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里风景美
2016-05-14张瑜
张瑜
“杨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立夏时节,我们来到有着“桃花源里的城市”美称的常德市。从盘踞西北角的武陵山脉到横卧东南方的西洞庭湖,从岸芷盛茂的沅江到汀兰芬芳的澧水,从人口集聚的城市到沃土广袤的乡野,随处都可见到常德人正积极投身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之中。他们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多方面参与、全方位建设,打造出一个山水相融、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新常德。
绿色号角奏响幸福之歌
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临洞庭,西接黔渝,南通长沙,北连荆襄,是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这里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就已筑城设郡,是湘楚文化的摇篮之一;这里文化灿烂,德山和“善卷让王”、屈原和沅水边的三阊港、陶渊明和《桃花源记》……留下了灿若星河的文明; 这里沃土芬芳,近代仁人志士林修梅、蒋翊武、宋教仁、刘复基,以及开国元勋林伯渠、文学家丁玲、史学家翦伯赞,都从这里走向世界,走进历史;这里山青水秀,壶瓶山笑傲武陵,柳叶湖美轮美奂;这里名闻遐迩,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一道道荣耀的光环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这样一座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潮流中,在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推进中,如何实现新常态下的异军崛起?决策者们认为:市容市貌体现着一座城市及其管理者的精神状态。城市变美了,市民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就会明显增强,城市的吸纳能力、承载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进而对周边区域产生强大的聚集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本着这样的认知,2013年3月,常德市委、市政府郑重地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同年4月,获得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7月,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新常德新创业”的绿色行动动员令,要求把常德建设成为泛湘西北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构建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体系、智慧增长的绿色产业体系、生态宜居的绿色城镇体系和高效运行的绿色管理体系。于是,常德1.8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拉开了立生态大市、绘宏伟蓝图的序幕,常德608万人民的心中奏响了一曲通往幸福生活的绿色恋歌。
为科学指导森林城市建设,常德聘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专家团队,以国家森林城市5大指标体系为标准,以“山水桃花源,绿色新常德”为理念,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常德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一城、三区、七组团、多廊道”的森林城市建设总布局,提出了“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通道林带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人居和谐化”的建设目标。其中,“一城”是指常德市主城区森林生态绿地系统;“三区”是指根据地形地貌划分的山地生态保护区、丘陵林业产业区和平湖湿地保护区;“七组团”是指七个县城中心城镇绿地系统;“多廊道”是指常德市域内沅水、澧水、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生态廊道。2014年3月,《常德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国家评审。
2014年4月,常德召开高规格创森动员大会,省绿委副主任、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专程到会,为创森加油、鼓劲。9个县(市区)和20多个成员单位向市政府递交了责任书。此后,常德市委书记、市长、市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副市长先后召开了10多次创森工作调度会和现场经验交流会。
创森是常德着眼于打造“桃花源里的城市”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常德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一项庄严承诺。常德市委书记王群说:国家森林城市不只是一个城市的荣誉,更是老百姓的一项巨大福利。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活动,充分发挥森林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噪音、调节气候、防灾减灾、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让常德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使常德的老百姓提高幸福指教、增进身心健康,这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他们成立了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市委专职副书记任副政委,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常任副指挥长的高规格刨森指挥部,27个相关部门作为创森成员单位,并专门在市林业局设立了创森办,负责各部门的协调及日常工作。3年来,常德市累积投入创森资金91.84亿元,其中争取中央、省级项目资金12.44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64.17亿元,吸纳社会资本15.23亿元。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林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森林城市建设。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建设智慧常德、绿色常德、幸福常德、现代常德的需要。”常德市市长周德睿多次强调创森的重要性。为切实抓好这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在具体推进中,常德建立了“三项制度”:市县乡三级责任制度,明确市县乡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绩效考核制度,将创森工作纳入到县乡村和市县部门的绩效考核;督查督导制度,对创森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查督导,3年多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与市刨森办共同联合开展督查7次,确保了各地创森任务的落实。
市区改造追求诗意栖居
在常德城区,不论是北岸武陵区,还是南岸鼎城区,一个个优美的城市公园,一处处精致的街头小游园,一条条浓荫匝地的绿色大道,一湾湾碧波微澜的流水,一切无不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品质。2013年7月,常德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铺开以“路改、棚改、水改及美化、亮化、绿化、数字化”为内容的“三改四化”城市提质改造工程。作为刨森重要内容的“绿化”,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在市城区实施了公园建设、“三山”保护提质、“三水”水岸绿化、环城高速及出入城口绿化8大绿化重点工程。
刨森以来,常德市城区新建了白马湖公园、丁玲公园等7个城市公园,实施了滨湖公园、屈原公园、诗墙公园3个公园提质改造,新增街头小游园24个。为让市民共享绿色,常德市政府机关拆掉了临街的近500平方米商铺修建通透式围墙,带动100多家临街单位拆围透绿,全市拆除了总长度约1万多米的围墙,透露出浓浓绿色,显现了切切的亲民情怀。现在的常德市民,出门即可见绿,500米范围内可见园。
常德市区有“三山三水”,三山是指河湫、太阳山、德山3个森林公园,三水是指柳叶湖、穿紫河、沅江。创森中,“三山”保护提质,“三水”水岸绿化,把常德这座山水之城装扮得更加亮丽。
“三山”是常德市城区的绿色屏障。为此,常德市启动了市级生态补偿制度,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对“三山”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开展保护。以山为界,把“三山”范围由2000公顷扩大到8700公顷,并在“三山”范围实行“六禁”:即严禁乱挖林地、严禁乱占林地、严禁乱砍林木、严禁乱葬坟墓、严禁乱用野外火源、严禁工商企业进山人园设址办厂。
“三水”是常德市城区的绿韵灵魂。柳叶湖边,垂柳迎风招展,沿湖的国际标准化马拉松赛道上,市民三三两两的骑着自行车畅游;沙滩公园里,一家老小你铲我堆,玩得不亦乐乎;花海基地中,工人们正在忙碌栽培,不久,五彩缤纷的花儿将呈现一个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更远处,波光粼粼,虹桥飞度,青山巍巍。柳叶湖是“常德市客厅”,在创森的推动下,已投资约10亿元,高标准建设了全长38.5公里的柳叶湖环湖景观大道,景观绿化带平均宽60米,绿化面积50多万平方米,正申报柳叶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以更好地促进保护和建设。此外,“三水绿化”还建设了总长4.5公里、绿地总面积约30公顷的穿紫河风光带,以及曲折曼妙长达19公里的沅水风光带。
在环城高速及出入城口绿化工程中,82.5公里环城高速绿色通道初步建成,道路两旁松杉竹柏傲然挺立,奇花异草争鲜斗艳,乔木、灌木、草坪错落有致,给人以清新秀丽,心旷神怡的感觉。
现在的常德,市城区绿地率达到39.29%,绿化覆盖率达到43.6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3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46平方米。走在城区的每条街道,每个社区,都能随意见到绿树、青草、花鸟;嘻戏的孩子,跑步的年轻人,跳舞的妇女,锻炼的老人,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怡然自乐地享受着生活……一切美好如画,如诗意般栖居。
县市联动绘就和美家园
在迫寻“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道路上,常德各个县市也持续发力,共唱一首生态建设的进行曲。
桃源县自2014年开展刨森工作以来,城乡绿化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目前为止,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17%,县城区现有绿地面积达512公顷,绿地覆盖率达40.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5平方米,道路绿化率达88%,水岸平均绿化率达92%。重点完成了县文体中心南区、沅水西岸风光带、石陬公路和常吉高速茶庵铺互通线等4大工程建设。绿色的延伸,不仅美化了县城,也让桃源市民拥有舒适惬意的休闲场所。每到傍晚,许多市民全家出动,或在凉风习习的沅水西岸散步,或到绿树环绕的文体中心运动,美丽的小城充满了喜和乐。
澧县倡导绿化优于开发、绿化胜于硬化、绿色重于金钱的生态理念,千方百计挤地建绿,共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实施城乡绿色一体化战略,建成了一批“点、带、圈”绿地,使县城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绿网”,外部形成闭合的“绿圈”。其中,333.3公顷的环城“生态圈”,由县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设,实行成片集中绿化,蔚为壮观。该县还实施了户平植树10株,组平植树100株,村平植树1000株,乡(镇)植树10000株的十百千万工程,逐步消灭了光头山、光头路、光头渠,大力推进村庄森林化、路渠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农田林网化、岗坡林果化,植树达165万株,使乡村的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安乡县在创森中结合精准扶贫,连续3年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珍贵树种进农家”主题活动,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带头示范,积极参与,进村入户,大力开展植树活动,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2016年,该县以“生态扶贫”为主,100多家县直单位和各乡镇对口援建37个省级贫困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援建庭院绿化示范户3000户。截至目前,已完成3718户,为总任务的123.9%。每户庭院绿化援建资金平均达到2000元,且种植的多为经济林果,成活后可为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此外,安乡县林业局优先从村里面的精准扶贫户中挑选造林劳动力和后期管护工,做到了造林绿化与扶贫工作两促进、两提高。
津市市本着“造林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收,绿化就是文化”的理念,推进植树造林、打造绿色长廊、实施封山育林、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恢复保护湿地、建设森林公园、规范花卉苗木市场管理,加强城市原有自然风貌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其中,道路绿化改造提质成效极为显著,全县完成了省、县、乡、村级公路绿化272.8公里,提质改造湘北公路干线两侧绿化,绿化率达98.4%;完成了二广高速两旁裸露山地绿化面积42.46公顷;投资2亿元,推进了全长94公里,由生态体验、生态田园、生态健身、生态旅游四条主环线组成的生态走廊建设;创新道路绿化管护机制,对道路绿化实行大户承包造林管护制,有效解决了道路绿化长期“有人栽、无人管”的难题。
石门县通过推进澧阳路升级改造、方顶山公园、澧水北岸风光带、全民健身中心、健康公园等城建项目来提高城市绿化率,建成后预计增加绿化面积120公顷。特别是2015年,积极创建夹山5A景区,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森林绿化率达到了98.9%。石门县还以美丽乡村建设和道路绿化为抓手,建设了S241线(石门段)秀坪、杨坪、南峰等美丽乡村绿色走廊示范带,新增绿地25.3公顷,投入1500多万元完成公路绿化334.8公里。
临澧县近3年累计造林2034公顷。交通、公路部门重点对国省道以及县乡干道进行绿化,累计种植补植树木37万株;水利部门重点开展水系绿化,完成重大水源地大中型水库绿化246公顷,新建水系绿化廊道15.6公里,水岸绿化71.09公里;林业部门对全县314公顷裸露地进行了绿化。截止2015年底,城区新增绿地128.2公顷,城区绿地率已达到40.10%,城区人均公园面积11.61平方米。
汉寿县结合城区改建工作推进政府机关、小区、城区道路、绿化广场的增绿提质;结合城市品位提升,改造了2个县城公园、新增1个城市公园;结合绿色通道建设,重点抓好国省道绿化工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设立了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结合三边绿化工作,高质量完成了水岸防护林和农田林网建设。
创森以来,常德还大力开展乡镇绿化、四旁植树和“秀美村庄”、“美丽乡村”建设,极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市新增四旁植树面积1.33万公顷,80%的村庄已达到“秀美村庄”绿化标准,先后有4个村荣获全国“绿色小康村”称号,有27户获得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千百年来,《桃花源记》中的秦人村成为了多少人向往的理想家园。殊不知,今日的常德乡村,正是一个如世外桃花源般美丽的家园。
林水相依写意沅澧之美
常德的刨森,“多廊道”是重头戏。规划书中这样描述:充分利用常德发达的河流水系和道路交通网络,以沅水、澧水和湖泊湿地形成常德的水网蓝脉,同时沿河流和主要城市道路设置不同宽度的城市森林绿化带,形成绿网,并与城市公园、湖泊水体、防护绿地等相结合,构筑相互连通的绿色网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网”即路网、水网、农田林网。3年时间,常德市共完成“三网”造林绿化1.43万公顷,完成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县乡道绿化及提质8407公里,河流、湖泊沿线水岸绿化及提质1214公里,新增农田林网1687公顷,道路、水岸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
“头顶长江,脚踏洞庭,腰缠沅澧”。常德人这样调侃他们与水的关系。常德北部是长江,东部是洞庭,中间流域有沅水、澧水,境内有目平湖、珊瑚湖、柳叶湖、七里湖等众多湖泊,有黄石、王家湾等35座大中型水库,境内水域面积超过15%,实乃一个滨湖水乡。刨森中,常德以水之灵动清爽,以林之葱郁秀美,绘就了一幅又一幅山、水、林、城相融相伴的美丽画卷。
漫步在桃源县沅水西岸风光带,绿色的草地上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错落有致的乔木掩映着古朴的文化墙,一江碧水有节奏地拍打着江岸,远处绿岛葱翠如黛色,所观所感令人心旷神怡。这个临江揽胜、风光秀丽的地方,原本是个乱石滩,是创森带来了蝶变。依托创森,桃源县于2014年9月启动沅水西岸风光带建设,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风光带全长4.2公里,占地面积14.26公顷,其中护坡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配套有亲水平台、文化墙、外滩公园、滨河路等设施。同样的蝶变,也在澧县的澧水河畔上演。澧县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创森中,澧县人投资近6000多万元,将荒芜的澧水之滨打造为了一个有花、有草、有树的风光带,全长约5.5公里。
围绕“创森”而实施的水系生态文明工程,是一幅新生的画卷,也是一篇颇具内涵的文章。2015年4月,常德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蓄水。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常德在水系绿化中,利用不同地段自然条件的差异,配置了垂柳、水杉、连翘、芦苇、菱角、茭白、睡莲、萍逢草等临水、耐水植物。同时,利用生物湿地理念,开展清淤治污、恢复自然生态,把河流的污染源变成了新的清水源。
穿紫河畔,流水清清,芳草萋萋,芦苇、菖蒲、席草、美人蕉漫绿如茵。谁曾想到这样一处绿意融融的风光带以前竟是一条臭水河。住在附近的居民感慨道:“污水浓度高的时候,鱼就死成一片,夏天都不敢打开窗户。”穿紫河“起步”于老城和新城区相接处,老城没有雨污分离设施,下雨内涝时,污水就直接流入河中。2008年底,常德市将“海绵体城市”理念引入穿紫河的治理中,穿紫河开始了蝶变。当创森的劲风吹来,穿紫河纳入了江北河湖连通绿化工程,采用了由椰棕植物垫及水生植物结合的生态驳岸代替混凝土护坡,恢复了乔、灌、草、水禽等乡土动植物群落。穿紫河成为了一条流淌清波、流淌绿意、流淌乡愁的诗意之河。
津市市的毛里湖也是一大见证。毛里湖是湖南省内最大的溪水湖、第二大淡水湖。对其实施的生态恢复与保护,已投入2.6亿元,完成了水源涵养林建设、生态修复、人湖河口湿地及湖岔湿地建设等80多个项目,使毛里湖流域湿地面积增加到4408.9公顷,水质由劣V类提升到Ⅲ类,核心水源地达到了Ⅱ类。
资源管护永葆山河安澜
为了生态安全,常德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刨森以来,关闭了小造纸厂、小矿山、老式砖瓦厂等破坏生态环境的污染企业71家;对轻度石漠化的3万林17268.5公顷,针对血吸虫疫区的特点,大力开展兴林抑螺的学防林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守住了生态红线;矿区植被恢复、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对受损生态进行了全面恢复。
封山育林。常德市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实行有计划的封山禁伐。“十二五”期间,累积完成封山育林面积5万公顷。特别是石门县,1998年在全省率先作出封山禁伐的决定。通过封山,全县林地面积由禁封前的26.87万公顷增至28.8万公顷;森林蓄积量由358万立方米增至114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56.8%增至71.59%;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加,鸟类种类达到298种,较10年前增加119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封山禁伐前的30.07万公顷下降至7.6万公顷,土壤年侵蚀总量由556万吨下降至65万吨。
资源管护。常德每年投入500多万元,加强森林消防器材储备,建成了智能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在重点林区设置了18个红外线监控点,对森林火灾实行实时监控,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逐年下降。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2.5万公顷,每年的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均控制在1%。以下。2013年以来相继开展了“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利剑行动”、“雷霆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查处各类涉林案件3082起,查处率100%。
湿地修复。常德的湿地面积达19.0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4%。刨森以来,常德累计投入资金18714万元,强化了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的保护与恢复,保护率达到70.06%。如今,在常德市沅水、澧水流域和西洞庭湖区域,常常能见到白鹤、黑鹳、白鹳等珍稀鸟类,且数量明显增多,一度濒临绝迹的银鱼又回到了西洞庭湖水域。
古树保护。2016年2月,常德市林业局开展了古树名木普查工作,不仅摸清了全市古树名木的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等家底,更深度挖掘其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价值,将为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政策、规划及养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市8223株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已全部由各县市区实行统一编号,分门别类造册登记,挂牌建档保护,落实管护单位591个、管护人员2866人。
得益于保护,常德成为一座生态绿城,现有3个国家级、2个省级、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和37个县级自然保护小区,5个国家级、4个省级、2个市级森林公园,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19个国有林场。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83.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达到70.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29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7.98%。据环境监测数据表明,2015年,常德的年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6.7%,比2014年提高了10.9个百分点,沅水、澧水水质达到3级以上。
产业崛起成就美丽经济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近年来,地处西洞庭湖区的湖南常德市,通过打造“美丽经济”,将美丽变成财富、变成增长新动力、变成老百姓的幸福感,在经济转型中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2015年,新华社的一篇报道向社会推出了常德这张闪亮的名片。
毫无疑问,刨森与产业结合,既可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巩固创森的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赢的举措。常德以林业产业“双百亿”为目标,主攻“一园三业”(林业产业园,油荼、南竹、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林下经济,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实现了林业产业高速发展。2015年全市实现林业生产总值180.84亿元,同比增长10.9%。
在常德市鼎城区石板滩镇毛栗岗村,连绵起伏的山岭上绿影婆娑,鲜花绿树丛中掩映着许多造型新颖的农家别墅,宽敞平坦的公路两旁树木葱茏、繁花似锦,山间地头到处是人们栽苗、锄草、剪枝、嫁接等忙碌的身影。毛栗岗村是湘西北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从事花木生产与经营的农户多达95%以上,花木种植面积突破290公顷,经营品种200多个,经营收入占全村收入的94%。发展花卉苗木,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了成千上万只白鹭在此栖息,引得一拨又一拨的城里人前来休闲度假。毛栗岗村也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环境绿化千佳村”、“湖南省新农村建设十佳明星村”等荣誉称号。而这,仅是一个缩影。据统计,常德市花卉苗木基地已达到1.18万公顷,正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
常德油茶发展快速,是湖南省3条百里油茶产业带之一。近年来,该市大力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8.76万公顷,其中高产油茶林达到4.7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桃源、鼎城、汉寿、临澧4个区县,其中桃源和鼎城被国家和省列为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油荼已成为常德的优势产业,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正越来越显示出来。
在桃源县沙坪镇金明村,全部选用良种壮苗种植杉木、南竹,林相整齐,蔚然成林。其中2007年营造的良种杉木林分平均树高达9.5米,平均胸径达10.2厘米,每公顷蓄积达到97.5立方米。近几年,该镇人工造林1333.3公顷,封山育林5333.3公顷,涌现了一大批造林大户或家庭林场。据统计,全市形成了以杉、松、檫木等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1.3万公顷,以南竹、杨树等为主体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8.5万公顷,其中杨树4万公顷,南竹4.4万公顷,支柱产业已逐步形成。
依托资源优势,常德市注重林产品综合加工园区建设,重点发展竹木家具、人造板等加工企业,培育了“荣星家具、天福农业、金标粮油”等省、市林业龙头企业51家,涌现出了“林钰王”、“精为天”、“红荣居”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省级著名品牌。
“诗墙品武陵,德眼看天下。花堤观沅水,阳山沐晚霞。漫步桃花源,怀古孤峰塔。泛舟朗州城,举杯邀司马……”历史悠久的常德,人文底蕴深厚,森林资源丰富,一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5年接待游客328.69万人,实现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总收入15.95亿元。漫步柳叶湖度假区,环湖风光带、花山湿地公园、太阳山森林公园、观鸟湿地公园、沙滩公园等连串生态景区和标志性旅游项目,令人目不暇接。这个山水相连、城乡一体的生态新区,在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64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6.1亿元。
文化传承播撒生态理念
常德是生态文化的摇篮。她以“桃花源道教文化”、“夹山寺禅茶文化”、“壶瓶山森林文化”、“西洞庭湖湿地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品牌文化演绎了山水间的人文情怀,自然界的华美乐章。
“一寸木、一寸金,金难买,门前青……敬父母,乃人君,孝天地,为至圣。”在常德石门县壶瓶山脚下有一个土家族小山村——北溪河村。自古以来,这里的村民敬畏天地山水,珍爱自然万物,不狩猎、不乱伐树木。他们将孝敬天地放在第一位,并上升到亲近自然、爱护生态的境界,谓之大孝。2015年的冬天,村中修路,期间遭遇资金困难,一位广州商人看上了道旁一棵数百年的红木,出价120万元购买,被村民一口拒绝,大家商定凑钱修路也不卖树。常德市将创森与这一传统文化结合,协办了“中华孝山大典”活动,组织万人齐颂《孝山百字铭》,并通过微信扫描将其瞬间传播至祖国的大江南北。生态的呐喊久久回荡在沅澧大地,文明的翅膀飞跃千山万水,常德之绿生生不息。
“我要感谢自己生活的环境,要感谢大家的努力,正是有了彼此间的努力,建设生态家园,才让我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绿色,才让我的心中生机盎然,绿色永驻!”这段绿色的感悟来自津市市翊武中学的樊润同学。常德将创森与“生态课堂”相结合,开展了刨森知识进课堂和中小学生征文比赛。尤其是在征文比赛中,孩子们用文字描绘优美的森林图景,表达“天蓝、山绿、水清”的渴望,收到了近万幅作品。绿色文化的种子悄无声息地播撒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田,并与树木一起成长。
为加大创森的宣传力度,常德市先后举办了摄影大赛、广场舞大赛、绿色骑行、健步走等多项活动,将创森真正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市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也纷纷开辟专栏,将绿色理念传播到每个寻常百姓家。据问卷调查,市民对刨森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达95%。
壶瓶山、乌云界、西洞庭湖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已建立生态科普馆(中心),书院洲、桃源沅水、毛里湖、仙阳湖、涔槐、鸟儿洲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正在开展科普宣教场昕建设,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义务植树基地、认建认养基地等场昕已设立专门的科普小标识和科普宣传栏。每年,在“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多个节庆举办各类生态科普活动,在全市树立起良好的绿色文明风尚。
5月的微风,穿过高大的山脉、起伏的丘陵,渡过宽广的平原、清绿的湿地,拂过柔嫩的柳条、轻盈的湖水,绿色常德如一幅秀美的画卷铺呈在我们面前。3年创森,常德人民挥洒着汗水与智慧,构建起了城市与森林相依存、人与自然共和谐的美好家园。我们相信,在生态文明的旗帜下,常德绿色发展的步伐会越来越铿锵有力,森林城市的构绘会越来越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