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信仰教育的途径研究

2016-05-14梁平平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

【摘要】在高校中,少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动机不纯、意志不坚、热情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信仰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信仰教育的途径:加强大学生入学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课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将信仰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掌握多媒体时代对网络阵地的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教育

入党积极分子的信仰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其他信仰有所不同,除了是一种政治信仰外,还是一种科学信仰,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因此,如何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信仰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信仰教育工作也是在高校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大学生党员能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一、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中存在的信仰问题

1、入党动机不纯,态度不够端正,对信仰内容模糊

中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入党容易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生,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在入党动机上很容易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网络等因素的影响。虽然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经得起考验,是端正、纯洁的,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依然存在多元化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入党之后,可以搞特殊化,可以方便为自己谋取私利;有的则认为在毕业找工作中党员身份存在优势,入党就可以在就业的时候多一条选择,入党心理非常功利;有的则是父母的要求,学生把入党当成项任务去完成;有的还把党员看作一种明星身份,入党是为了在同学中炫耀。

2、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

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迅速,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相互撞击交融,多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处于身体和生理机能发展高峰期的大学生心理发展迅速,处于成熟而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多变性不断增强,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由于还未进入社会,人生经历还不够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对大学生的信仰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西方的一些学者所鼓吹“文化趋同化”和“普世价值”使大学生对传统价值观产生怀疑,在精神追求上出现了空虚和迷茫,甚至盲目地追随一些西方错误的思潮,造成自我迷失,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心理。

3、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高

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绝大部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对于党的理论学习积极性很高,是富有热情的,在短时间内对于党的认识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上级组织员对拟发展党员谈话时,都表现得非常好。可见在入党前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然而,党课学习之后,部分大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认为政治理论学习只有党课考试能用得上,平时学习生活中用处不大,甚至个别大学生党员将其抛之脑后。

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信仰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政治思想方面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认同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现象,一部分大学生并没有从理性上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义,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只是跟着感觉走,随波逐流地信仰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多元化现象日趋突出,尽管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的主导信仰,但共产主义的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高度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意识在当代部分大学生心目中的逐渐被模糊化和边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信仰正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充分认识,認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金钱关系,信仰已经不是精神追求而是现实利益的工具。信仰作为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已经变得庸俗和现实。这些都表明追求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在入党积极分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受到挑战。

三、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信仰教育的途径研究

1、大学生入学教育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大学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是新生入学后大学生涯的第一课,起着成才发展的“导航”作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大学生活对于新生似乎是一张白纸,此时的教育引导会发挥决定性作用。众所周知,各高校从新生的专业、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引导,这是非常必要的。但与此同时,为新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让新生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从内心中萌发出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种子,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适应和角色转变,使他们从入学开始就步入科学的发展轨道。

2、高校思想政治课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目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脱节严重,大学生内在信仰需求不能充分激发,再加上多元化信息社会所导致的信仰多元化,影响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效果,使得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需要从教育资源优化、信仰教育目标优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在需求激发以及健全教育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3、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将信仰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通过举办各种学术报告、座谈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宣传栏、校园网等舆论阵地,营造优良学风、校风,在高校形成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有力促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高校的宣传、教育和传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引导大学生用于勤工助学,利用节假日打工,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感悟劳动就是服务,在劳动关系中形成正确的利益观,拓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渠道。

基金项目:2015年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党建科研项目“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信仰教育的途径研究”(吉农院合字[2015]第10号)

【参考文献】

[1] 魏向阳. 当代大学新生学习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15(2).

【作者简介】

梁平平(1985—),女,吉林省农安县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的信仰困境和信仰塑造 
互联网时代怎样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现代化视域下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的关系
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思考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路径探究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
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