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策略分析
2016-05-14宋文俊
宋文俊
摘 要:人社系统能否发挥基层公共服务职能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的各项政策能否落实、服务能否到位、群众能否满意。近年来,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不断发展,人社系统的服务功能也在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服务人民群众的各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机制方面的问题和整个社会逐渐提高的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文章对人社系统基层公共服务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影响人社系统在基层工作中能够提供服务的能力因素,进一步提出加强人社系统基层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社系统 基层 公共服务能力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224-02
处于基层的每个群众都是整个社会的细胞,他们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决定因素,基层人社机构肩负着社会保险、就业服务、劳动争议调处等民生工作。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是公共管理服务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所谓基层,指的是农村、社区、街道和其它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是指一线生产、生活的人民群众。本文的基层主要是指县(县级市、市辖区)、乡镇(街道办)、行政村(社区)三级服务机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服务能力主要是指,一定时间能够完成接待来访服务对象的人次,涉及到办公场所的面积、办公设备配备的完整性,以及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业务流程的科学合理性、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一、限制公共服务能力发挥效能的具体因素
1.编制问题和业务能力不强的问题。随着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业务需求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人社系统增加岗位职能的要求也在持续增加,各单位和部门机构的人员编制相对变得不足,专业人员比较短缺。人社系统属于民生部门,民生服务的潜在需求相当巨大。目前的状况是服务对象多,提供服务的力量薄弱,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惠民政策,随着一些保障政策范围的扩展,人社会系统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在很快地增加,为了满足整个社会的服务需求,不得不使用了相当数量的非在编人员。而非在编人员由于服务期限和报酬等各种原因往往不固定,工作队伍人均工作量并不均衡,人员配置随意性较大,使完成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现有人员的业务和思想水平等素质都亟待普遍提高。基层人社系统干部职工整体文化水平较高,但专业技能差。
2.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接待来访人民群众人次受限原因之一是服务场所存在面积不够、服务单位部门的地点分布散乱,“一站式”服务不能很好地实现,一些乡镇虽设有服务窗口,但是面积小、办公条件简陋,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差,没有充分地发挥职能。比如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没有配备或者比较落后。例如,需要复印一些证件资料时,群众需要外出复印,降低了服务效率、降低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总的来看,软件和硬件的配备,标准化程度都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距离。
3.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人社系统工作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保障系统一项正在致力发展的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巨大意义,要应对今后越来越多的服务工作,把人社系统的工作融入信息化的气息,把握好正确发展轨道,将有助于未来的各级政府部门高效率低成本实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目标,。“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是我们国家目前已经确定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方针政策。而社保信息化的作用将起到强力的支撑作用。“一站式”服务是各级政府的努力目标,目前,各地社保体系信息化建设落后,有的地方使用的计算机设备老化,业务操作系统落后,管理程度很低,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能,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二、提升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1.严格规范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机构的职能。一是按照辖区内的服务对象的数量,并按照通用的人头比进行测算,合理确定具体的公共服务岗位编制数量标准。二是确定规范的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并且在借调和任用上要科学、有序、合理。三是加紧对进行提供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开展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培训,使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形势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而相应地提高。由省、市、县级人社系统的职能部门牵头,与当地的教育系统进行沟通、协作,有针对性的,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设工作人员业务培训,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国家新近颁布的和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内容,重点进行公共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人社系统的政策法规的有效贯彻和执行。
2.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场所。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标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逐渐地全面推进各地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的规范化建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办就业〔2010〕672号文件明确规定:各地的服务场所建设原则上依照如下的标准控制:县级人社部门服务场所的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县级就业服务和人社服务中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乡镇(街道办)级服务中心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配备完成工作需要的电脑、电话、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建设“一站式”、集中办公的服务场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五大保险、就业创业、劳动监察、劳动人事仲裁、行政审批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3.加快推进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项目信息化建设。当前,五险统征是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程,社会保险费统一征缴是为了防止一些企业在为工人办理参保时选择性地参保,必须将五项保险按政策同时办理,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推进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减轻服务机构的事务性负担,提高服务事项办结效率,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快这项工程的进展,必须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该工程有着重要的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有助于实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有三个重点:一是要组织一批年轻的、学习电脑软件专业的工作人员攻克技术方面的难关。二是要置换一批新的硬件设施,不能让落后的设施拖了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的“后腿”。三是人社系统部门要有自上而下的重视意识,为这项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与前进的动力条件。
4.着力确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服务经费投入。省、市、县各级财政要给予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的保障,做到专款专用、合理使用、严格使用,严格在同级财政预算中纳入各种人员经费、项目经费、工作经费,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项目有固定和充足的经费来源,在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标准方面要务必合理。就业和社保专项资金在各级财政预算中要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保证,有关就业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力度,要在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不断加大建设力度,有效地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让专项资金用在真正需要的关键“刀刃”上。
5.创新服务机制,简化办事流程。政府机构改革建设的宗旨是要为人民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创新服务机制是加强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手段,这就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基础,研究工作职能、职责,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感到办事的方便。一是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约束,通过工作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建设廉洁高效服务队伍。比如: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二是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办事流程上要科学、简化。比如,一些服务业务手续和流程,存在繁锁、重复的现象,使得办事群众跑来跑去,疲于应付。因此,人社系统在提高服务质量上要重点实现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一是建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一站式”办理;二是推进上门服务,沉下身子到人民群众中去调研,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三是服务意识要跟上,要有学习的自觉性。加强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学习,加强业务技能知识和服务手段的学习。
人社系统是最重要的民生部门,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个是民生根本,另一个是民生基础,这两个是党和政府致力研究的课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目的最终是要根本解决民生问题,让全社会的普通劳动人民能够实现充分就业,有劳动收入,有生活保障。因此,目前急需加强基层人社系统服务能力建设,实现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成熟、完整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惠宁.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服务能力问题的探讨[J].科学咨询,2007(1)
[2]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M].人民出版社,2011
[3] 王小慧.我国基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1)
[4]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新进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太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山西太谷 030800)(责编: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