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股沟疝通过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

2016-05-14袁刚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疝环疝囊修补术

袁刚

摘要: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通过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我院在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运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在手术时长、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长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2.5%,对照组为45%,P<0.05;在术后复发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22.5%,P<0.05;在术后疼痛评分上,观察组为(3.8±0.9)分,对照组为(6.7±0.7)分,P<0.05。结论 腹股沟疝通过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以加快治疗和恢复速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关键词:腹股沟疝;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

腹股沟疝顾名思义为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引发的腹壁薄弱,在人体大笑或者咳嗽等原因所引发的腹内压提升状况下,腹腔内脏会经过腹股沟管或直疝三角区的腹壁薄弱位置向体表外突而造成腹股沟疝,其中可以分为直疝和斜疝,一般高发集中在老年群体,以男性居多。在治疗上主要以手术为主,传统有张力性疝修补手术由于张力问题会导致并发症多,复发率高,因此人们逐步开始运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来提升治疗效果[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15岁~79岁,平均年龄为(60.4±5.2)岁;直疝为7例,斜疝为33例;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17岁~81岁,平均年龄为(62.8±4.9)岁;直疝为9例,斜疝为31例;两组患者在基本治疗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运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在腹股沟韧带与耻骨结节的连线中点进行5cm切口,保持切口平行于腹股沟韧带。将皮下组织与肌肉做钝性分离,将髂腹股沟和髂腹下的神经充分游离后确定疝囊并完全暴露,如果属于斜疝,可以将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和疝囊做游离,如果疝囊较大,可以做横断后做近端缝扎,使其转换为小疝囊。如果属于直疝,可以在疝囊中位做环形切口,将其横筋膜切开后游离疝囊纳入到直疝三角。将网塞置入到腹腔中,将网片置入到腹股沟管后,对网片做裁剪后保证网片上方处于腹横筋膜下缘的2cm位置,网片下方处于耻骨结节下方的1~2cm位置,将网片稳固到腹内斜肌和腹股沟疝韧带,而后做切口缝合。对照组患者取平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在腹股沟位置进行7cm切口。将皮下肌肉等组织做钝性分离,将精囊或者子宫圆韧带做上提,确定疝囊位置后将其周围的粘连组织完全剥离,而后置入补片,做稳固缝合,最后做逐层缝合[3,4]。

1.3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长、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长、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术后2年复发率情况等。术后并发症集中观察疼痛、切口感染、阴囊积液、尿潴留等。术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范围为0~10分,10分为剧痛,0分为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分~10分为重度疼痛,分值越大疼痛越明显。

1.4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 在手术时长、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长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情况 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2.5%,对照组为4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复发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22.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其中并发症具体情况中,对照组为阴囊积液3例,尿潴留各3例,切口感染为5例,疼痛7例;观察组为切口感染4例,1例疼痛。在术后疼痛评分上,观察组为(3.8±0.9)分,对照组为(6.7±0.7)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主要治疗方式,传统有张力性疝修补术的手术剥离范围更大,需要对腹股沟管做充分暴露,对腹股沟韧带与腹内斜肌、腹内联合腱、耻骨疏韧带等做强制性的缝合,从而导致张力较大。因为传统疝修补术有张力问题,虽然操作便捷,但是由于张力作用会导致组织愈合时间长,同时有愈合不良存在,局部组织有牵扯感、疼痛,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

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分为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平片式主要是将补片置入到腹股沟管后壁处,快速而直接的进行腹横筋膜起到加强功用,从而让其周围组织与补片有效融合,进而快速的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层,对腹股沟缺损情况做有效的修复。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运用锥形网塞为材料,置入已经返纳疝囊的疝环中并加以固定,再用一成形补片置于精索后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术后排斥反应少,吸收效果更好,有效的分散手术操作所形成的腹腔压力,降低术后复发率。同时该修补术不会存在传统有张力修补术所存在的组织张力,从而不会造成身体组织不必要的损伤,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同时由于其无张力和相容性好,术后组织的疼痛性低,术后舒适度有效提升。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还可以加快手术速度和术后恢复速度,减少住院时间来降低治疗费用,降低经济压力和患者时间的消耗,减少对人们学习与工作的影响[5,6]。

参考文献:

[1]吉勇.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5,06:38-39.

[2]闫永堂.传统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2:532-533.

[3]孟令峰.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08:218-219.

[4]饶家敏,朱斌.传统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4:33-34.

[5]易磊磊,罗淞,冉进宝.传统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7:273-274.

[6]武文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04:476-477.编辑/申磊

猜你喜欢

疝环疝囊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疝环充填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治疗的体会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研究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