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2016-05-14鲍琴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变式函数

鲍琴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刘良华教授说:“我们教师不要做很多事,要少做一些.不要努力去讲好课,要提供条件,让孩子自己去成长.”这句话给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教师要革新思想,转变观念,解放自己,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更多地考虑学法而不是教法,不要过多地考虑这一节课我的“表演”是否成功,学生是否很好地配合了我,而应当考虑这一节课学生学得怎么样.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注重“四多”.

一、课堂上多一点时间,留学生思考

如何学好数学?新课标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是关键.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因为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创新思维.一节课从头到尾都被老师的讲、练挤占了,学生哪有时间静下来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思维的产生.教师在编写教学案时就要预留好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教学实施时要有效地掌控课堂的有限时间,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

案例1 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在边AB上.四边形EFGB也为正方形,设△AFC的面积为S,则

A.S=2 B.S=2.4 C.S=4 D.S与BE长度有关

师生一起分析后,得出了两种常规解法(解法略),得到答案为选项A.

师: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吗?(给予时间让学生去思考)

生1:我还有更简单的的方法,把点E移动到点A处,可以得到两个相同的正方形(如图2),面积S就很容易求出.

师:真是精彩的解法!我也没有想到,你真是聪明!

教师正在为这个意外的精彩而高兴时,又有学生举手发言.

生2:他把点E移动到点A处,我也可以把点E移动到点B处(如图3),这样面积S就是△ABC的面积.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由于题目本身具有开放性,教师的一句:“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吗?”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堂上多一些问题,由学生解决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提问是唤起学生求知欲的一条有效的途径,问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提问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如歌德所说:“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提问设疑要强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探求新知的愿望.

例2 在△ABC中,AD是BC上的高,AB=13,AD=12,AC=15,求BC.

绝大部分学生只想到锐角三角形ABC的情形求出答案,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能画出钝角三角形ABC的图形,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对问题进行变式.

问题变式 在△ABC中,AB=13,AC=15,BC=4,求BC上的高AD.

显然,本题同样需要考虑到锐角三角形ABC和钝角三角形ABC两种情形,两次运用到勾股定理,解方程即可.

问题跟进 在△ABC中,AB=10,AD=9,AC=17,求BC上的高AD.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问题变式,把在解题思想方法上相似或相关的内容串联起来,在变化中求不变,从问题中领悟真谛,提升能力.总之,多设问题、巧设问题甚至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更好地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的旧课堂中解放出来,学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三、课堂上多一些机会,让学生体验

新课程强调学生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

例3 在比较线段长短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如下的一组问题供学生去操作、体验、思考:(1)如何比较两名同学的身高?(2)如何比较两根木棍的长短?(3)(在黑板上提供两条长度不等的线段)你能确定哪条线段更长?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比较高矮或长短时要注意在同一个起点上进行比较,并且由此积累活动的经验,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

四、课堂上多一些空间,任学生发展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创奇迹的空间.课堂上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发展,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例4 在教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这样设计:

1.温故知新:结合实际问题复习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经验,为学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打下基础.

2.探究活动

探索一:已知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图略).

①你能确定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根的情况吗?

②你发现了什么?

探索二:观察下列函数图象(图略),请分别说出一元二次方程x2-6x+9=0和x2-2x+3=0的根的情况.你又发现了什么?

探索三:探索,交流,归纳总结:一般地,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 =0的根有什么关系呢?与同学相互交流,归纳总结.

在本案例中各个探究活动没有限定学生的思维,设计一些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地去思考、类比、猜想、交流、归纳.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变式函数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例说“一元二次方程”在中考中的应用
中考里的“一元二次方程”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关于函数的一些补充知识
高中数学中二次函数应用举隅オ
无独有偶 曲径通幽
例谈基本不等式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