维方式。当我们在头脑中以某种方式将两种不同的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加以链接,并使一者的某种属性通过另一者具体地呈现出来,那么我们就得到了一个隐喻。在广告设计中图形是喻体,信息是喻本,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广告设计中隐喻的表达手法能吸引消费者,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并能有效地传达信息。隐喻手法是利用两者的比照来表现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似,这种相似性能引发消费者的过往经验以便充分理解隐喻。隐喻手法在广告设计中被广泛推崇和应用,但其中也不乏平庸之作。广告信息与图像充分结合起来,也就是喻体与喻本的充分连接是隐喻的关键。直白的广告表现也是常用的形式,如用摄影或绘画形式来突出产品,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强的现实感。利用摄影绘画来表现产品的质感、色彩、材料、结构、用途等,会给消费者带来直观的视觉感受。
4 结语
“隔”与“不隔”的概念无论是在诗词文学中还是在设计领域里都不该一味的褒或贬。“隔”有“隔”的妙处,如“意内言外”的独特韵味,如广告中的隐喻手法。“不隔”有“不隔”的缺点,容易流于肤浅。人们的审美观日渐多元化,社会地位、知识层次的不同导致有人喜欢直白朴素,有人喜欢婉转朦胧。因此,作为设计师也好,文学家也好,在创作中可以兼容并蓄,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隔”与“不隔”,在创作中发挥两者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黄霖.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吉华欣.王国维《人间词话》“隔与不隔说”之我见[J].北方文学.
作者简介:张巍,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山大学访问学者,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艺术设计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