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塔利亚》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2016-05-14李慕青
李慕青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本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传统的“问答式”教学忽视对话,弊端多多。因此,阐释和深化“对话式”教学的内涵,完善阅读教学的理念,意义重大。本文试从中学生喜爱的日本动漫《黑塔利亚》中得到一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黑塔利亚》 对话式教学 平等 创生 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说到底,就是要求教师将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然而,联系当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教师满足于将预设好的答案“塞”给学生,不关注学生的自主思考;满足于教师权威地讲学生温顺地听,不关注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满足于教师的“满堂灌”和“满堂问”,不关注学生是否习得了真知识和真本领。在这样的“问答式”教学模式下,师生的对话是提前设定好的,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是被忽视的,学生既无法获得思想的启迪,更谈不上拥有阅读的乐趣。长期以往,学生便会讨厌阅读、害怕阅读。因此,转变阅读教学理念、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真正的阅读教学是师生围绕文本进行的对话活动,恰如《新课程标准》所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问答式”教学中的对话不同,这种对话是非预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是师生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对话式”教学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更是一种阅读理念,该理念还处于成长之中,需待我们进一步完善。于2014年起在网上连载的日本动漫《黑塔利亚》深受中学生的喜爱,深入探究这部动漫,或许会对阅读教学带来某些启示。
《黑塔利亚》是日本动漫作家日丸屋秀和对世界历史进行二次元创作的动漫作品。作者将复杂的国家体幻化成一个个富有生命情感、具备独立个性的人,又通过四格的形式让这些以国名命名的人活跃于一个个家庭生活的画面中,轻松幽默,极具喜剧色彩。《黑塔利亚》中蕴含的对话理念新颖、前卫,在一定程度上阐释和深化了“对话式”教学的内涵。
一.注重对话主体地位的平等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这三重对话。同样地,《黑塔利亚》看似只有观众与作品这一单一的对话,实则不然。这部作品是作者根据世界历史创作出来的,如果我们将世界历史看作一个文本,那么作者与这个文本之间就存在一重对话。观众与被创作出来的作品之间则存在另一重对话。
每个人在观看《黑塔利亚》时都不会产生任何压迫感,每个观众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观众与作品进行的是平等性对话。此外,作者把国家拟人化的同时又将每个国家的特点夸张突出,且常于故事中穿插各国的风土人情、特色美食,这使得拟人化了的各国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不分好坏。天真呆萌的意大利、严肃认真的德国、勤奋严谨的日本等,都是作者本着尊重文本、各国平等的理念塑造出来的。作者与文本进行的也是平等性的对话。
《黑塔利亚》告诉我们,主体地位的平等是对话的首要前提。正如作者日丸屋秀和在上述对话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中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恰如后现代课程观所说,“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1]。因此,教师要正确发挥引导作用,把学生看作有独立思想意识的人,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为学生营造一个利于合作探究的平等的对话环境。《黑塔利亚》提醒我们,文本也是一个独立的对话主体,它与教师、学生一样拥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师生在解读文本时要尊重文本。
二.注重对话过程的创生
在《黑塔利亚》与观众的“对话”过程中,观众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到作品当中,生成了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有的甚至激发起了创造力,创作了属于自己的作品。“知乎”“百度知道”等网络平台上不乏对《黑塔利亚》见仁见智的看法。更有观众从《黑塔利亚》处获得灵感和启发,创作了拟人系列漫画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对话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创造和生成的过程,它通过对话主体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激荡等方式来创造和生发新的意义。
例如,莫泊桑的《项链》这个文本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的意义。有的人认为它讽刺了以玛蒂尔德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也有的人认为它赞美了玛蒂尔德诚实、坚韧的品质,还有的人认为整部作品写的就是不可捉摸的命运……站在父亲的角度上,时寒冰先生的解读更是别具一格。他以提出忠告般的善意的口吻告诉女儿:“玛蒂尔德在弄丢项链之后,没有赖账……这是非常可贵的诚信”,“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慌乱,更不要在虚荣之下盲目做出选择”,“根据他两个人的分析,项链掉在车子上的可能性非常大,但由于他们两个人都没有记下车子的号码,导致无法寻找项链。这是一个教训。……下车的时候,要养成习惯,想想后备箱、看看自己的坐位上,有没有落下的东西”。当父爱的情感融入《项链》的阅读中时,时寒冰先生情不自禁地倾向于忠告般的解读。
总之,我们无论解读哪一篇文学作品,决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而是要注重学生自身生活体验和感受的融入和唤起,由此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让文本生发出新的意义。
三.注重对话内容的生活化
《黑塔利亚》将复杂的世界史生活化处理,把国与国之间的结盟,殖民,交战的历史都赋予了人类的情感,纳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当中。他们战争的时候躯体会受伤会疼,自己的家人离开和背叛会悲伤,结盟的时候会团结一心,战争的时候会心怀鬼胎。会有和自己结怨的仇人,也会有和自己一起长大的朋友。严肃的战争会因为庆祝节日而暂停。这些人类共通的情感和生活常识,中学生从“生活”这个老师这里已经得到了不少体验,他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和理解国与国或敌对或友好的关系。
这种生活化的对话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有着很大的启发: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要珍视学生在阅读前从生活中学会的知识,并很好地加以利用,推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注重对话的语言和形式
《黑塔利亚》的语言总体上幽默风趣、富有个性,这种语言风格使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记忆了相关的历史知识。例如,意大利常用发嗲的声音高喊“德国救命”及“不要打我,我什么都会做的”,让人迅速记住其呆萌软弱的性格特点;日本则常用“在下会考虑的”“在下会妥善处理的”等暧昧语气,使观众对他的谨言慎行印象深刻,等等。试想,如果教师的语言在具备知识性的同时能多增加一些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阅读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在叙事方式上,《黑塔利亚》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每集由一两个小故事加上一些生活化的画面构成,每集才5分钟。此外,四格的形式使整个叙事有“片头引起注意”到“片中进入正题和高潮”再到“片尾收束”的安排,可见作者的匠心。
把这种片头、片中、片尾的独特安排借鉴到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的开头和结尾、设置教学高潮,是《黑塔利亚》给我们的又一启发。教学开头的导入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教学高潮的设置对教师要求较高,它要求教师将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与课文的情节高潮及教师本人的灵感高潮相结合,引导学生寻觅解答,登临极顶,豁然开朗[2]。教学结尾的收束也很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关系到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总之,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置开头、高潮和结尾,这是一门教学的艺术,至于如何安排,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总而言之,《黑塔利亚》虽然是一部动漫片,却让我们在阅读教学方面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何将这些理念很好地运用到今后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是我们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今后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美)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29-330
[2]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250-253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