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模式的构建

2016-05-14沈越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构建

【摘要】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形成性评估的文献,试探讨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的定义和特点,结合辽宁理工学院特色的“三点式”教学方法(教师精讲一点、学生多练一点、课堂互动多一点)中突出的“互动”模块以及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及特点,创新性的提出构建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模式,为高校外语类课堂的评价体系探索可行之路。

【关键词】高校外语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模式;构建

一、引言

课堂教学评估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这个概念伴随着教学过程应运而生,因为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少不了教学监控:即评估体系的存在。科学的评估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制定教学目标、改进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成效、制定实际的学习方法。

基于以上论述,本文从辽宁理工学院特有的教学方式入手,结合本院教学特色和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即时性评估模式,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形成一些语料资源,为高校外语类课堂的有效性起到一些补充作用。

二、高校外语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模式初探

即时性评估模式与终结性评估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在注重过程的同时,依靠主体和客体之间不断的相互调整以达到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评估效果;而后者比较注重结果,为了一个既定的结果,主体和客体需要不断的接近它并达到一个预定值。这两种评估模式各有千秋,但在当今社会中,课堂即时性评估模式能够比较灵活的照顾到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师、学生这两个教学环节中最主要的角色,并且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认定,不能仅仅通过终结性评估模式予以完全的展现出来。所以,终结性评估模式的弊端逐渐的显露出来;能否有一种比较灵活的形式既能照顾到外语课堂的即时性,又能比较真实的反应出教学质量呢?如果想要能达到上述的预期情况,教师们的监控重点就必须要转移到课堂上而非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这种形式随着具体课堂的展开情况而变化,对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而且,这种形式还可以有机的与终结性评估模式结合起来,使得外语类课堂的监控和评价体系更加有效、更加立体起来。也就是说,“学习目标的设计与教学”将有关目标设定转换为课堂具体应用。即使一个学校和地区仍在继续使用传统的评分体系,在课堂中教师也应该清楚如何记录学生的进步,以及如何提供有意义的分数,同时也为高校外语的评估框架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三、高校外语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模式的构建

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评估模式,必须要和教学过程结合在一起,而教学过程又分为课前、课程中和课后三个大部分。一个有效的评估模式不能只看教学过程或者说是课堂内有限的几十分钟,教学前和教学后都是这个模式的组成部分;若脱离了二者,教学过程就不具有连续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前,教师所做的预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预测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中形成评估时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但它并不能完全覆盖实际的教学活动,因为课堂是复杂多变的,教师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可能由于学生突发的意外信息所打断。因此,课堂中的评估反馈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本课题把课堂中的评估又分为为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两大模块。这里,静态评估指的是师生之间和同伴之间的评估,根据我院外语系互动的特点,它又细化为:对话形式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同伴间评估、自我评估和教师对小组和全班学生的评估。静态评估注重评估中的某一环节和评估程序及方法;而动态评估是基于静态评估的基础,通过师生互动,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重新建立的合作型行动。在实施即时形成性评估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依赖于眼神、言语、和语言输出作出相应的判断,并且要考虑哪些问题或任务能够刺激学生作出正面化的明示和反应,以达到使用正面的评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学生层面,也要依赖教师的言语、眼神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作出一系列正面或负面的即时反应,并且在即时评估过后,调整自己的学习速度或态度。在前期互动和后期互动链条中,有一个术语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上述意思,即相倚性,这一点是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模式的核心,它可以把课堂中有效但分散互动行为连接在一起,这里的相倚性既指静态评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又指动态评估过程中的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要想取得良好的评估结果,相倚性这个要素是必须且必要的。基于整个课堂的评估体系,教师可以在课后形成有价值并且有依据的教学反思,并且可以使比较陈旧的终结性评价模式焕然一新,原因在于这时的终结性评估结果已然加入了即时形成性的评估结果,由此,可以使最后的评估更具客观性和实践性。并且可以促进教师在备课活动中作出比较正确的预测。

四、结语

本课题结合国内外对于教学中形成性评估的研究,根据我院自身的外语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创新性的提出了适合国内高校外语類课堂教学即时形成性评估模式,这种模式:

(1)有利于提高自然状态下的外语课堂教学效果;

(2)可以使我院提出的“三点式”教学模式中的“互动”环节增加了新涵义;

(3)可以使一线教师注重建立课堂评论性语料库,并使其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更有目的性和反思性;

(4)可以使教学检测的方法手段有所更新和突破,把侧重于只抓住终结性评估模式的思路拓宽为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即时形成性评估理念。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一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项目,项目编号:PJHYYB15329

【参考文献】

[1] 吴秀兰. 形成性评价在国内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 外语界, 2008(3).

[2] 李清华, 等. 外语形成性评价的效度理论[J]. 外语界, 2008(3).

【作者简介】

沈越(1982—),女,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辽宁理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浅析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与构建
创建《数控自动编程》优质核心课程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