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分析

2016-05-14周淑芳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

周淑芳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工作的64例护理人员,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接受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医师和患者对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增强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激发护理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高更优质的服务,促进护理学科健康发展。

关键词: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人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患者疗效,同时与医院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的提高密切相关。科学地管理护理人员,用最少的人力资源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同时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这是目前医院管理的重点[1]。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人才浪费。我院针对64例护理人员作分析,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选取64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44岁,平均年龄(30.31±5.43)岁;学历:本科及以上7例,大专49例,中专8例;工龄1~18年,平均工龄(9.05±3.51)年;职称:主任护师1例,副主任护师3例,主管护师6例,护师20例,护理人员34例。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64例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2组护理人员基线资料比较分析(P>0.05),可比价值较高。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即根据护理人员能力、工龄等分配工作,执行轮班制度,统一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接受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具体方法为:①建立管理框架。由3名副主任护师根据各层级护理人员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和考核方案,分层次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结合考核结果及平时工作表现,客观地进行层级选拔。②层级分工明确。根据能力、经验高低,分为护士长、护士组长、高级护理人员、初级护理人员[2],同时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将护理任务量化和细化,为护理人员提供展示的机会,确保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各个护士层级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统一管理,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③层级工作分工。整个科室护理任务由护士长合理分配,结合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监督和帮助护理人员完善护理工作。护士组长协助护士长做好人员、任务分配工作,并定期组织科室大查房、护理会诊等工作。高级护理人员帮助护士组长制定护理计划,并科学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初级护理人员做好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护理方案。④改革排班模式。以往两班倒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偏低,容易带情绪工作,引起护患纠纷。医院可实施三班倒,将不同年龄、经验、资质的护理人员搭配,体现传、帮、带护理管理职责[3],给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提供了展示机会,保持最大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进行考核,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越高。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由患者和医师填写,统计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满意情况[4]。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后建立数据库,数据处理工具为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通过(n%)和(x±s)描述,独立样本经t检验,数据比较经χ2检验,如果结果为P<0.05,可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理论与实践操作评分 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理论、实践操作考核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明显提高,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患者和医师护理满意率 患者和临床医师对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医疗改革不断深入,临床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以人为本护理理念深入人心,立于患者角度,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率,提升我院形象。那么如何将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医院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往所实施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分工不明确,工作散漫,态度冷漠,给患者留下不好的印象,易引起护患纠纷,大大降低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影响医院健康发展。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以护理人员为中心,对其工作能力、潜能、才智等深入挖掘,尽可能满足护理人员基本需求,可有效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临床医师、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5]。分层级管理模式,强调病区责任化分工,根据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合理安排工作量,促使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和完善,确保每位护理人员达到考核标准,从而提升护理管理水平[6]。

本研究结果提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提高护理满意率,促进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西宁,赵自力,连初秋,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9(22):106.

[2]林海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36-1838.

[3]郭卫丽,吴帆,郭颖,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3(10):1401-1402,1403.

[4]王金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5(10):2625-2627.

[5]唐丽娟.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延边医学,2015,06(10):130-131.

[6]郭艳阳.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3(4):61.编辑/申磊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内观疗法干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效果评价
护理管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应用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儿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调查与研究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