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016-05-14陈小丹
陈小丹
【摘 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鼓励学生的质疑,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空间中探求让数学课堂真正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自由发展的天空。在这种心态下对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的问题给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学为中心;课堂教学;阅读;思维能力;兴趣和自信;小组的力量
在不断学习新课改的理念下,与传统课堂的模式渐行渐远,而新的课堂模式又还没有在脑海中定型,只能在不断的尝试和总结中,渐渐有一点自己的思考。而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断的让自己有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愈发觉得有一些方面自己需要不断的完善。
一、忽闪的灵光
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勒曾说过:“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由此可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些直觉反应对于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特殊三角形》的复习过程中,我给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将一个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圆心放置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中心,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和扇形半径均为1,并将扇形绕圆心旋转,则扇形与三角形重合部分面积为 。”当时拿出这个问题,班级内大部分学生马上动手画图并进行旋转的思考,而有一位同学立即说:是三角形面积的三分之一!当我问他为什么时,他却告诉我:转到特殊位置的时候就是三分之一的!那么在一般位置的时候呢?他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而这一节课,也就围绕着这个问题的思路“由特殊情况到一般结论的证明”进行衍生,讲解并练习了多个同类型的问题。学生对于这类问题的接受出奇的好。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能有这样学生灵光一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出现,我觉得应该从鼓励的角度去看待这种学生,鼓励他们的灵光一现,进而倡导进行猜想后的证明,有时候比纯粹的逻辑推理更能让学生接受。
二、阅读的力量
阅读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可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似乎形成了一种偏见,可能大家都普遍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学科的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片面的。
数学也是一种语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数学考试中的新题型,很多学生碰上大段文字的题目,甚至是一般性的应用题,就觉得难,觉得自己解决不了,造成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导致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走出“零阅读”的尴尬。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想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有一定的“策略”。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适宜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设计了一个翻牌游戏,无论学生怎么翻牌,我都能够一眼看出哪张牌没动过,学生多次试验后感到不可思议。这时我便乘机说:“想知道我取胜的法宝吗?请阅读教材。”阅读兴趣的激发使学生有了自学的愿望,这就具备了愿意自学、掌握阅读策略的前提。
三、情境的使用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素质水平得到提高。
在课改和新教学模式的大潮里,对于情境教学都有较大的要求。我们新模式的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合情合理的设计教学情境,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较大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就可以创设一类这样的情境: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的“买卖问题”,例如:某天家里有客人来吃晚饭,妈妈想亲自下厨做一顿“大餐”,一大早特地去市场上买大闸蟹,已知大闸蟹每只15元,店员帮忙送货需要费用10元,妈妈带了280元钱,可以买多少只大闸蟹?经过思考可以列出方程:15x+10=280。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逐渐发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在日常的教学中,情境模式的使用非常频繁,而如何将情境使用的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就需要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思考。构建新模式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让课堂里的气氛以及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让学生能提出问题,能主动探究问题,突出学生自主地位,这些都是合理的情境设计能达到的效果。
四、自信与兴趣
数学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枯燥机械的,在学生的角度来看这种枯燥更加严重。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转换学生消极观念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和知识的兴趣,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是学好数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我在教学“图形的平移时”,就创设了两只天天鹅对话的情境:白天鹅站在船头,灰天鹅在船尾,小船平移一段距离后,两只天鹅争吵了起来,白天鹅说:“我站在船头,经过的路长一些。”灰天鹅争辩说:“我站在船尾,我经过的路长一些。”这时我提出疑问:“到底谁经过的路长一些呢?”于是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通过数格子,发现其实两只天鹅经过的路一样长;有的用橡皮当作船在本子上做平移活动,然后再用尺量船头、船尾各平移多长,结果也一样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很有兴趣的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和理解中,而兴趣让学生不断去钻研,发现学习中更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自信和兴趣相辅相成,前文中提到的“情境”的使用,其实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兴趣的方法。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新课标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可见,强大的信心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兴趣也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有意识的表扬,通过语言的鼓励给学生树立信心;在课堂中做到给每一位同学机会,让没有信心的学生慢慢产生信心;在平时的练习中也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不同要求的发挥;在教学间隙与学生多交流多谈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等等不同的措施,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兴趣和自信。这一些日积月累的体验过程,会给予学生前进的动力。
俗话说:课堂是浓缩的社会。正如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说:“就课堂教学来说,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你启我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的局限于“教与学”的过程,而应该切实从学生角度着手,倡导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主动参与、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习上才能愈行愈远,愈远愈夯实。
参考文献:
[1]李玉琪 主编 《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2003年.
[2]曾和祥.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如何创设情境[J].教育教学论坛,2011(8).
[3]何奎.浅谈初中教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的开展[J].新疆教育,2012.
[4]陈虹艳.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J].神州,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