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区域教育发展,我们应该做什么

2016-05-14马青林

中小学校长 2016年6期
关键词:区域评价发展

马青林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6-0013-03

无论是成功教育、挫折教育还是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等,都实践着一个重要的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一、树立先进理念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前提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深深影响了中国教育千余年。然而,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思想影响着我们,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美国的杜威。以及杜威的学生陶行知、陈鹤琴等一批中国近代的教育家,当代教育研究者李希贵、魏书生等不断尝试着新的教育方法,构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片繁荣。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中国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急剧增加,人们上大学的愿望得到满足,但上优质大学的意愿催生着家长、学生甚至教师都在为高考拼足了全身的力量。“一考定终身”、“分数决定未来”的思想仍然是很多地区办学的指导思想,进而出现了“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教育怪现象。这样的教育,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尽管在学生发展的某个阶段使其“出人头地”,考取了所谓的“名校”,但忽略人格、品质的培养则有可能造成学生今后的发展缺乏后劲。哈佛大学今年改革招生制度,倾向于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指数。

而区域教育的发展,如果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始终在家长所谓的“绑架”下和严厉的考核下过分追逐分数和升学率,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就会向胡新懿校长所言成为“最糟糕的课堂”,会让教育走进死胡同,教育的希望与发展就无从谈起。北京十一学校等一批走在教改前列的学校已经为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在某些区域开出了烂漫的花朵,我们有理由相信,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出发,是成就一个区域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不在乎一个字词、不在乎一个算式、不在乎一张试卷,而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改变,明天他们就会自立、担当。这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这样的理念才会让区域教育的路越走越宽,

二、领导重视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6亿学生的利益涉及千家万户乃至全国一半以上的家庭,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指标的影响,区域领导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去,更多地把财税、金融、招商引资等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容易忽视教育发展给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强大后劲,所以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围义务教育法》等的规定难以落实到位,“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等规定执行不到位。有的地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了一句口号,有的地区学校“大班额”现象屡禁不止,还有的地区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差,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究其原因,是管理体制出了问题。区域领导能否真正重视教育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工作实践中。人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项工作,某某领导非常重视。希望大家认真抓好”,其实就是说明了一个道理,不论问题有多复杂,只要领导重视就不难解决。领导重视了,就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作用,给教育极大的支持,教育的发展才能有坚强的后盾。

山西晋中的教育发展经验表明,领导的重视让财政、人社、城建等各个部门互相配合。乡村教师优先晋升职称、周转房建设顺利进行,各级政府表彰先进教师等,让尊师重教的氛围熏染着整个社会,激励和感召着教育工作者,影响和带动着社会各界,晋中地区高标准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为全国提供了范例。

中国是一个大国,考虑到全国各地的不同情况,出台的政策一般都是指导性的,因此,地方领导对政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区域领导若重视教育就可能加大工作力度,在人、财、物供给给予倾斜,对工作要求也会提高标准,这都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资金支持是区域教育发展的保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尤其是教育,本身没有造血机能,是纯粹的“消费”部门。教育的发展需要必要的硬件条件,比如,牢固安全的校舍、科学规范的实验室和完善的设备、宽阔平坦的运动场等,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和合格的工勤人员,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财力支持。湖南省华容县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是实实在在的,财政担保将全县的信息化工程一次性投入3563万元,完成了全县未来20年信息化设施更新维护的所有费用,可谓“一劳永逸”;校舍建设的投入更是很庞大的数字,数以亿计的资金必然靠财政的鼎力支持。山东青岛市市南区80%的幼儿园是公办达标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有更好的设施,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因此,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同时,学校的正常运转也少不了必要的经费,发达地区的生均经费已经超过了2000元,但落后地区的经费还停留在生均600-800元,学校的周转捉襟见肘。

因此,确保财力的支持,确保“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要在财政支持上得到充分体现,充足的财政支持是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恒久坚持是区域教育发展的核心

教育是复杂的育人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应该默默地、悄无声息地进步与发展,教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与工作中成熟起来,经验在积累,方法在翻新,不求功名利禄,但求于心无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储备知识、增长能力,身体在强壮,头脑在丰富。在各种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与沟通,不断成为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然而,当今的很多现象与教育的规律相悖,与“立德树人”的思想相左。有些教师考虑个人利益多些,工作懈怠,以逸待劳,迫于所谓的成绩或升学率,不顾学生的感受,一味地“灌”、写、背。更有甚者,对教学规律缺乏钻研,精力没有放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忘却了教育之“本”,表现为虚夸浮躁。这些现象都与教育者的要求相去甚远,而实现真正的教育则必须做到恒久坚持。

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这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对人才提出的标准。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是“德”字为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种植一棵秧苗,要根据秧苗的习性和特点施肥、浇水、修剪,培养人才更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着眼于未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无限潜能,赋予他们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坚持“个性化培养”不动摇。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对世界的认识不同,各自的理想信念存在差异。因此,如果把学生培养得“千人一面”,只能说是教育的失败。要立足培养合格人才,发展其特长,在德智体美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让校园成为五彩斑斓的世界,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坚持“润物无声”不动摇。教育不是叱咤风云的雷电行动,不是即时兴起的“大跃进”,而是慢工细活,任何“短平快”的思想百害而无一利。做教育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要注重细节,注重过程。或许个体的努力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果,但集体的智慧将让学生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体会到教育者的付出没有白费。教育者在今天的付出将在学生的未来得到回报。假如搞搞活动、走走形式、赶赶潮流,这样的花架子绝不是教育的本质。

五、科学评价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助推力

作为教育人,在勤勉工作的同时,也非常在乎他人对自己工作的评价。这里包括上级的评价、群众的评价、学生的评价、社会的评价,也有专家的评价、机构的评级,但核心评价有两项:领导的评价和群众的评价。目前,职业教育看大赛,高中教育看高考,义务教育也跟着高考走,看考试成绩,看各种竞赛。评价是指挥棒,引领就是导向,这种单一的、机械的唯分数论片面化评价体制机制,窄化了教育的内涵,让教育工作者只关注分数和升学,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尽快建立对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支持和鼓励第三方(权威机构)、社会评价等,从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对学生的入学考察中包含了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公益活动等许多人文的内容,值得我们借鉴,但如何科学公正、公平地做好这些非量化的考核,更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中国之所以采取高考这种近乎苛刻的分数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国社会的诚信度水平。对于有些人而言,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证明等材料,通过一些手段很容易完成,不能带给学生切身的体验和心智的成长,所以简单的“拿来主义”不可取。这样看来,教育评价要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绝不是教育部门独家可以运作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

六、“青蓝同盛”是区域教育发展的理想境界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撰写的《学生第二》这本书,曾经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有的专家学者质疑李校长否定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倒退。但读了这本书后就会发现,李校长是在运用智慧管理学,将“学生第一”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这个理念就是要真正落实“学生第一”,必须先“教师第一”,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其实,这就是“青蓝同盛”。

“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学生要发展,教师同样也要发展,校长更要自身发展和引领发展,只有校长的发展才能带动教师的发展,进而影响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就是这样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校长、教师同样也是活生生的人,同样需要尊重和理解,同样需要进步和成长。

我们尊重每一个个体,努力使每个个体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张扬个性,成就不一样的自己和优秀的自己。一个学校中,校长理念先进、管理得法,工作就会顺利进行,学校秩序井然;教师理想幸福、心态平和,自己深受爱戴,教学张弛有度,学生一定会积极阳光、聪颖智慧,憧憬美好愿景,实现个性发展。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校长、教师、学生都是一棵棵树,有的是嫩苗,茁壮成长;有的已经成材,依然参天。有篇文章叫《世间最美不过,你已经长大,我还未老》,说的是父子同盛,那么,校长、教师和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猜你喜欢

区域评价发展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图说共享发展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