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6-05-14刘俊
刘俊
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的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甚至有独到见解;能发现不同于教材、不同于教师的讲解、解题和学习方法;能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按照客观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这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少老师已经迈开了探索的步伐。在生物教学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其途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多做引导启发,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本文就以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现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自己根据十几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变演示为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如“呼吸作用”一节中“种子在呼吸作用中释放CO2”的演示实验,可改为学生实验,大部分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装置及方法,验证了萌发的种子在呼吸时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因此我就提示能否用学生已知道的CO2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探究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积极思考后,许多学生想到用口吹气的方法,通过比较,自然地理解了种子呼吸时,放出了与人呼出的气体中一样的成分即CO2。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会思考,怎样学习,这样能很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出不同于教材的完整实验,对初中学生来说并非易事,这是由于他们的思维往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但只要教师积极加以启发和引导也并非不可。因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常常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以此作为打开学生新思路的钥匙,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探索的问题,然后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器材,放手让他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自己拟定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现象记录、分析结果,最终自己得出结论。例如,在探究“蚂蚁的通讯”这个实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探究活动,根据他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自己提出问题假设,各实验小组自己选择所需的实验用具,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得出结论。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使学生产生兴趣并在探索中不断地得到加强和巩固。
三、创设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
四、保持积极态度,主动探索研究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在生物实验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还让学生应注意留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的设想,不能停留在初步设想阶段,通过努力,我们是可以寻找到一些可行的措施,我们的教学不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吗。我们不能在教学上只看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能只关注结果,我们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