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学”立“品”: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校本化研究

2016-05-14徐晓玲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结籽刘三姐山歌

徐晓玲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尽管对课程改革也有颇多争议,但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以“学”为中心,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参与式课堂,树立起“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科立起来”的课堂品质,应该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

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参与式课堂,使音乐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找到真正的价值所在?笔者结合小学音乐教材苏教版《什么结籽高又高》一课的教学案例,谈一谈对建构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粗浅想法。

一、启学——启发引导,探索新知

参与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求知”,是满足学生需求的一种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从而提高能力。“启”即教师有效、恰当地引导、启发和点拨,“学”即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求知。“启学”重在“启”,要使“启学”达到预期目的,取得理想效果,必须讲究“启”的艺术,才能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最佳途径。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向你们问好!

2 - | 3 2 3 21 | 6 1 23 2 2 5 | 3 1 2 0 |

(师唱) 哎 同学 们呀 你们好哎 哎 你们 好

师:你们能用相同的方式来回应老师吗?

2 - | 3 2 3 21 | 6 1 23 2 2 5 | 3 1 2 0 |

(生1) 哎 徐老 师呀 你 好哎 哎 你 好

2 - | 3 2 3 21 | 6 1 23 2 2 5 | 3 1 2 0 |

(生2) 哎 见到 你呀 真 开心 哎 真开 心

……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相互问候,你们知道我们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吗?

生:“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师: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就叫对唱,也叫“对歌”。

教师的“启”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不能包办学生开发各自的智能。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本知识的趣味性,启发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知识的乐趣与奥秘,使学生在“美”和“艺术”的形式中有效地接受“教”的影响,使教学达到“立美于教”和“施教于美”的和谐统一。

二、互学——互动分享,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因此,参与式教学倡导学习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师生与生生之间互相弥补、借鉴、启发,形成多元的、多内容的、多维度的、多形式的思维网络,从而实现教学共享、教学相长。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片段二: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了山歌的相关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互动分享吧!

(请学生上台交流山歌小知识)

生1: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生2: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及少数民族地区,山歌的曲调爽朗、情感质朴、声音高亢。

生3:节拍、节奏较自由,旋律进行起伏较大。

……

师:在广西壮族地区,还出了一位对歌能手呢?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师:刘三姐聪明、美丽,是壮族人民心目中的歌仙。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影片《刘三姐》中一段精彩的对山歌片段,欣赏完后合作讨论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仔细观察山歌是在什么场合演唱的?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欣赏完视频后学生相互讨论回答:

问题一:山歌是在山间或野外劳动时演唱的。

问题二:歌曲采用了一问一答、一领众合、对唱的演唱形式。

总结:一问一答、山野劳动、一领众合这些都是山歌的特点。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同化新知、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有效实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所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巧设疑难,恰当引导,把精力重点放在“合作互动学习”上,通过引导、鼓励、启发,让学生感受新知,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续学习积蓄更多的经验和力量。

三、悟学——感悟体验,活学悟用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参与式教学指向“素养”,落实能力发展,使学生渐渐具备适应未来学习的本领和能力。从课堂教学通达到素养提升,“悟”起到关键性作用,从心灵智慧的角度说,“悟”就是“开窍”“会悟”“醒悟”。由此,让学生在学中悟,在悟中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片段三:

1.初步感悟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大屏幕出示歌曲)

带着两个问题聆听歌曲: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是几拍子的?

播放歌曲,学生初听范唱。

2.谈谈听后感受

生:这首歌曲给人一种高亢、有力的感觉。

生:我觉得歌曲优美抒情、活泼风趣……

生:这首歌曲有两种拍号,二四拍和三四拍。

(师总结歌曲情绪和节拍特点)

3.深度感悟歌曲

师:你能根据歌曲的节拍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吗?

聆听歌曲,寻求表现方式。

相互交流:二拍子可以拍手、拍肩、捻指……

三拍子晃动身体、舒展双臂……

边哼唱歌曲,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学生学唱一首歌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将作品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使其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感情得到升华。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个性特征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思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感悟,最后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情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升华。

四、展学——创作表现,自主展示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该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表演、即兴创编等音乐活动,并将其作为学生走近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由此,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表现,自主展示,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片段四:

1.观看影片刘三姐与财主对歌片段

师:刘三姐与财主老爷对歌时,财主老爷们翻书也对不上,可刘三姐呢?

生:机智应对、脱口而出。

2.师总结山歌特点

3.创编歌曲

师:了解了山歌的特点,你们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编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山歌吗?

生:我来!我来!

(众生跃跃欲试)

师: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你们,请同学们先分小组讨论,再进行创编。

4.提出创编要求

5.各小组上台汇报展示

在音乐教学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提供了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空间。作为教师应重视音乐实践以及音乐实践的创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敢说、敢想、敢做,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及提高音乐审美素养奠定基础。

一种教学模式的成熟,需要长时间的研究总结和反复的实践验证、改进和完善。“启学、互学、悟学、展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有效地推动着“高效课堂”的打造。但是,教无定法,境有佳境。“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动态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梳理出系统的要素择需而为。我们要研究模式,但不能为模式所限,研究模式,超越模式,才是我们教学的追求。

猜你喜欢

结籽刘三姐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山歌
我的发现
苗山歌
苗山歌
试论传粉昆虫对我国中南地区油茶结实和结籽的作用
寻找刘三姐(外一首)
黄四姐牵手刘三姐 同心共筑旅游梦
浅谈刘三姐文化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