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与中药内外合用对类风湿关节炎炎性因子改变及效果的观察
2016-05-14李森荣谢曦
李森荣 谢曦
摘要: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与中药熏洗内外合用对类风湿关节炎炎性因子改变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接诊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并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内外合用治疗。治疗后,检测记录2组患者炎症因子及类风湿因子(RF)改善状况,并对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及RF水平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炎症因子及R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与中药熏洗内外合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状况,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糖皮质激素;中药;熏洗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6-0087-02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发病初期会侵犯患者的滑膜组织,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导致患者关节破坏,进而出现功能障碍[1]。目前,临床中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在于延缓病情进展,恢复受累关节的功能。其中对于患者疼痛的缓解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步骤。祖国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痹症的范畴,患者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等,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需要进行活血化瘀、补肾益脾的治疗[2]。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中药熏洗内外合用,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接诊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实施。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29~45岁,平均年龄为(38.62±9.81)岁;病程为4~12 a,平均病程为(8.45±3.23)a。治疗组40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为26~46岁,平均年龄为(38.22±8.93)岁;病程为4~13 a,平均病程为(8.74±3.19)a。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为[3]:①患者出现晨僵症状6周以上,且每次持续1 h以上;②患者出现3个关节以上的肿痛,并且持续时间在6周以上;③患者出现腕、掌关节持续肿胀6周以上;④患者出现对称性关节炎6周以上;⑤存在皮下结节;⑥类风湿因子检查显示阳性;⑦X线片显示出现手的改变。符合以上4条或者4条以上即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①患者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②整个研究均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③患者病程在3个月以上,且血沉检查显示大于30 mm/h。
1.4 排除标准 ①存在系统受累的患者;②合并有恶性肿瘤的患者;③出现严重的心、肝、肾等损害及精神疾患的患者。
1.5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并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具体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7.5mg甲氨蝶呤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口服,并给予患者7.5mg泼尼松(贵州省科晖制药厂,国药准字H12020364)和10mg来氟米特(大连美罗大药厂,国药准字H20080047)进行口服治疗。连续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内外合用治疗。中药内服治疗中采用桑寄生30 g,独活15 g,川牛膝15 g,鸡血藤30 g,黄芪30 g,延胡索30 g,砂仁15 g,木瓜15 g。痛痹加制草乌6 g,制没药5 g,制乳香5 g;行痹加用羌活15 g,川穹15 g;热痹加用石膏30 g,忍冬藤50 g。每日1剂,用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中药熏洗过程中,选取每日煎服的药渣,煎水3000 mL,装入木桶,将关节置于桶上进行药物的熏蒸,温度适合后,关节泡入水中。并用毛巾将包裹着药液的药渣,对关节进行湿敷。每日1次,每次30~50 min。
1.6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抽取清晨空腹血5 mL,3000 r/min,离心5 min,放置于-70℃的冰箱中保存待查。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记录2组患者炎症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8(白细胞介素8)、hs-CRP(超敏C反应蛋白),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类风湿因子(RF)水平,并对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分析。
1.7 疗效评价标准[4] 显效:患者的各项症状均消失,关节功能出现明显的缓解,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基本正常,有效:指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且实验室检查结果出现缓解趋势;无效:患者未出现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
1.8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炎症因子及RF水平分析 见表1。
2.3 2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分析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中共出现4例不良反应患者,其中明显胃肠道反应的患者2例,明显肝损害患者1例,血细胞减少患者1例。治疗组患者中共出现3例不良反应患者,其中明显胃肠道反应患者2例,肝损害患者1例。P>0.0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祖国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病机在于风、寒、湿等邪气侵入闭阻经络,导致血气运行不畅,进而发生关节肿胀、麻木、疼痛、重着等[5]。病情进展会出现肌肉僵硬、关节畸形等。因此,中医在治疗过程中,讲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相关研究显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等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炎症状况[6]。
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抗风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治疗。方中的桑寄生、牛膝、杜仲具有补肾强筋骨的作用,延胡索、木瓜具有活血化瘀、搜风通络功效,鸡血藤、独活、制川乌具有消肿散瘀的功效;黄芪、砂仁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诸药联合使用,发挥活血止痛、健脾益肾的功效。口服药从根本上祛除致病因素,补益正气,外熏可以促进患者皮肤、关节血管循环,从而发挥疏经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中药内服熏洗合用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本研究显示,采用糖皮质激素与中药熏洗内外合用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炎症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对不良反应的调查发现,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进而证明了治疗的安全性。
总之,糖皮质激素与中药熏洗内外合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向东.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12(3):18-19.
[2]池里群,周彬,高文远,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5):2851-2858.
[3]刘丽英,艾学玉.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2):111.
[4]李巧林,牛彦红,樊斗霜,等.中医综合疗法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指标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4):24-26.
[5]戴琦.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淤血痹阻证30例[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356-2357.
[6]牛旭艳,李健,吕诚,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热证“药-证对应”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8):299-303.
(收稿日期:2016-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